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拖延是A娃无法改变的宿命? 孩子拖延的背后,家长要重视这两点

 长沙7喜 2023-09-02 发布于重庆

图片

来自琪琪妈妈的咨询:

我家孩子做事真是太磨蹭了,各种拖延,尤其是早上,几乎成了灾难时间,要催一万遍才行!

感觉孩子再这样磨蹭下去,我要气得住院了!

图片

多妈妈有话说

说起A娃的拖延,很多父母大倒苦水:

写作业拖拖拉拉,催的人心力交瘁;

明明答应要去做某件事情,转头就忘得一干二净;

上学前各种磨蹭,洗漱、穿衣服需要反复催促,快迟到了才匆匆忙忙出门;

A娃给父母的印象: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很多事情不能及时完成。

图片

其实,并不是A娃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故意拖延磨蹭,而是A娃经常陷入“心里知道该怎么做,实际上却总是做不到”的窘境,他们也不希望自己拖延,却对此无能为力。

01

为什么A娃爱拖延?

★ 与A娃的情绪管理特性有关

拖延症的根源,很大程度来自于情绪问题。

心理学教授Tim Pychyl曾指出:拖延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调节问题。

拖延症和A娃的情绪管理特性有很大关系。

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渥太华卡尔顿大学拖延研究小组成员,心理学教授蒂姆·皮切尔(Tim Pychyl)博士说皮切尔博士和西罗伊斯博士发现:

拖延是指更多地关注“控制负面心情的紧迫性”,而不是继续执行任务。

也就是说,当孩子面对让他们倍感压力,或者是感觉不快的任务时,这些孩子会选择拖延。

拖延并不是孩子的性格缺陷,也不是时间管理能力差,而是面对要完成某些任务的挑战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压力,焦虑、沮丧,甚至自我怀疑。

图片

研究也表明:情绪调节以及自我调节不良现象,会导致拖延行为的产生。

孩子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有些任务让他们陷入一种糟糕的情绪之中,只有先修复负面情绪,才能让孩子对任务产生良好的感觉,愿意去做。

发表于2016年的一篇论文,使用随机对照试验框架对拖延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最后得出结论:

处理厌恶情绪以及调整厌恶情绪的能力,能够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 执行功能障碍

所谓拖延症,本质上就是孩子的执行能力低,面对一个任务不能很好很快速的完成。

而注意力不足、多动冲动的孩子,更容易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Arnsten发表在儿科学杂事上的研究,从新兴神经生物学角度剖析了前额叶皮层皮质的关键作用。

结果表明:患有注意力障碍的人前额叶皮质的结构组织与普通人有差异,从而导致了大脑机能活动的区别。

而执行功能正是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调节的,因此注意力不足、多动的孩子,前额叶皮质活动是不够活跃的,也就导致了学习做事比较拖拉,执行能力较差。

图片

【1】研究来源:

Arnsten, A. F. T. (2009). The Emerging Neurobiology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Key Role of the Prefrontal Association Cortex.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54(5), I-S43.


执行能力不足,主要与大脑前额叶功能有关。


前额叶是负责执行、调节和控制行为的大脑区域,它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皮层和皮下结构,如前额顶皮层、前额中央回、纹状体、苍白球等。

研究发现:

当前额叶皮层和皮下结构中的神经元活动过低,就会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过程中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前额叶皮层和皮下结构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图片


就会导致A娃在执行任务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决策困难、计划和组织能力不足等问题。


执行能力无法良好启动,孩子就无法有效地计划、组织和管理任务,也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研究ADHD的专家巴克利教授曾说过:

“ADHD群体前额叶发育比正常人慢30%,而前额叶是执行功能的生理基础,执行功能是ADHD的核心认知缺陷。”

02

4个建议,帮助家长改善A娃的拖延症

孩子出现拖延行为,父母简单粗暴的打骂催促,除了破坏亲子关系,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得不偿失。

多妈妈建议父母,尝试用下面4种方法改善A娃的拖延问题。

>>>>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解决A娃的拖延问题,家长可以从训练孩子大脑前额叶入手。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能做到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孩子的大脑,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前的链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提升孩子的执行能力。

通过专业的脑电生物反馈技术,来刺激不同的脑部区域,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网络重建,调节各种递质分泌水平及大脑功能网络,改善孩子的情绪问题。

>>>>

父母减少无效催促

父母当心过度催促带来的“副作用”。

父母频繁的催促,只会让A娃更心急、做事更混乱,父母要有意识地减少不必要的催促。

父母的每一次催促,如同给孩子开启提醒功能,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依赖父母,自己懒于动脑,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决策的能力。

>>>>

给孩子明确,简洁的指令

和A娃沟通有个原则,就是要说明:具体的人、事情、时间、地址、物品。

很多父母催孩子上学时,说的最多的是:“你动作快一点、要迟到了”。但这种含糊不清的指令,对A娃来说却没用。

他感受到只是父母焦虑的情绪。

图片

父母给A娃下达指令时,要牢记“简洁有力、具体明确”的原则,少用禁止性的命令

父母可以尝试这样沟通:“现在把书包拿到门口,七点二十分我们要出发去学校”

生活中也可以多尝试用这样的沟通方式。

例如:将“不许跑”改为“慢慢走”;将“不要将玩具乱丢乱放”改为“妈妈相信你可以帮玩具找到它们自己的家。”

>>>>

尝试“分块法”

A娃做事拖延,很多时候是事情太过复杂,产生了畏难情绪,导致孩子不敢轻易尝试,索性就不做去了。

父母试着和孩子一起,把事情分成易于管理的小任务,然后“各个击破”。

例如,A娃打扫整个房子时,往往感到不知所措。

不如帮孩子分割任务:今天打扫卫生间,明天打扫地板,后天打扫卧室等。

当孩子开始做一个子任务时,相对于完成整个任务也会容易得多。

图片

包括孩子做作业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和孩子一起将作业分解,跟孩子一起制作任务清单,每完成一项打钩,并帮孩子形成日常习惯。

父母借此也可以向孩子表明:有些任务,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这个过程,也可以帮孩子建立“我能行”的意识,孩子做事时的抵触情绪也会缓解很多,也就不需要父母在孩子后面拼命催促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