分享

妇科四诊系列之四:12种常见脉,详解切诊要领

 为什么73 2023-08-31 发布于北京

I导读:前我们已经发了妇科四诊系列的望诊、闻诊、问诊,今天是本系列的第四篇——切诊。本文主要介绍了十二种常见脉象和三种歇止脉。由于妇女具有经、胎、产特殊的生理状态,有些脉象在特定时期不一定作病脉诊,需要特别注意。在临床上不断观察,不断体验,就能对这些脉象更加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导读/依伊)

—本文约5000字,预计阅读13分钟—

图片

妇科切诊心得
作者/徐荣斋

图片

简介:徐荣斋,字国椿,晚年自号三补老人。生于1911年,卒于1982年,浙江绍兴人,先生师从名医杨质安先生。又曾问业于曹炳章先生,析疑问难,虚心求教,深得曹先生的赏识,遂成忘年之交。先生治学严谨,博览群书,勤于著述,崇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中医经典著作,特别是《内经》有较精深的研究。著有《重订通俗伤寒论》、《妇科知要》、《内科精要汇编》。

切诊,主要是切脉,也包括一部分按诊(按胸腹),按诊在现代医学比中医书所载精细,这里单讲脉诊。

一般来说,内妇科基本同此脉诊,但同中有小异。比如,妇科有几种特见脉(弦脉、滑脉、涩脉、代脉),由于妇女特殊生理形成,其中涩、代二脉,见于早妊某一时期不一定作病脉诊,而见于内科则为病脉。

那就所谓“男女异诊”。因男女的异诊,所以在方法上也有些不同。一般诊脉都是使病人仰腕诊,但严重的血崩或产后晕眩患者,卧床不能起坐,则须采用覆腕诊或侧腕诊;医者的指法,也要用多种方式来适应患者的臂位和脉位。

除了用举、按、推、寻等方法以外,还必须相应地采用其他诊法。例如:诊初孕妇须用“移指诊法”,即先诊三部,再略退半步,以食指按寸关之间,中指按关尺之间,然后指位复原,重新比较,以得出尺寸之有力无力、大小浮沉;

诊子痫患者,须用“双手一扶一诊法”,以得出脉象的动中之静;诊产后大出血及血崩患者,体位只能侧卧不能仰卧的,须用“挽指诊法”,以适应患者覆腕或侧腕的臂位。种种不同,随宜而施,主要以能诊得真实脉象为前提。

据我临床揣摩与观察,脉象的区分和诊得,有三类情况应说明:

①脉型类似,难以区分,前人也往往并称的,如紧之与弦,洪之与大,细之与小,弱之与虚,疾之与数,缓之与迟,伏之与沉等七组脉;

②只有在少数病人中偶尔见到的,如促、结、代、芤四脉;

③只能空谈,不切实际的,如长、短、动、散、革、牢等六脉。
十七脉象,有难辨的,有偶见的,有不可能诊得的;古代脉学书中虽多记载,我却很少体会,特别是第三类,当然不愿以空言代事实,来渲染它。
十二种常见脉
下面扼要叙述十二种常见脉。

1、浮脉

脉象:浮脉是轻按即得,特点在于显现的部位浅。

主病:一般属表证。妇科杂病极少诊得,只有倒经患者右寸多浮弱;严重血崩“气随血脱”的前趋期,脉象则浮而无根。

临床体会:感冒初期,恶寒严重时,脉象多不浮,到发热在一定时候,或热甚烦躁出汗之际,脉象必浮。

新产后及暴崩,亦可暂见浮大脉,第二三天必逐渐转为弦细脉,或虚数无力;这是气血在大量伤失后企图维持平衡而反应于脉搏的一种现象。如久崩久漏而见浮大脉,则为气血衰竭不能恢复的表现。

2、沉脉
脉象:轻按不应指,重按始得。特点是显现部位深。

主病:一般属里证。病在脏者脉多沉,妇科以脏病(里证)为多,故常见沉脉。沉而有力,多为瘀血痰食内积;沉而无力,多因气滞不舒,或阳气虚陷。

临床体会:孕妇脉见沉细,胎气必弱;妇女腹腔内有陈旧性血症包块,脉必沉涩;腹痛剧烈时,脉亦沉。凭脉辨证论治,凡沉实有力,多系实证,宜消宜攻;沉虚无力,多系虚证,宜温宜补。

3、迟脉
脉象:一呼一吸的脉搏不到四至。特点是每分钟脉搏不到60次。

主病:寒,迟而有力为气血郁滞,迟而兼涩为虚寒性血瘀。中年妇女见迟脉,多患痛经及不孕症。

临床体会:体温低降,心搏缓慢,必见迟脉。前人认为:“阳气不足,胸中大气不能敷布”,实际是指心力衰弱而言。所以迟脉主寒是少数,其中真阳不足而脉迟是多数。

恶阻由于食滞胃脘,脉亦迟;胎前产后泄泻日久,元气亏弱,脉亦迟;便秘患者,腑气不通,脉道壅滞,往往会出现迟脉(迟而沉有力)。又有湿浊内壅,脘闷腹胀,脉象模糊,即所谓迟滞脉;均不得诊作寒证,必须参合全身症状诊断。

4、数脉
脉象:一呼一吸的脉搏在五至以上。特点是每分钟脉搏超过90次。

主病:热证。着重在于兼脉——实热内盛,脉数而有力;久病阴虚内热,脉必细数;如数而无力,又多见于气虚证或血虚证。

临床体会:数脉一般都认作热证,但妇女妊娠初期,多见数脉;子宫出血多而引起贫血的,脉常虚数,毫无热象。相反,子痫病或胎前产后的咳嗽病,脉皆数。血崩症,脉见虚数的为顺,如脉数而实大弦劲,伴有腹胀,必会有更多的出血。

5、滑脉
脉象:搏动流利,偏浮、偏实、偏数,脉体有圆滑感。

主病:痰、食、实热。

临床体会:滑脉以流利有神为准,为气血充盛之象,属有余之象。

平人见滑脉为阳气盛,不能认作病脉,但须参证于舌苔:如脉滑而舌苔黄腻则为食滞;黄厚而燥则为实热;滑腻带薄黄则为热痰;滑腻而薄白则为寒痰。

脉书都说孕妇脉滑,据我临床诊得,凡妊娠一两个月间,滑脉多不甚明显,只见数脉;妊娠至中后期,滑脉越明显。因此,与其说滑脉来诊断早妊,那么应加一转语——以数为前提。

一方面,凡停经、经闭,脉必细涩无力,如果经停脉不细涩而滑数,那么,首先考虑是孕象,其次考虑到月经将潮。

6、涩脉
脉象:搏动不流利,无圆滑感,有迟滞感,三五不调(至数不均匀而无力)。

主病:精气不足,或气滞血瘀。

临床体会:涩脉多因气虚、血耗所致。

肢体病为腰脊腿膝酸疼,内脏病为虚损劳伤及心脏疾患(心主血,凡见涩脉,不是血虚便是血瘀;气为血帅,凡见涩脉者气亦弱;脏气有权,脉亦匀整有序,故见涩脉者,又可以测知脏气之乱)。

一般妇女见涩脉,必经血干少,或经闭,或患不孕症;即使有孕,胎气必不旺盛,甚则胎萎不长而堕胎。

少数的有因肝气郁结,或气血瘀滞而见涩脉;有因过服腻补药,或久坐久卧,气机失于流通而见涩脉;这都不能作精气不足来决诊。

妊娠呕吐甚者,有时也会偶见涩脉,形气不衰弱,一般不妨事,但如呕吐日久而脉涩、形气又衰,则为中虚,须防流产。

7、大脉
脉象:搏动大而有力,应指有满溢感,偏于浮(大而数为洪脉)。

主病:①热盛于内;②气壅于上(实大而数,为热盛于内;浮大而数,为气壅于上)。

临床体会:大脉为血管扩张的现象,有生理上脉管粗大,系体质关系,与病情无关习惯上叫做“六阳脉”)。

若患病而脉大,是指实大而言。凡内伤久病,如久嗽、久泻及妇人血崩后或新产后脉见实大者,病多难愈。因气血已虚,而脉象反盛实,是脉证反常,不但要防下血多,更要防汗出上脱。

只有妊娠子痫,脉见实大或弦大,却无妨;若产后痉病而仍见弦大或实大脉,则为病势盛,也不是好现象。

8、小脉
脉象:搏动细小,应指明显而无力,偏于沉(细脉与小脉类同,微脉比小脉更细更软弱,可以理解为“特小脉”)。

主病:诸虚劳损,以气血不足为主。

临床体会:小脉为血管收缩的现象,有生理上之特殊脉管细小与病情无关,(习惯上叫做“六阴脉”)。

如果患病而脉见细小,在体内为气血不足的表现,有外邪为病邪已退的表现。

妇女一般脉多细小,如细小而弦急,主少腹部有疝瘕疼痛;这一说法,书本上与临床所见相符。孕妇脉细小,胎气多不足,服补养药后,脉渐见滑大,在门诊中常有遇到。血崩后脉宜细小,不宜实大;其理由与妊娠子痫脉多实大相对称。

9、虚脉
脉象:举按无力,重按更软弱。脉搏之深度偏于浮,速度偏于迟,为无力脉之总称。

主病:气血不足,脉搏多虚弱。虚而浮象明显,为表虚自汗畏寒;虚而兼沉,为里虚(肝、脾、肾不足)崩中漏下。虚而兼迟为虚寒(阳虚),兼数为虚热(阴虚);虚而兼涩为脱血,为心气衰弱或心阳不振。总之,虚脉无实证。

临床体会:气不足以运其血,则脉搏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则按之空虚。凡虚脉多是营气衰弱,见于血崩后、产后、病后的气血不复等症。

常见妇女脉虚细,月经必不调,久崩久漏,八脉亏损,腰脊酸疼;多由于精血衰弱,或产育频繁,精血耗损之故。中年妇女见虚脉,必体弱多病,也即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之人

10、实脉
脉象:轻按重按都有力,脉形之体积偏于大,为有力脉之总称。

主病:一般是瘀血实热积滞。上焦证则见烦热面赤,头胀头痛;中焦证则见脘腹胀,或胸胁满痛;下焦证为蓄血瘀结,或膀胱积热,必见腹胀痛、大便闭等腑实证。总之,实脉无虚证。

临床体会:邪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与正气势力相当),脉象必见应指有力。实脉的病理特征,多为腑气壅滞,腑气壅则脏气亦滞,动脉血液充盈,血压亢进,脉象实大。但本脉对某些病症绝不相宜,如血崩后、新产后、大汗及久泻后一切虚弱证,若见实脉,为血管变硬,后果不良。

又:脉象大小与虚实有所不同。大、小以脉管之宽狭而言,虚、实以脉搏之强弱而言;且有大而虚、小而实的脉象,临症时应当细别。

11、弦脉
脉象:挺直而长,紧张有力,脉搏之强度偏于实。特点是,脉的搏动力强,有绷急感。

主病:凡痉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疟疾、痰饮、癥瘕积块及脘胁胀满的肝胆病,多见弦脉。妇女痛经、乳房小叶增生及血气郁结、少腹瘀块等症,也常见弦脉。

临床体会:弦脉的诊得,是在指下有紧张而不柔和的触觉,主要是气血滞或血受气迫,血行逼迫向前的一种脉象。古称弦脉为“阳中伏阴”,实际是血行虚性兴奋。凡肝气横逆、躁急忿怒,或气血受肝病影响时,脉多见弦象,妇女则以月经失调为第一步。

常见到肝气郁结患者,脾胃多不和,消化受阻滞;患者往往精神紧张,易致失眠。眠食俱不足,气血营周更受影响,所以病人见弦脉。其面色多数枯燥暗滞而少红润,月经必不调;接着疝痛、带下、癥瘕或崩漏等一系列肝脾气滞血郁的症状,先后出现,这都可以从临床时接触到的。

另一方面,凡体虚而气血郁滞,多见弦细脉,其人必上盛下虚(肝旺于上,肾亏于下);若脉见弦实或弦大,则不是纯虚证候或轻浅证候,应注意有无痛症或癥瘕。近十年来,诊得宫外孕病人多数见弦脉,有的弦滑,有的弦数,其机理当亦是气血郁结之故。而且宫外孕见到弦脉,越弦劲越有破裂危险,必弦劲脉转缓和,始可无虑。

12、濡脉
脉象:浮小而细软。特点是:脉位之深度浮浅,脉搏之强度虚软,脉形之体积细小。

主病:气血渐虚之候。上焦病表现为心肺之气不足,胸闷心悸;在中焦为脾胃运化力弱,食后脘胀;在下焦为崩漏、带下、白淫或泄泻。

临床体会:濡脉是虚软少力,应指虚细,不像虚脉之虚大无力,也不同于微细脉和沉细脉,而是浮、小、细、软的综合脉。濡脉为中气不足之候,故证见内伤虚弱,带多崩漏,四肢乏力,食少便溏;中气虽不足,尚是亏虚的第一步,更不到气血衰惫的严重情况。所以脉见濡象,是体虚之渐,不是体虚之极。

上述十二种脉象主病,为临床上经常接触到的。至于古代脉学书的28脉、29脉或32脉,其实即是上述十二种脉的衍化。
促、结、代三脉
下面附述促、结、代三脉。

促、结、代,都属于脉的至数(心律)不整齐的脉象。其中脉搏较快而有不规则的间歇者,为“促脉”,即是“数时一止,其名为促”;脉搏较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者,为“结脉”,即是“缓时一止,其名为结”;脉搏间歇比较规则的称为“代脉”。

它们的主病,大致为两种情况:

①提示脏气衰弱,尤其是心气不足或衰竭;


②提示瘀血或痰食等阻遏胸中阳气,可见于胸痹等症。
但正常人或在情志抑郁时,偶然也会出现间歇脉(有一生而见结脉,此是禀赋关系,不能作病脉看

临床上,妊娠恶阻呕吐剧烈时,常见到促代脉(不是结代脉,这由于食入既少,加以呕吐频繁,脉气不能接续之故。不过这一脉象,在孕期两三个月时,偶尔会出现;若三个月以上,胎已形成,气已充顺,则不会有歇止脉。

宫外孕腹痛剧烈时,也曾见促代脉,此系气血暂时结塞的影响所致。

另有多服烈性药而出现脉促,则是脏气暂时紊乱之故。

还常见神经衰弱惯于忧郁之人,也会有结脉,其初必先见涩脉,进一步则见结脉,而涩脉之先,又多以迟脉为前奏。

实践证明,迟、涩、结三脉,是脉象随着病情的加深而加甚;如果再进一步发展为结代脉,就要考虑到心脏疾患。

以上十二种脉象及三种歇止脉,均为临床所常见,可以与望、问、闻三诊配合应用。其中迟、数、虚、实、弦、滑六脉,更为妇科病所常见;它们能反映妇科病脏腑、气血的亏损和瘀滞以及或寒或热等各种各样的病况。

如果把相互兼见的脉象从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不断体验,那么这十二种脉,一定更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