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安银行营收掉头向下,息差持续收窄,收入“保卫战”如何打?

 全球财说 2023-09-01 发布于河北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银行降息让利已持续三年,息差收窄对银行营收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大于规模增长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导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普遍放缓。

当前已发布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出这一特点:有半数银行营收同比下降。不过整体而言,由于得益于前一轮不良周期的出清,当前有相对好的资产质量,保证了净利依然实现增长,甚至不少是两位数增长。

平安银行今年上半年业绩就是这一特点。

2023 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86.10亿元,同比下降 3.7%,实现净利润253.87亿元,同比增长 14.9%。

息差继续收窄,或将见底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继续下行,同比下行0.12个百分点,而计息负债的平均成本率则在上行,同比上行0.09个百分点。息差的收窄则是必然,今年上半年,该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均同比减少0.21个百分点。

从利息收入和支出两个数据看,利息收入实现了增长,但增幅不高,同比仅增长3.3%,而利息支出增幅更高,同比增长10.59%,最终实现利息净收入 626.34 亿元,整体是下行态势,同比下降 2.2%。

尽管减少息差依赖、提升中间业务能力是商业银行最终应达到的境界,但结合内资环境及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持续低息差会对银行体系产生一定伤害。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专栏一是《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

其中提到一方面,明确提出商业银行需保持合理的利润和净息差水平,首次提及息差这一指标。另一方面,强调合理净息差和利润水平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为应对滞后暴露的信贷风险,应有一定的财力准备和风险缓冲,未有提及让利。此外还比对了中美商业银行息差情况。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这是2020年以来,央行首次对保持银行合理净息差水平的明确表态,让利期正式结束,是银行业的重大变化。让利期里,贷款定价只有向下弹性,没有向上弹性,让利期结束,意味着贷款定价向上弹性打开,尽管短期内支撑贷款定价迅速上升的宏观基础还不牢固,但未来随着经济复苏和信贷需求恢复,银行有望实现贷款价格和息差双升。

信用卡不良上升,存量竞争时代已来临

非息收入下降主要是其他非利息收入下降,其他非利息净收入 96.02 亿元,同比下降 19.3%,主要是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下降。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则实现了增长,同比增长1.9%。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结算手续费收入 18.54 亿元,同比增长 7.9%,主要是对公结算业务手续费收入增加;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 48.88 亿元,同比增长 15.6%, 主要是代理个人保险等手续费收入增加。

《全球财说》注意到,该行上半年代理个人保险收入增幅巨大,实现 22.07亿元,同比增长 107.2%,该行称该项业务逐步成为本行大财富管理战略落地的重要增长引擎。

但实际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下降的,因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降幅更大,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才得以增长。其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和资产托管手续费收入下降,才拖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因为资产托管手续费收入在其中占比不高,其下降拖累度不高,主要是银行卡手续费收入,上半年,该行银行卡手续费收入83.60 亿元,同比下降 12.5%,据平安银行解释,主要是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

《全球财说》注意到,信用卡业务手续费收入下降,与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交易金额等下降有关。

6月末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 6863.44 万张,较上年末下降 0.5%;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536.80 亿元,较上年末下降 4.3%;上半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 15441.84 亿元,同比下降 13.7%。账龄 6 个月时的逾期 30 天以上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自2020年以来逐年上升。

平安银行称信用卡应收账款受宏观环境影响,以及 2021 年四季度应监管要求调整信用卡逾期认定标准影响,新户逾期率有所上升。同时该行还声称已主动优化授信方案,增加优质额度投放,加大贷后催收力度不良上升有关。6月末,该行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2.88%,较上年末增加0.2个百分点。

近年来信用卡市场已有趋于饱和的趋势,发卡银行面对各种 " 类信用卡 " 产品竞争,信用卡的推广难度和成本提高,信用卡进入存量时代。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 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 7.91 亿张,环比下降 0.84%。人均持有银行卡 6.78 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 0.56 张。

在信用卡存量竞争时代,银行如何转变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息费适中、特色鲜明的信用卡产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是当前各发卡行努力要做的事情。

资产质量整体平稳,总部地区不良上升

前文已说明,由于得益于前一轮不良周期的出清,当前有相对好的资产质量,保证了净利依然实现增长。

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不过不良贷款率 1.03%,较上年末下降 0.02 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91.51%,较上年末上升 1.23 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平安银行目前资产质量整体比较平稳,不良率水平不算高,拨备水平也还可以,所以该行在上半年没有扩大计提。2023年上半年,其计提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323.61 亿元,同比下降 16.7%。计提的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 276.63 亿元,同比下降 7.3%。

同时,该行核销不良贷款力度比较大,2023 年上半年,该行核销贷款 324.90 亿元,同比增长 10.5%;没有增加计提,还加大核销,拨备是如何保持的?

源于过去核销不良的回收。上半年该行收回不良资产总额 202.03 亿元,其中收回已核销不良资产本金 121.53 亿元(含收回已核销不良贷款 108.60 亿元);不良资产收回额中 87.8%为现金收回,其余为以物抵债等方式收回。

但是现在说资产质量已经见底,还很难如此下结论。

外围经济环境尚不明朗且不分析,就银行而言未来不良余额还有上升的风险。该行上半年关注类和可疑类迁徙率还在上升,从五级分类看,次级和可疑类贷款仍在上升,未来损失核销或还将继续。

逾期贷款下降,但重组贷款还在上升,2023 年 6 月末,该行重组贷款余额 239.04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39.7%,主要为个别对公大户债务重组导致。

房地产是该行第一大贷款行业,6月末,余额较年初略有下降,不良率也下降较多,6月末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为1.01%,较上年末减少0.42个百分点。

该行总部地区经营情况值得关注,6月末,该行总部地区存款余额大幅下降,除了境外地区,其是唯一下降的地区,较上年末大降49.9%,但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最高,且不良率上升,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是唯一不良率上升的地区。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