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随拍】安阳·殷墟(下篇)——2023春赣闽豫三省自驾行(三十二·终篇)

 zhsky88 2023-09-01 发布于北京

【前言】

2月25日。我俩开启了准备已久的赣闽豫自驾行。——主要目的地是江西与福建,河南是往返途中顺访。——从前年下半年起,妻就开始为此“做功课”,从网上断断续续搜集了上十万字的“攻略”资料。原准备去年春天成行,受疫情封控影响拖延至今。作为退休老人(特别是鄙叟),体力难比当年,但时间大把大把的有。我们准备此行慢慢走,悠悠逛,边游边拍边记录,编成“美篇”,与大家分享。鉴于精力有限,旅行为主,作为旅行“副产品”“美篇”的撰写肯定会很慢,发表会滞后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会越走越滞后。敬请见谅。

【计划行程】

北京居所——濮阳(530公里,住)——开封(150公里,住)——(信阳)鸡公山风景名胜区(380公里,住)——湖口(410公里,住)——都昌(鄱阳湖)(100公里,住)——景德镇(120公里,住)——三清山(150公里,住)——上饶(90公里,住)——武夷山国家公园(135公里,住)——建瓯(100公里,住)——泉州(340公里,住)——厦门(100公里,住)—漳州(50公里,住)——龙岩(130公里,住)——龙南(赣南围屋)(265公里,住)——瑞金(220公里,住)——于都(90公里,住)——赣州(65公里,住)——吉安(190公里,住)——温汤镇与明月山(130公里,住)——宜春(30公里)——南昌(210公里,住)——吴城古镇(鄱阳湖)(80公里,住)——共青城(50公里,住)——庐山(70公里,住)——九江(30公里,住)——驻马店(530公里,住)——安阳(390公里,住)——保定(360公里,住)——北京居所(170公里)

预计全程行车5700公里(不包括停留地内行车里程)。


【正文】

(接续上篇)

5月22日(周一)

安阳:多云,26-12°C。

6时半许,上街去吃早餐。

早餐后,乘公交车去殷墟参观: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博物馆和殷墟王陵遗址。历时4.5小时。


清晨。步行途中随拍。(下九同)




在街边食铺吃早餐。(下同)





街头早市。




文峰大道。(车拍。下二同)

早餐后,乘公交车去殷墟参观。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30平方公里。商后期叫北蒙,又称殷,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亡国,共传8代12王,前后达273年。周灭殷后,曾封纣之子武庚于此,后因武庚叛乱被杀,殷民迁走,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1961年3月4日,殷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3日,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百度百科)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简介。

[图中文字较小,建议放大观看。全文同]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余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商朝势力范围以内和以外分散有许多远较商族落后的方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西北和北方的舌方、鬼方、土方和羌方。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根据百度百科)





草坪中央立有一座殷墟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鼎(仿制品)。


殷墟YH127甲骨窑穴展室。


1936年6月发现的YH127甲骨窑穴,万余片甲骨集中堆放,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


甲骨窑穴(图片)。













专家学者谈发现YH127甲骨窑穴的重大意义。(下同)






来自马来半岛的特大龟甲(仿制品)。


















(见下)












甲骨碑廊。


观赏碑廊里百余片甲骨文(放大)拓片,阅读相应的释文和译文,可对殷商时期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获得生动具体的了解。特别推荐。

































甲骨文“象”字。

















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参观殷墟。当来到殷墟中心宫殿区的花园庄时,他说:“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一个古都。殷代最后一个王叫纣王。这个人很有本事,能文能武,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曾有过贡献。但那时殷已衰败,加上纣王滥用职权,为自己享乐,在修建鹿台中不知耗费了多少劳动人民的金钱和血汗;那些酒池肉林,说明他极其放荡、荒淫、独裁和残暴。据说,他与妲己以砍断樵夫的脚胫取乐,比干冒死进谏,却被他在摘星台剖腹挖心;周文王也被他囚在羑里城监狱,一囚就是7年。由于纣王一意孤行,拒绝批评,又非常残暴,所以众叛亲离,终于被周武王在牧野打败。最后,纣王自焚在自己建造的鹿台上,殷也就灭亡了。这里在3千年前是个很大的国都,后来成了废墟埋在了地下,所以表面已看不到什么古迹了。”

  随后,他问程耀吾(安阳行署专员):“殷墟面积有多大?”“大约有20多平方公里。”“你知道纣王的坟墓在哪里?”程耀吾对此确不知道,便应答道:“过去盗墓成风,把古墓搞得乱七八糟,现在没搞清纣王墓在哪里。”毛泽东听后,摇摇头没说什么。

  毛泽东向北边挥挥帽子对程耀吾说:“这西面、北面是什么地方?”“西面是太行山,北面是漳河。”“漳河,就是曹操练水兵的地方。”“对。”“曹操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这里属于古邺。邺北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时属魏国。西门豹为邺令。西汉时邺城是魏郡治所,东汉末年是冀州牧袁绍驻地。曹操破袁绍后,于(公元)204年进邺建都,此后史称邺都为魏都。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后为魏王,掌握中央一切军政大权。邺都成为朝臣聚集、发布政令的中央政权所在地,直到220年曹丕代汉,虽建都洛阳,但仍称邺郡为'北都’,七庙不废,直至265年司马炎灭魏建晋,故魏前后在邺建都52年。曹操在邺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就是那时修建的。晋朝文学家左思曾写《魏都赋》对邺都进行很好的描写。曹操在这一带实行屯田制,使百姓丰衣足食,积蓄力量,逐渐统一了北方,为后来晋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摘自网文)

——熟读史书的毛泽东是深谙殷鉴的。可惜,建国后的历史表明,毛泽东并未完全汲取历史的教训。(参看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注:殷鉴,亦作“殷监”。谓殷人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诗·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韩诗外传》卷五作“ 殷监”。后泛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往事。(根据百度百科)


殷墟妇好墓。妇好纪念雕像与纪念亭。



甲骨文“妇好”。



以上二图疑似两个跪坐的奴仆雕像。


妇好墓入口。









司母辛鼎(图片)。


铜扁圆壶(酒器)。


铜方罍(léi)(酒器)。


司母辛铜觥(gōng)(酒器)。


石瓿(bù)(酒器)。


带流虎鋬(pàn)象牙杯(容器)。


石罐(“弄器”,玩器)。


司辛石牛。


石人(艺术品)。


大型虎纹钺(yuè)(左)(武器)与大型龙纹钺。


殷墟博物馆。设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园区内。




甲骨文之“洹”字

洹(huán)字,象形。

《靈性甲骨》:

曲水環互盤行曰洹。

予之朱契靈甲「洹」字,水旁汙曲緩舒,回部顧盼有情。水部舒張,亙(gèn)部環密,一開一合,洹意示明。

(根据百度百科)



前厅。



展览《前言》。




殷墟位置示意图。










陶尊。

2005年小屯H8出土



货币·海贝。


装饰品。


生产工具。


厨房用具。







镇馆之宝。


铜鼎内壁有“司母辛”三字铭文。

























墨书石璋(左)与朱书玉戈。

注:璋(zhāng),瑞玉名。形状像半圭,用作礼器或信玉。

圭为古代帝王贵族举行礼仪时所用的一种玉器。

(根据百度百科)





由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开往殷墟王陵遗址的景区直通车(往返约11公里)。


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东面的洹北商城,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建有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护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被标示以及480余座祭祀坑、兽祭坑展示工程等。殷墟王陵遗址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

(根据百度百科)


巨大的司母戊鼎(放大仿制品)赫然在目。84年前它出土于此。




一处正在发掘的王陵考古工地。


景区导游路牌。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公斤;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司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司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它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文物历史

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即商王武丁之妻)铸鼎。

1939年,司母戊鼎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村民私自挖掘);消息被日军获悉,村民担心被日军发现,重新埋入地下。

1946年6月,司母戊鼎被重新挖出,运送南京并拨交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保存。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司母戊鼎从南京调往北京;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根据百度百科)



【附录】司母戊鼎命运多舛的经历

1939年春,抗日战争进行到第8个年头,河南安阳武官村有(吴姓)兄弟俩在地里翻土,突然,兄弟俩感觉地下好像有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再一敲,还有金属响声。兄弟俩知道,自己脚底下这片沃土,是三千多年前商朝的首都,或许地下是个什么宝贝。他们于是挖开泥土,挖了很长很长时间,居然挖出来一个半人多高、锈迹斑斑的四条腿的方形“大铜炉”。这个“大铜炉”很大很沉,几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合力才把它弄回家。[另有一说是吴姓兄弟去殷商王陵废墟“挖宝”时发现司母戊鼎的。——引注]

武官村挖出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日本侵略者觊觎中国的宝贝,想把这个大家伙据为己有。日本人多次来寻找,村民为了不让中国的宝贝落入侵略者之手,就将“大铜炉”分成几块埋入地下藏了起来,据说还弄了一件赝品青铜器埋在自家院中,骗过了日本人的搜查。最终,这件国宝幸运地度过了动荡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铜炉”被运往首都南京。在中央博物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博物院展出。专家说,这是一件商代的大铜鼎(后命名为司母戊鼎)。展出期间,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大多前来参观过。后来国民党逃往台湾,大鼎因为过于沉重,落在了机场。后来解放军将其转交给南京博物院。再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大鼎运往北京,展出至今。

(摘自网文)

下附三张网络图片。


当年的挖掘者吴培文老人指认司母戊鼎出土地点。——看来这片殷商王陵废墟上曾一度盖起了民房。


蒋介石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争相一睹运抵南京的司母戊鼎。


雄伟而精美的司母戊鼎(局部)。















王陵区发现用大象祭祀,说明商代当地有象。河南古称豫州,有人认为“豫”字乃一人牵象之意。





陈列馆标牌映照出对面的绿树,拍成照片,略施加工,宛若一幅现代派图画。





走出展厅,仿佛从古代穿越回到现代。从奴隶制的殷商到今天,吾国吾民走过了漫长而沉重的三千余年;在辛亥革命之后终于迈入艰难坎坷的现代化征途。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吾国的现代化虽然取得长足进展,却远未完成,吾国尚未走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前列,吾民仍须努力!

【尾声】

5月23日。早餐后,开车离开安阳市区,经河北省保定市区(住一夜)返回北京。5月24日上午10时许回到家。历时三个月、从初春走到春末(2.25—5.24)的赣闽豫自驾行平顺圆满结束。全程实际行车6348公里,途中住宿地28个。总花费34535元,其中食住门票等旅行费用28375元;加油费3260.55元;高速路费2125.33元;购物775元。

(本篇完,全文终)

在此衷心感谢始终关注我俩旅行并阅读拙文的各位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