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观点!(42)大学语文亟须处理好应用写作问题

 大学语文研究 2023-09-01 发布于浙江

这些年研究大学语文,遵循“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我”的原则,笔者形成一些独家观点,现陆续撮要出来,有待同行们证明(确为独家观点,或认同此观点)或证伪(并非独家观点,或观点不能成立)。

观点来源将依次为笔者的四种专著和教材:一、《母语高等教育研究》;二、《现代大学国文教育》;三、《大学语文教材》;四、《大学语文课程论》。

观点42. 大学语文亟须处理好应用写作问题
《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第247-258页

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关系的危机,反映了母语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滞后。长期来,无论是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还是应用写作的课程性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因此,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的关系也就更加说不清楚。下面笔者尝试从母语高等教育的高度来探讨一下有关理论问题。

一、大学语文不应该排斥应用写作

前面我们看到,在处理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的危机时,人们往往采用扬此抑彼的做法,例如说“用《应用写作》或《文秘写作》这类比较简易的技术性的课程来取代《大学语文》在高教自学考试中公共必修课程的地位,可能明显地降低自学考试的要求,是对新时期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文化素质忽视的表现”;或者说应用写作“是较小的一部分,过分强调这部分,一部分压到整体,就会影响、削弱大学语文课更高更深远的意义”……这样的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本章开始我们说过,应用写作重要,这是从“五四”时期开始,语文教育界乃至社会舆论的一致呼声,现在我们要指出的是,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写作同样重要,这也是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首先是重开大学语文的积极倡导者苏步青教授,他理解的大学语文这门课就是包括应用写作的,他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发表书面讲话说:“我认为,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理工科和文科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将来出去工作,在运用语文知识和写作方面有所不同。理工科的学生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要多进行一些应用写作,如论文写作、研究总结、学术综述等,文科的学生引导他们多写一些调查报告、会议纪要、简报等。” 

吕叔湘先生也曾在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应用写作重要,他说:“专业性的文章,还有各行各业的文章,写好这些文章都要训练。专业性的文章不只写论文,工业技术部门生产的机器、仪器要写一个说明书,写说明书看上去很简单,要写得给人家一看就懂,也并不容易。我常常看到本国工厂出产的商品所写的说明书,对这个产品怎样使用往往并未写清楚,只有那些夸奖的话,四字句儿一连串,讲得怎么个好。我看到国外一些商品的说明书,有的就写得很好,还画上图解箭头,一看以后就知道怎样使用。再如法院里当法官的审理案件,最后的写一份判决书,听说有很多法官不会写判决书,有些还是政法学院法律系毕业的。这样看来,大学语文训练学生写好各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 

苏步青、吕叔湘的意见,实际上也反映了社会对大学语文的要求,长期来,社会上对大学语文的批评并非是大学生不会搞文学创作,而是集中在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上。(举例略)

从这些媒体文章看出,社会对大学生母语水平的批评,主要都集中在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绝少有甚至完全没有批评是因为他们不会写小说写诗歌的),由此引发对大学语文“遭遇尴尬”“边缘化”的讨论,反映出社会对大学语文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假如继续认为应用写作只是“简单的技术性课程”,是“较小的一部分”,甚至将应用写作排除出大学语文教学,那么就有可能逼迫应用写作自立门户,而在高校普遍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不能够两门课兼开的情况下,就可能发生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的危机。

二、应用写作如何纳入大学语文课程

要解决好应用写作在大学语文中的地位,就必须要解决文学类课文与应用文的关系,以往众多教材体例中,两者只是罗列为上下编,说得好听一点,叫做“拼盘式”,实际上是看不到有一点关系。笔者早就发现这一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在本书开头就提出了“规范性与艺术性统一”的观点,具体表述为: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母语教育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艺术,是规范与艺术的统一。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在教学文体范畴内梳理清应用文与艺术文的关系,即:

这个文体六分法在前面第五章已经讲过了,这里要再次强调的是这个划分确定了应用文在大学语文课程(同时也是整个语文学科)中的半壁江山的地位,符合“五四”前贤勾勒的语文文体蓝图,彻底解决了大学语文与应用写作的矛盾,从此再有任何扬此抑彼的做法便都是不可取的,任何再要把应用写作从大学语文中割裂出去,或者用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的做法,更都是不合逻辑甚至愚蠢无比的。至于这样合并之后,课程的名称是叫“大学语文”还是叫“应用写作”,我们只须稍稍想一想:是大学语文能够包容应用写作,还是应用写作能够包容大学语文?结论便不言自明。

事实上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从来就是有应用文内容的,但是从来还没有发生过应用写作要取代中小学语文的事情。笔者相信这样的文体六分法是解决文艺文和应用文关系的最佳方案,不但对大学语文来说是这样,乃至对整个语文学科来说也是这样。目前虽然还只有笔者一家进行这样的教材体例尝试,然而笔者相信,这样的体例将是大学语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材体系的“终极版”。

但是要采用这样的终极版本,首先还要解决下面一些问题。

1.区分公共应用写作与专业应用写作

应用文种类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各种各样,例如裴显生主编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应用写作》(高教司组编本)对“应用文”所作的分类: 

这样的划分当然是可以的,而且也比较普遍,但是笔者认为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最重要的是要区分公共应用写作与专业应用写作。公共应用文是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专业应用文是高校专业课教学内容。两者教学的时段不同(公共基础课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专业课则可能在后面学期开设),开设的对象也不同(公共应用写作可以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专业应用写作则面向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不能错位。所以上面这个划分应该修改一下,例如改成下面这样:

(当然这样划分仍存在问题,例如公务应用文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专业文书,属文秘专业范畴,这里且不细究。)

目前的应用写作(包括大学语文中的应用写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公共应用写作与专业应用写作,在公共基础课的应用写作中混入了大量专业应用文的内容,于是从课程设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诸方面都发生很多问题,下面分述之。

首先从课程设置看,目前高校的应用写作教学,无论是包含在大学语文课中,还是独立开课,都是安排在大学一年级,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这就发生两个问题,其一,大学语文是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这些科技、经济、法律类专业文书是否都有必要开设?其二,即使某些特定的专业确有必要掌握这一类写作知识,相信在后面的课程设置中也会安排专业写作课(司法文书写作、财经文书写作,都有专门的课程),这样就形成重复学习,造成学习上的浪费。

其次从师资方面看,目前高校的应用写作课,基本都是大学语文教师或其它中文系教师担任(鲜有专业老师上这门课的),他们中的多数既不是法律、经济类专业毕业,也没有取得过这类专业的后学历证书,完全属于无证上岗,凭着语文阅读理解的基础,勉强读懂了教材意思,便进了课堂。不仅如此,很多这样的教师还参与编写甚至主编应用写作教材,这样,在诸多应用写作教材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便不奇怪了。

有一篇题为《应用写作教材失范述评》的文章,便列举了不少“权威版本”所存在的“知识性硬伤”,这些教材包括:徐中玉《新编大学写作》、杨元华、孟金蓉《秘书写作》、金振邦《应用文写作教程》、岳海翔等主编的《公文写作教程》、《最新公文格式与写作规范》、《公文写作规范与要领》、《公文写作规范指南》等、杨文丰编著的《现代应用文书写作》、《实用经济文书写作》等、余国瑞、彭光芒《实用写作》、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张达芝等《应用写作教程》、喻大翔、黄昌勇《模式写作》等等。  这些教材是否确有“知识性硬伤”,笔者尚未一一核实,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教材的其中一些编者确实只是普通的语文教师。

再从学生方面说,科技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这些专业知识,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能学习的,即使是理工科专业、财经类专业、政法类专业的学生,在尚未接触专业知识学习之前(譬如大学一年级)安排这样的学习,也不符合教学常规。人们常常奢谈“建构主义”学习,殊不知这种不讲知识基础和经验背景的学习,恰恰最违背“建构主义”精神的。科技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这些专业写作的学习,是必须在专业课程完成之后(最起码也应该是同步)才有可能的。

笔者注意到某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应用写作》,其课程教学大纲中“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项就规定:“本课程是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文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对于商务秘书专业,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为:《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后续课程为《商务秘书实务》。”  这才是专业应用写作课应有的位置。

2.公共应用写作讲什么内容?

有人担心在这样的区分后,在排除了专业内容后,应用写作还有什么内容可以讲?这个问题其实不作区分也存在。以往的应用写作教材,公文写作、科技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财经文书写作……看似琳琅满目,其实没有东西可讲,因为如前分析,无论是师资还是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所以只好采用“公式+格式”的做法。“公式”,就是种种定义,又往往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性”,例如应用文体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人统计了十几种应用写作教科书、专著,整理出下面的表格:(略) 

这些“性”各不相同,不知该以谁的为准?更可怕的是,这种种不同的“性”往往还会存在于同一种教材里,譬如笔者曾经使用过的一种《应用写作》教材,仅“说明类应用文”一章,便有如下种种的“性”:

说明类应用文的基本特征是:1.说明性,2.知识性,3.条理性,4.明晰性,5.客观性;
说明书的特点是:1.实用性,2.科学性,3.条理性,4.简明性;
科学小品的特点是:1.知识性;2.趣味性;3.通俗性;
解说词的特点是:1.指要性,2.拓展性,3.清晰性;
实验报告的特点是:1.确证性,2.客观性,3.正确性,4、可读性;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是:1.科学性,2.规范性,3.准确性,4.针对性……

这是“说明类”,到了别的章节,又有种种别的“性”,而且因为教材是不同的人分章节写的,彼此互不通气,大家只是比赛似的杜撰这个“性”那个“性”,结果这些大同小异的“性”,让老师学生苦不堪言,偏偏一些高校还延续了应试教育的思路,搞统一命题考试,而命题内容偏偏就以这些“性”居多(这不奇怪,因为具体内容教师可能各有各的讲法,唯有这些“性”可以规定“标准答案”),于是学生不得不把大把的时间用来应付这种无聊的“性骚扰”。

应用文“格式”的学习也是这样,因为老师和学生对于要讲要学的内容都不内行,于是只好把教学重点放在死记硬背各种格式上,例如13种公文的格式,就够讲一阵子。最离谱的是“请假条”的格式,本来没有什么难度,一些教师和媒体却最爱拿它说事,煞有介事地惊呼大学生水平低下,大学语文遭遇尴尬。其实“请假条”格式根本就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一个总是翘课的学生也许比一个好学生更会写请假条,而一个好学生虽然可能一时被考住,但假如给他一个请假条的范本,不相信他会照着也写不下来。

这种测试想必一定是闭卷的吧?可是闭卷最不符合应用写作的精神,在实际写作中,谁规定不能找个“工作手册”“写作大全”之类的东西参考?老师备课上课,乃至编写应用写作教材,也不会都是闭卷的吧?这种强调闭卷死记格式的做法,是应试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蔓延,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给学生一本应用文手册,看他们能否模仿写各种应用文,这才是更重要的能力。

或许这种“公式+格式”的教学方法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实在没有东西好讲。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公共应用写作可讲的内容有哪些。

(1)应用写作基本知识

应用文的种类虽然很多(前面引用的资料说270种,其实还可以更多),但总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以一驭万,这也是一种“渔”和“鱼”的关系。

应用文的公式与格式,背得太早未必能记住,要用时查看样本也来得及。然而应用文的基本知识一定要预先学习,反复训练,形成能力与素质,方能在需要写作时发挥作用。

应用文基本知识各种教材有不同说法,笔者作为一家之言提出简单几点供大家参考:

1)应用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应用文重要,我们可以不会文学创作,但是一定要会应用写作,这是将来工作学习中每个人都要用到的。这个道理前面说得很多,这里不再赘言。

2)应用文的文体知识。应用文不是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并列的文体,它是在“教学文体”的框架内和文艺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应用文又可以划分出应用类记叙文、应用类议论文、应用类说明文,它们和文艺类记叙文、文艺类议论文、文艺类说明文形成对应关系。

3)应用写作的思维方式与修辞方式。文学遵循的是艺术思维方式,应用文遵循的是逻辑思维方式;文学使用的是积极修辞,应用写作使用的是消极修辞。中小学语文一直都讲积极修辞,没有消极修辞的概念,学生们可能连“消极修辞”这个词语也没有听说过。事实上消极修辞和应用写作关系非常密切,五四前贤在倡导应用写作的同时,就倡导消极修辞,例如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就有专门篇幅讲消极修辞。假如不讲这些,假如学生从来也不知道艺术思维、逻辑思维、积极修辞、消极修辞这些概念,那么在应用写作中就难免会弄错文体,写出“匆匆乎,入学时激动的心情尚未平息;悠悠哉,岁月无情,人生的舞台又揭开了新的一幕”这类可笑的句子来。

4)应用文的语言风格。应用文语体风格究竟有哪些,以往的教材众说纷纭,没有统一意见,笔者建议不妨就以“准确、鲜明、生动”这三条为讨论的起点。“准确、鲜明、生动”是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提出来的,毛泽东说:

“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作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 

这三条本来讲的就是应用文,但是却很少应用写作教材采用,反而长期来成为文学风格的官方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错位。

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理论。旅美学者薛涌介绍“美国的大学语文”教科书(其实是一种应用写作手册),说“书的核心,讲的无非是三件事:清晰、精确、简练。”  2007年4月16日美国《纽约人》周刊上也有一篇文章,说的是《纽约时报》评论版主笔戴维·普利希先生和亥伯龙书局总编威尔·施瓦贝尔先生,他们鉴于电子邮件书写的混乱,正在准备一套电子文本写作规范体系,他们总结了电子书写的四个标准,用四个字母S、E、N、D为标志,S代表简洁,E代表有力,N代表必要,D代表完成。  这些也可以作为应用文语言风格加以讨论。

(2)应用文的阅读

应用文阅读是公共应用写作的重要内容(当然专业应用写作也要阅读)。从这一点说,“应用写作”作为一门课程的名称,并不完整,完整的称呼应该是“应用文阅读与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学生在中小学学了几百上千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尚且不能很好把握这些文体,难以想象,应用文写作仅凭教材上的一两篇例文,就能够学会。所以“应用写作”这门课假如独立开,一定要改成“应用文阅读与写作”,假如合在大学语文里讲,一定要有阅读部分。

即使不为了写作,生活中需要阅读应用文的地方也很多,美国很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例如,学生看着一份如何烘蛋糕的说明,能自己动手,加入不同的材料,调节烤箱的温度,烘出一个蛋糕。还有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必须能在阅读中找到各种资讯,然后筛选对自己有用的部份,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从甲地到乙地旅游,可以参加火车团,也可以参加飞机团,看的东西,价钱,酒店,行程,都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必须能根据某个条件(比如在多少钱以内),在阅读了全部资讯以后,通过分析和综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旅行团。 

中国的“应用写作”教学由于忽略了“阅读”二字,人们往往比较忽视这方面内容,其实社会生活中阅读应用文的需要和机会要比写作更多,笔者教材以合同书与说明书为例,向学生说明这种阅读的普遍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合同是社会的重要文书。社会大学校,学校小社会,合同也是大学生们经常要遇到的文书:新生入学,很多高校要签入学协议书(合同通常又称协议);入住公寓,要签入住协议;电脑上网,有的学校要签文明上网协议;此外还有办理银行卡的协议,手机入网的协议,助学贷款协议,勤工俭学协议等等,所以不仅仅是法律专业和经济专业的同学要学习合同知识,其它各专业的同学也要学习。

“在签订这种种协议的时候,就要首先认真阅读协议内容。还有说明书:

说明书是实用类说明文的代表性文体。说明书的范围很广,即以在校大学生而言,就处处要遇到。在生活中,食用食品应该看食品说明书,生病吃药要看药品说明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离不开产品使用说明书;学习方面,考试要先看仔细试卷说明,填写各种表格都要看清填写要求和说明,各种教科书,也都有编写、使用方面的说明。”

网络时代更有大量的网络阅读机会,有很多应用写作方面的网站,几乎所有文种都能够检索到,而且提供海量文本。笔者教学导游词写作时,曾给学生提供过一个网址,里面有1000多篇导游词,几乎全国各地景点都能查到(这个网站现在查不到了,所以重要的内容应及时转载到教学网站)。即使不为了做作业,学生平时也有很多网络阅读的机会,例如几乎每个同学都有QQ,当我们安装QQ时,会弹出一个协议窗口,让你选择“同意”还是“不同意”,并提示如果选择“同意”,就意味着你已经了解协议的全部内容,愿意承担由此而来的义务。这个“协议”有一大篇内容,应该仔细阅读,事实上几乎没有同学会真的去读,直接就选择了“同意”,然后就“下一步,下一步……”安装完毕。直至前年发生腾讯公司和360的那场混战,QQ用户成了直接受害者,大家才想起自己实际上都是签了协议的,即使里面有文字陷阱,也是自己心甘情愿踏进去的。所以认真阅读这些内容,不但是应用文学习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自我保护的需要。

当然作为课程教学,我们更应该重视教材内的、课堂内的应用文阅读。笔者教材提出的理念是结合课文,以篇带书,阅读整本的应用文本(笔者常认为,中小学生要能阅读单篇文章,大学生要能阅读整本书)。例如课文《闻一多教授又遭毒手》选自天津人民出版社的《老新闻》,该书一套八册,以编年的方法,精选从民国到共和国的重要新闻报道,配以新闻图片,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可读性,假如把这套丛书推荐给学生,他们得到的新闻写作知识,将大大超过课堂教学的内容。

再如《连战北大演讲》,选自九州出版社的《连战大陆行纪实》,书中除了演讲词,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应用文体,如新闻报道、新闻公报、欢迎辞、答谢辞、答记者问、背景新闻、特写、侧记、花絮、新闻述评、新闻综述等等,这本书也可结合课文推荐给学生阅读(笔者推荐的书都有电子版,需要解决的是版权问题)。

最后,倡导应用文阅读,还可以解决以往应用写作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难题。例如公文写作,现实中不是人人都有起草红头文件的机会(资格),然而却人人都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即使在校大学生,开会听报告学文件的机会也不少,为了表示重视,以往应用写作教学就只好讲讲公文的种类、程序与格式之类的内容,假如有了“应用文阅读与写作”的概念,那么公文教学的目标就很清楚,教学重点就在“阅读”。还有不少应用文体也是如此,在明确阅读与写作两个不同教学目标后,可以使我们的应用写作教学更加务实。

(3)公共应用文写作

应用写作当然要重视写作,关于应用文的写作笔者提出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公共应用写作”,一个是“校园应用写作”。

公共应用写作的对象是公共应用文,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的那些应用文种,也有人叫它“日常应用文”,我们为了强调它与“专业应用写作”的对应关系,以及强调这个教学内容属于公共基础课的性质,所以采用“公共应用写作”的概念。

公共应用写作的内容很多,笔者曾提出过“校园应用写作”的概念,认为校园里真实的应用文种应该成为公共应用写作的首选。校园应用写作主要包括校园文书写作、校园新闻写作、校园论文写作三个部分。

校园文书分两类,一类是教学管理的,一类是学生日用的。教学管理文书有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校志校历等等,这一部分内容应该作为学生应用文阅读的内容,而不是写作的内容。写作的内容主要有演讲词、发言稿、自传、自荐书、申请书、计划、总结等等,这些内容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会写的。历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批评,就集中在不会写请假条、自荐信、书信、申请书这类校园文书,应该引起我们重视。此外,大学生社团活动也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学生模拟进入社会的有效形式。社团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文书写作需求,几乎凡是社会上有的应用文书都应有尽有。

校园新闻实际和社会新闻没有两样,凡是社会新闻样式,校园新闻都可以有,事实上社会新闻中就包括校园新闻的内容。校园新闻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黑板报、班级墙报等等,都是校园新闻的载体,是校园新闻写作的发表平台。但是笔者在校园里,常常听到广播站播的是转载的新闻,橱窗里张贴的是上级发下来的新闻图片,校园网上转帖内容也占了很大部分,笔者觉得这些平台没有好好利用非常可惜。一所大学有上万甚至几万名学生,一个学院也有几千名学生,每天校园里发生的新闻该有多少?应用写作教学要把这一任务担当起来,可以作为普遍写作的要求,甚至是考试内容,因为凡是关心校园生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注意到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要培养学生收集身边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校园论文写作最主要的文种是调查报告和论文,公共应用写作假如能完成这样两个教学项目,就已经是很大的成绩。调查报告最能体现应用写作的精神,就是应用写作功夫在文外,做比写往往更重要。有人说调查报告七分靠调查,三分靠写作;更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九分写作,一份报告,都是重视文外功夫的意思。论文写作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是高等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写作,任何专业都要写论文,包括结业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等。论文写作需要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训练,应用写作应该承担起语言文字训练的责任。论文是和议论文相关而又完全不同的写作,目前不少高校的学生到了撰写毕业论文的阶段,仍然停留在议论文这种“教学文体”的认识层次,这就向公共应用写作提出如何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任务。

观点:社会热议大学语文,批评文章不下几千篇,但是没有一篇是批评大学生不会写诗不会写小说的,都是集中在应用写作能力方面,所以在社会批评之后作为回应兴起的“创意写作”,可是说是文不对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