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公司必须有好产品:刚需 高频 “高毛利” 声明: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建议。 前言:本文仍然围绕消费品撰写,工业品选股思路可以套用。 好公司必须有好产品,好产品...

 eln 2023-09-01 发布于浙江

声明:个人投资笔记,不作为投资建议。

前言:本文仍然围绕消费品撰写,工业品选股思路可以套用。

好公司必须有好产品,好产品是飞轮之“轮”。

一般消耗性消费品都是传统产品形态,供个体消费,消费完就不存在或不复完整形态了。

像淘宝、微信等电商、社交APP属于互联网平台,也是一种新型的产品形态,不同在于可以同时供多人消费,消费完产品不但不会消失,还更强大了。

消费前者,我们一般要付出可计量的金钱,消费后者,我们一般要付出不可计量的时间。从生命长度有限的角度来讲,消费后者我们可能在承受比想象更大的成本。理解机会成本的朋友都能理解这个观点的信息含量。世界这么大,都想多看看,但是使用互联网平台的时间越多,我们离真实自然世界就越远。

被城市奴役太久,乡村成了稀缺的美好;被虚拟世界奶太久,现实世界会是什么样?

笔者一直认为,短视频APP这样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福祉,是资本的盛宴,是人间的“灾难”。

延展一下,我们的注意力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用互联网平台不用直接付费,但在使用平台的时候我们无偿贡献了注意力资源,平台再拿这些注意力资源去做变现或交易。譬如广告变现,羊毛出在猪身上。

为了便于表述,后续行文举例我们进一步把产品约束到传统消费品形态。作为一个框架,工业品、互联网消费产品后续都可以参照这个思路独立讨论。

先还是直接表达观点:好的产品必须具备三个属性,即刚需、高频、“高毛利”。

一是刚需。

好产品必须有刚性需求。

什么是刚性需求?就是非用不可,不用不行。

生活中有什么消费是刚需呢?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刚需。就这几个字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几个几千亿市值公司的身影,刚上市的 $金龙鱼(SZ300999)$ ,市值早已上天的海天味业。在大部分国人的厨房里,如果看不到这些品牌标签,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几百亿市值的更是不甚其数,恒顺醋业安琪酵母涪陵榨菜,等等。刚需嘛。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大众刚需,还有一类产品拥有小众刚需。当然,同类产品还有市场分层,高端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本质上也属小众需求。

不是大众刚需才值得投资,小众刚需就不值得投资,是否值得投资还要结合消费频次、毛利等另外两个属性综合评估。

总体来看,恰恰是最大众刚需的柴米盐茶国内并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上市标的,这是由产品属性和市场决定的,反过来大部分最优质的可投资标的都定位于细分市场中的小众消费群体。

我们来举个小众刚需的例子。大众耳熟能详。

神州人情为重,交杯换盏感情深,白酒是刚需。大家看看白酒的估值,全部都是飞天型走势。最近小的白酒品牌如甘肃的金徽、四川的舍得因并购重组走出独立暴涨行情,惹人注目。

无论多少人喝白酒,任何一个白酒品牌本质上都是在经营一个相对大众来说小众的市场。白酒品牌都是讲香型或区域的。

正宗的飞天商标只有 $贵州茅台(SH600519)$ 有,所以茅台值两万亿,未来可能还能值三万亿甚至五万亿。为什么呢?逻辑就是茅台是喜欢喝茅台的那个小众群体的刚需,供不应求。直销,提价,连带产能扩张都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此外,小众稍微高频一点,或者小众稍微再大众一点,对于贵州茅台的产值和利润来讲都是巨大的边际增量。看到这点是理解茅台估值的关键。

划个重点:好的产品必须是一部分消费群体的刚需。

世界这么大,人这么多,一个看起来很小很小比例人群的刚需加总量其实是很大的。

二是高频。

接着说,大众也好,小众也好,如果都只消费一次两次三次,这个加总的量即使很大,持续性还是不够,不符合我们对优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咋办?看消费频次。

刚需是必须要用,高频是用了还得用,还得经常用。

好的产品消费频次一定要高。东西再好,价格再贵,消费频次低,意味着市场容量总有看得见的天花板。

比如空调,这玩意就不是高频消费物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格力为什么走到今天感觉很疲惫,就是因为最主要的产品消费频次实在是低,七年八年十年一般不换空调,其他产品量又还没起来。现在市场普遍期待格力的智能装备,本质上来说也不是高频购买的工业产品,做光刻机的阿斯麦产品再牛,从市场和估值层面跟苹果这样的消费品公司也没法相提并论。格力的估值虽然近期在回升,更多的是参照市场在提升,而不是战略转型和当前主力产品消费属性发生了本质变化。市值到了四五千亿的关口,仅靠空调产品显然是难以支撑市值的进一步提升了。不是说空调不好,而是消费频次太低了。估值回升最多只能说市场相信高瓴和董大姐极有可能想到转型的办法。

手机就不一样,两三年最多三四年一个更换周期,相对空调、电视来说就是高频消费。笔者一部手机最多用过五年,感觉卸任直接丢进博物馆可以当文物了。最短的用了半年不到,七千多买的,掉地上碎屏了懒得修,工作一天不能断,马上就又买了一部四千多的凑合。一年能砸上万到手机这么个品类上,没办法,这就是刚需+高频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华为被打压的背景下,雷布斯的 $小米集团-W(01810)$ 王者之相越来越清晰。当然,华为不被打压,小米也在顽强拼搏,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工业智能制造急先锋。雷军的志向有异于常人,从设计、制造到消费电子,深度布局物联时代,是个战略家。

食品饮料更是高频,慢性病用药也是高频,天天都要用。可口可乐农夫山泉,都是天天见的高频消费饮料产品。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用药也是已经确诊的患者每天离不开的,当然这里面多了医药集采影响,评估起来要复杂一些了。

三是“高毛利”。

产品有刚需,消费也是高频,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

非也。

还必须有“高毛利”。笔者特意打了引号,这个毛利相比较一般会计学意义的毛利有点不同,优化一下,就是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直接成本减去产品销售费用。

一般来说第一个减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毛利。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行业可能存在毛利、销售费用双高的伪“高毛利”陷阱。比如,生物医药产品直接制造成本都不会太高,毛利很高,但是对应的销售费用也很高,那这个就要客观地看,只有减去销售费用的“费后毛利”才有评估价值。能够很容易观察到的是,相对收入规模来说,一般医药生物企业的净利润绝对值都远远低于销售费用,高毛利都被销售费用吃掉了。动辄几十个亿的销售费用,非常非常吓人。

当然,上面这个话题是“皇帝的新装”,知道的都知道怎么回事,笔者从来不认为板子应该打在医药企业头上,他们本身都是政策、市场环境下的弱者。遇到问题欺负弱者本来就是一种弱者推诿行为,跟“临时工”现象一个调性。根子上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看医疗行业政策进化方向和进化速度。

拥有真正高毛利属性的产品很容易从市场现象去判断,找到这些特征基本就对了:好卖,不愁卖,无限接近于完全卖方市场。

完全卖方市场下,卖方定价,卖方决定销售数量,卖方挣设定的利润水平下的利润。

当然卖方市场的卖家也会审慎决策,哪怕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它也必须考虑政策管制问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允许自由市场存在的前提是要保障社会共同福利。这个度的把握更多是心理问题。

企业做得太好了,利广天下,就会有更多的监管措施等着。反垄断与规避反垄断,是大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国内曾经有一家果汁饮料企业十几年前差点卖身成功,被商务部以反垄断名义终止被外企并购,结果走向穷途末路,它就是悲催的汇源果汁

传统消费品产业并不存在太多反垄断必要,垄断收益高了竞争自然而来,汇源遭遇了不懂行的管制,是时代的牺牲品。互联网反垄断则势在必行,是因为行业拥有自然垄断趋势,一旦自然垄断就如同形成一条条交通主动脉,不反垄断用户、消费者几乎毫无挣扎余地,无路可走。比如如今如日中天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微信、淘宝、美团京东、滴滴,都是如此。互联网平台做大了之后本质上已经由单纯的市场自定义产品演变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面临更强监管是必然的。

大A股最具备高毛利属性的产品有几个呢?

别的都可能观点各异,到目前为止,贵州茅台应该公认符合这些高毛利的描述。这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最具传奇性的投资标的就是贵州茅台,其他白酒兄弟很大程度上是讨了贵茅的好,毕竟2000多的市场零售价和普遍几块几十块钱的成本之间,给大批白酒同行留下了足够多的市场表现空间。

贵州茅台的成功既有历史原因,更取决于历任经营管理层正确决策及心无旁骛耐心耕耘,这可能是笔者相较于市场不同的观点。天时利地人和造就茅台的独一无二。

笔者不投资酒类公司,以上仅作为举例使用。笔者不投白酒仅为个人好恶,并不否定酒类公司的财务投资价值。

最后把三个属性的关系捋一捋:

刚需是前提,是基础。无论大众小众,没有刚需,就没有高频次,高毛利也没有意义。

高频是持续收入的保障,是刚需的层层叠加。高频给高毛利提供充分释放利润的舞台。

高毛利是独特品牌竞争力的体现,俗称品牌溢价。刚需+高频加上高毛利,利润滚滚而来。

股票投资优选刚需+高频+“高毛利”产品公司,耐心发掘好标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