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渡渡·语文时空】课堂环节设置不能割裂学生的感受

 语文渡渡李亚平 2023-08-31 发布于山东

今天观看了一堂语文课,题目是《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内心还是为老师的激情讲述、课堂环节设计充实深深佩服的。
 
该老师从学生熟知的英雄人物导入课堂,然后出示英雄人物故事——播放现实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小组练习讲自己所知道的英雄故事——播放评书视频示范讲故事技巧——提问学生讲述英雄故事——让学生当堂写作《我的英雄梦》并给出简单模板。整体较好。但是,其中有一个环节让这堂课显得极端生硬沉闷起来。
 
该老师让学生小组练习讲述英雄人物故事后,课堂上气氛顿时很热烈。之后,该老师播放评书示范。播放完毕,提问学生讲述英雄故事时,却一下子没有人敢于举手了,课堂陷入沉寂。只见刘老师高举着手示意、鼓励、动员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小女生举手。并且在讲述的过程中,这位女生目不斜视,连一星半点的肢体动作都没有,整个身体自始至终一动不动,显得非常拘谨,这是为什么呢?
 
我的分析,老师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简单粗暴自以为是地割裂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了学生的手足无措。
 
按照常理,学生小组练习讲述故事后,应当马上趁热打铁提问学生,并且鼓励勇敢地加上肢体动作,以利于充分表现内容,即可。
这样,学生的练习和展演就能够顺利衔接。
 
但是老师中间突然插入评书示范视频,打乱了学生的阵脚,冲突了学生的思维,显得非常突兀,无情地割裂了学生的感受,故导致学生反应不过来,大脑出现了近乎于死机的状态,都愣在那里了。
 
个人建议,如果把评书示范放在学生小组练习讲故事之前,是不是就能够给学生一个示范引领,充分启发学生讲故事的技巧,也能鼓舞学生讲故事的兴趣了?
 
另外,本堂课虽然教师安排地环节清晰,讲得有板有眼,文字视频图画搭配到位,但是很明显,学生大部分时间是看客,没有被充分激发起关注英雄的兴趣和热情,生硬而死板的课堂模式,让师生都很僵硬。表演痕迹太明显了。
看评书示范视频,应该明白,孩子讲故事的状态应该是较放松的,自然的,全情投入的,肢体动作和语气语调应该搭配起来,可是该老师提问的三个同学,在讲故事的时候均无一例外地一动不动,表情呆板,肢体僵硬,手脚都像被捆住了似的。这是讲故事应该有的状态吗?跟评书示范中讲述者的状态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课堂,师生都太受罪。
给人的感觉是孩子们在不得不配合着老师演戏。
看着那坐得端端正正的小身板,摆放在课桌上平平整整的小胳膊,我感到非常遗憾。要知道,这可是一堂英雄故事课啊。被该老师给整得像极了批斗会。
我想,这样的课,应该让人看到自然放松的孩子们,看到孩子们个个都感觉自己是个小英雄的样子。至少,应该让孩子们脸上出现自豪、惊奇、笑容等表情。
而不是听着英雄的故事,表演着木偶的游戏。
这位老师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像个木头人,自始至终,一动不动地端坐着。
连站起来回答问题,都纹丝不动。

遗憾!

我们的语文课,尤其是公开课,录像课,不能只为了表演完美。

大大方方呈现出学生全部的天真烂漫、思维活跃,才算是好的语文课。

作者:李亚平
联系:15963729531
单位: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
邮编:2721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