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斯拉的大功率集成式液冷busbar

 知化汽车 2023-09-01 发布于浙江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避免“液-电”混合在一起的设计,尽量做到“液-电”分离,典型的案例就是在电池包的箱体的布置中,将冷板布置在箱体外,形成一种三明治的结构,ipace、丰田bz4x,audi e-tron等都是这个思路。

但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整车内的高压电器件比较多,需要进行冷却的器件也比较多,如果按照常规的设计,我们需要对各自器件进行连接,比如高压器件之间需要有高压导线/busbar进行连接,以进行电能的分配;热管理器件之间需要液冷管路进行连接,以传送冷却介质,对目标器件进行温度控制。
而且,随着大功率快充的兴起,与充电相关的连接导体,往往是需要进行液冷降温的,这就必须考虑到对用于高压连接的导线/bsubar进行冷却。
如果我们可以把高压连接-冷却管路,集成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减少不必要的结构空间占用,额外的成本,装配,以及实现很可观的减重。
这就是特斯拉大功率集成式液冷busbar的初衷——不进行“液-电”分离,而是“液-电”集成。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示例:

▲ 电动汽车液冷快充高压busbar连接
根据特斯拉的说法,在相同的体积下,液冷busbar比常规的高压连接(高压线束HV harness或实心母线busbar),其快充能力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在进行大功率快充,如400V电压平台的350kW充电速度,或是800V电压平台的500kW充电速度,液冷设计可以让母线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温度。
在电动整车上,这种液冷busbar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电能传递到电池包,最主要就是外接充电这个过程;另外一种就是将电能由电池包传递出去,去往电机、加热器、空间压缩机等。
这里以充电的这个类别进行介绍。充电液冷busbar的连接可以分为3块:(1)对外接口处的液冷设计;(2)中间连接导体/busbar的液冷设计;(3)连接电池包端的液冷设计。
中间连接导体/busbar的液冷设计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构建液冷通道、构建电流通道、构建二者之间的绝缘,以及其他相关的功能,如EMI等等。下图是一些案例的剖面示意。

▲ 电动汽车液冷快充高压线/busbar截面

▲ 电动汽车液冷快充高压线busar剖视图
需要额外注意的是电磁屏蔽层的设计,可用于EMI的防护,同时它也可以对内的绝缘层进行保护,避免绝缘层遭到破坏或是在弯曲、装配过程中遭到不必要的破损。这一层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EMI材料,包括铝合金,EMI塑料等。
然后,就是两端的液冷设计,比如整车充电口上连接电网那一端的设计:

▲ 充电接口处液冷busbar连接设计

▲ U型液冷回路的连接细节
这样,液冷busbar和适配器在充电接口这一端完成了电能由(超级)快充站/桩→充电接口→对外连接端子→液冷busbar的两个端子的连接,相当于从电网侧充进入了充电busbar。
接着是电池包那一端的液冷连接设计,如下所示:

▲ 电池包端连接配合
当然,液冷busbar的形式也不限于圆柱状,也可以是扁平式的:

▲ 扁平式液冷busbar示例
液冷busbar具有比较好的刚度,这样可以根据它将要安装的位置如车内后舱的表面形式,来弯折成相应的形态,很好地贴合上去,这样可以省去固定线束所需要的额外卡扣和支架。同时,刚度好的液冷busbar装配起来也较为方便。

-培训推荐-
麒麟电池拆解亮相集训Benchmark!

-拆解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