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虚寒导致的身体虚弱,可以试试这个中成药

 无疾林 2023-09-02 发布于浙江

前几天日本排核污水,大家觉得以后海里的东西都不能吃了,于是很多海鲜爱好者趁着核污水还没到达中国海域之前,赶紧去日料店大吃特吃,妄图一次性吃个够,看他们大口大口地往嘴巴里塞鱼虾蟹,我真为他们的脾胃担忧。

海里的东西比较寒凉,生食的话尤其伤脾胃,我自己也是刺身爱好者,但从不敢放纵口欲。

现在脾胃虚寒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受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吃生冷比较多,比如日料里的刺身,西餐里的沙拉,冰饮料,以及各类水果。

很多人还很年轻,身体表面看着还健康,不过俗话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他们到了一定年纪,浑身上下出问题的时候,大概就会为了今天的随心所欲后悔。

脾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我们每天需要从食物中吸取养分来滋养整个身体,这个工作就落在脾胃身上。脾胃功能不强,没有食欲,吃不下东西,或者吃下去了,消化吸收能力不够,食物不能转化为气血津液,身体其它脏腑得不到充足的供应,慢慢就会变得虚弱,各种各样的疾病也就来了。

所以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首先应该被我们重视的都是养护脾胃。

像上面讲的那些过食生冷的人,脾胃一旦虚寒了,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食欲不振,可能早上吃一点,一直到晚上也不觉得饿,或者端起碗,刚吃了两口就觉得已经饱了。

第二个很明显的特征是怕冷,遇冷特别容易腹泻。只要天气一冷,腹部稍微不注意保暖,就经常跑厕所拉肚子。吃个瓜果什么的,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腹痛难忍,去厕所拉了。

第三个表现当然是时不时的胃疼。这种疼往往是隐隐的疼,如果用温热的手掌或者热水袋敷一下能缓解。

最后一点,由于长期吃得少,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整个人会变得面黄肌瘦,容易头晕,感冒,发烧,变得弱不禁风。这种人,中医往往用一个字概括:虚。

今天,我们就来推荐一个因为脾胃虚寒而造成身体身体虚弱的人适合的中成药,叫作黄芪建中丸,它能散脾胃之寒,补脾胃之虚,去脾胃之痛,让人吃了以后恢复食欲,从儿让身体变得强健。

黄芪建中丸来源于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是在桂枝汤的加了饴糖变成小建中汤,后面又加了黄芪变成黄芪建中汤。

它由这几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

我们来看一下它是怎么散脾胃之寒,补脾胃之虚,去脾胃之痛的。

散寒的药,这里我们最熟悉的要属生姜了。以前小的时候在外面淋了雨,家人怕我们感冒,都是直接取厨房里的生姜切片,和红糖煮了水让我们喝下,喝完就觉得肚子暖暖的,身上微微出汗,只要汗出来了,寒气也就跟着走了。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子宫寒,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疼,没有药的时候也是冲一碗红糖生姜水喝下,让小腹暖起来,痛经就没那么厉害了,可见生姜散寒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既然一切的根源在于寒,那生姜一个药肯定不够,这里又用了桂枝。桂枝能够强心阳。心阳强了,就好像天上出了个大太阳,把大地都照得暖洋洋的,这个大地就是脾胃,因脾胃属土,心属火,火生土。

阳是一股能量,一股动力,阳足了以后,脾胃动能也会增强,消化食物的能力当然得到提升。

补脾胃之虚用了炙甘草,大枣,黄芪以及非常重要的饴糖。

炙过的甘草增强了它补益脾胃的功能,配合大枣,是很多健脾药里常见的搭配。这两个药一起,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

接下来是黄芪,见过黄芪切片的人应该都知道,它的内圈是白色的,入肺,外圈是淡淡的黄色,入脾,而黄芪又是一个补气药,所以它能补脾气,补肺气,脾气主升阳,肺气朝百脉,两个气一补,身体整个气机就流通起来,这对于体虚之人尤其重要。我们日常看到久病的人,死气沉沉,懒动少言,就是全身的气流动不顺畅,导致精神很差。

最后一个饴糖。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味道甜甜的。甘能补,甘也能缓,甘味入脾,补的当然是脾胃,缓的是脾胃与肝的关系。

很多人的脾胃不舒服,其实不光是脾胃的问题,也有肝的问题。脾胃一旦弱了,肝这个邻居就会趁机来欺负脾胃,两方干架,这个地方就老不舒服,这在中医里叫做肝脾不和。现在有了饴糖这个和事佬劝架,再加上芍药这个能柔肝缓急的高手把肝这个急性子安抚下来,它就不会再来欺负脾胃了。

所以饴糖不仅是补脾胃之虚,它跟芍药组合,又能去脾胃之痛。因此,在这个方子里是特别重要的。

这个药还特别友好,除了芍药是酸的以外,桂枝,甘草,饴糖,大枣都带甜味,再加生姜一点点辣味,所以补益的力量很强。因脾胃虚寒而导致的不思饮食,腹痛腹泻,身体虚弱的人可以试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