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VS“驴马方”

 经方人生 2023-09-03 发布于四川

先解释下这个标题,“经方”不必赘述,辨证清晰,处方精简,用药得当,疗效显著。“驴马方”是一位已故的老中医(第一届国医大师)曾经对他徒弟处方的点评,意思是药味多、用量大、缺乏章法。不知道你对这两种类型的处方怎么看。一副药几十味甚至上百味,每位药用量都在10g以上的处方越来越多,不禁想问一句,患者要花多少银子,拿回去得用多大的锅才能熬过来。

今天这本书《经方观止·伤寒篇》的作者张建荣老师对经方情有独钟,6年前他的著作《经方观止》出版后备受广大中医及经方爱好者的好评。他将《伤寒论》中的处方分类整理,突出了“方证论治辨析”和“用方思路”,旨在将经方为什么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奥妙展现给我们,“医案举例”部分则选取了近现代的中医大家们活用经方的案例,给我们以启发和借鉴。从下面一段书中的节选可窥一二。

研究经方的书汗牛充栋,希望我们能择优而读之,真正将精华落到纸上,用到患者身上。

白虎汤

【功效配伍】

白虎汤辛寒清热。方中重用生石膏辛甘大寒清实热,知母苦甘寒质润清热养阴,二药合用,清阳明经邪热,且清热而不伤津,养阴而不恋邪;炙甘草、粳米益气生津,和中养胃,并能防石膏、知母寒凉伤胃。四药配伍,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方名白虎汤者,吴崑《医方考》曰:“白虎,西方金神也。五行之理,将来者进,功成者退,如秋金之令行,则夏火之炎息。此方名曰白虎,所以行清肃之令而除热也。”

上四味药,水煮,待粳米熟透,药即煎成,去滓温服,一日服三次。

【方证论治辨析】

白虎汤治阳明病,表里俱热证。见伤寒,脉浮滑,发热,汗出,口渴。

伤寒,非太阳伤寒,乃指广义伤寒病,这里是指阳明病。阳明病脉浮滑,为无形邪热弥漫表里,充斥内外。脉浮为热盛于外,即所谓“表有热”,实际是里热蒸腾外达之象;脉滑为热炽于里,里热致气血沸涌之征。如此表里俱热,一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口舌干燥、渴喜冷饮等症。治用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用方思路】

白虎汤清阳明经实热,临证应注意与太阳、少阳病热型鉴别。

阳明病热型,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脉洪大。太阳病热型,太阳伤寒者,发热恶寒,身疼痛,无汗,脉浮紧;太阳中风者,发热恶风,身疼痛,汗出,脉浮缓。

少阳病热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据此比较,白虎汤证突出特征是汗出,口渴,即热盛伤津及热邪迫津外泄所致。虽言发热不恶寒为阳明病热型,但也有脉滑而厥、时时恶风、背恶寒等假象,应予以鉴别。

《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苦以发之”。白虎汤的石膏用量独重,并配以甘苦寒之知母,其清热作用最强,经方凡有石膏而无知母的清热方,其功皆居其下。石膏、知母也是清阳明经邪热,或胃邪热的常用对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白虎汤有四禁:“白虎汤本为达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白虎汤临床用于治感冒发热、肺炎、伤寒及副伤寒、乙型脑炎、脑型钩端螺病、流行性出血热、风湿热、糖尿病、夏季皮炎等疾病。

【医案举例】

(1)温载之医案:余因公晋省,资州莲池铺,在彼暂憩。因茶社人满,即在药店少坐。见一老媪来店诊脉。气喘吁吁,须臾饮茶数次,面赤气粗。某医处以温散之刀,携药而去。余曰:“此媪之病,此方恐非所宜。”其人讶,曰:“阁下必能知医。”余曰:“略知皮毛。”其人虚心,即求指示。余曰:“虽未诊脉,观其外象,乃属风温之证。此病最忌温散。”渠曰:“其媪系我舍亲,已服表药两剂,其热渴俱不能退。既属知医,敢求赐以良方。”余曰:“此白虎汤证也,外加玄参、麦冬、生地、花粉、连翘等味,可服二剂。”其人即照方拣药,将前方立即换回。余即前进。嗣后折回,问及此事,渠云:“即服足下之药而愈。”并云:“从此知治温之法矣。”感甚!

(2)刘渡舟医案:吕某,男,48岁,农民。初秋患外感,发热不止,体温39.8℃,到本村医务室注射“安基比林”等退热剂,旋退旋升。四五日后,发热增至40℃,大渴引饮,时有汗出,而手足却反厥冷,舌绛苔黄,脉滑而大。此乃阳明热盛于内,格阴于外,阴阳不相顺接的“热厥”之证。治当辛寒清热,生津止渴,以使阴阳之气互相顺接而不发生格拒。急疏白虎汤:生石膏30g,知母9g,炙甘草6g,粳米一大撮。仅服2剂,即热退厥回而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