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太阳病风寒两感证之桂枝二越婢一汤

 庆哥哥呀 2023-09-02 发布于内蒙古
一、病案
1、类疟(刘渡舟医案)
刘某,女,10岁。
深秋感受寒凉之气,发热恶寒,每日发作好几次,拖延数月未愈脉浮无力,舌质红苔薄白,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此种情况属于风寒郁表,日久不解,寒将化热的轻证。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麻黄3g,桂枝5g,白芍5g,生姜3g,大枣4枚,生石膏6g,炙甘草3g,玉竹3g。
共服二剂,得微汗出而解。
2、医案之寒多热少症
    王某,女,20岁。3个月前因接触冷水,当时即感寒意。昨日,上午开始头痛,恶寒发热,寒多热少,伴发咳嗽,咯痰白粘。今晨仍头痛发热,体温38.2℃,虽得微汗,但尚恶风,喜着厚衣,咳嗽,痰色转赭色,咽痛而干,口渴而不多饮,胃纳欠佳,腰背酸痛(宿疾),二便自调,形体较瘦,神色尚无异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而滑,手足欠温,但未至厥冷,六脉滑数。
病发于暮秋入冬之际,天气骤冷,风寒有机可乘,唯其体虚形瘦,应虑秋令燥气早伏;更因冒寒触冷,邪由皮毛袭肺,寒邪与燥气相搏,营卫失调,应作伤寒太阳证治之,但燥气内伏,又当稍变其制。拟桂枝二越婢一汤合麻杏石甘汤,以散寒疏卫,和营清热。处方:
桂枝9g,白芍9g,麻黄6g,杏仁6g,甘草6g,生姜6g,生石膏48g,红枣3枚。
仅服1剂,除因闪挫腰痛宿疾外,诸证悉除。
继以自创“忍冬路通汤”专治其腰痛。[伤寒论汇要分析。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40]
3、医案之腹型荨麻疹
黄某,女,52岁。1988年5月16日初诊。罹患隐疹腹痛五载,苟冒受风寒或劳逸失当,宿恙辄易诱发。今因疲劳过度,复冒受风寒而作。诊见形凛微热,皮肤散在红色痞瘤,状似豆瓣,刺痒,腹痛时作,尤以夜暮为重,夜间痛多寐少,烦躁不安,起卧不宁,口渴,时欲饮水,溲红,便干,面色灰滞少华泽,舌红少苔,脉浮弦。证乃外有风寒,内有郁热。治拟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处方:川桂枝、麻黄、丹皮各10g,炒赤白芍各10g,生姜、甘草各6g,大枣7枚,生石膏30g(先煎),白鲜皮12g。4剂。
药后腹痛瘥,㾦癗退,但皮肤稍有瘙痒感。复守方继进4剂,诸恙悉除。又予玉屏风口服液服用月余,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中医杂志,1991,(1):42]
学一味中药-玉竹

玉竹,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干燥根茎。秋季釆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别名: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尾参、连竹、西竹。

味甘,性平。归肺经;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主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经》记载:玉竹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gan,好颜色,润泽。
《药性论》记载:玉竹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日华子本草》记载:玉竹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