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本质在于链接,教的本质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链接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9-02 发布于浙江

          我们在看一新书的时候,如果文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与我们先前的经验相符,则我们会阅读的很快,心情也很舒畅,这可以称为是“同化”过程,例如前一阵读过一本体验式学习的书,对于书中描述的人的类型,我都可以在脑海中链接到现实中的人,但是对于一个全新的知识、或者极度抽象的知识,我们学起来便会感觉非常吃力,比如阅读《易经》,这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缺少相关的经验、旧知,在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找不到可以解释新知的旧知,甚至对一些名词都从未听说过,这时候,我们通常会去查阅资料,比如百度来寻找可以解释新知的旧知。

         我们再来想象另一个场景,暑假期间很多老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有的是主动报名参加,有的是被强制拉来的,听课的状态也大不一样,有的听的特别认真,有的则是全程在玩手机,有的在认真聆听,有的在一路抵御和批判,无论是聆听还是批判,实际上大脑都在加工专家讲的内容,也就是听到新的内容以后,“外我”还要讲给“内我”听,这时候,有的人会利用旧知来消化新知,有的人会用旧知来抵御新知,所以说旧知可以是消化新知的酶,也可以是抵御新知的抗体,这其中情绪、情感、性格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无论如何实际上都是在做链接。

         再举一个例子,假如给一位初一的学生讲解微积分,如何来讲?初中生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微积分这三个字,完全不理解其含义,如果按照书本上晦涩的专业语言进行讲解,我们都能预料到最后的结果,那么初一的学生能不能学会微积分呢?当然能,因为他们学过面积如何计算,而积分就是求面积,只要你的旧知链接的好,他一定可以学会。

         对于概念性知识的学习,第一件事就是通过案例、类比等方法,激活学生的旧知,从而让学生具备了消化新知的酶,比如有的教师会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出新知,这虽然在比赛的舞台上显得有点LOW,但是其本身的原理仍然是激活旧知,还有一些教师会使用道具、案例等,目的都是一样的,消化酶有了下一步就可以讲授新知了,新知有哪些特征,重点是什么?我们要将其最重要的部分抽取出来,用通俗的语言,而不是专业术语来表达出来。

         新知讲授清楚了,下一步一定是应用新知,也就是学了这个知识可以用在哪里?如果仅仅能够做题,当然这里没有否定做题的意义,我这里表达的是如果仅仅有做题,那学生想到的一定是考试,也就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意义感,新知在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拓展其广度和深度以及温度,也就是意义感,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加强链接!

         最后是课后的拓展,通过课后的知识体系拓展,让新知和已有的知识体系,也就是自己的知识图谱进一步加固链接,把信息编织到自己的旧知体系上,并且牢固才能够形成新的旧知!

         这是一个对于概念学习的最底层逻辑,在这个框架之上再进行扩展、补充,便可以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