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漫谈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王明鹏 2023-09-04 发布于山东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御风”借助风力,“泠然”轻妙样子,“反”通返即返回,“待”依赖,“正”法则规律,“辩”通变即变化,“恶”什么。
本段大意:列子能驾风飞翔,轻松自如,一个来回十五日,他对于祈福这事儿,并不着急追求,他外出不用步行,不过还是有所依赖需要借助风力。如果能够遵循自然规律,借助“风雨晦明阴阳”六气变化,遨游无穷无尽世界,还需要什么依赖呢?因此说,至人不会自我偏执,神人不会苛求完美,圣人不会追求名望。
前一段里,庄子先是肯定了宋荣子宠辱不惊,又指出还有不足,这段又举例列子能御风而行,也有不足,很牛但还不够最牛。
庄子看来,列子不够牛在于还有依赖,如需要凭借风力而行,对于宋荣子呢,没有明说,但是接下来的看法给出了答案。
庄子认为要达到最高境界,方式就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就是老子在《道德经》说的“道法自然”,接受事物变化,遵循天道变化,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即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去苛求完美,不追求世俗功名。
因此,庄子认为蜩和学鸠这些“小知”嘲笑鲲鹏是不对的,同时宋荣子这样的“大知”嘲笑世俗人们也是不对的,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都还是自我中心主义,苛求完美,评价对比。
不自我,不完美,不功名,这个三不主义真的太难了。我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一辈子的修养就是试图跳出来自我局限;人人都是完美主义者,才有对人求全责备,对自己抑郁焦虑;我们都是物质利益需要者,衣食足知荣辱,世俗功名不可少。
那么,好好理解“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这个技术吧,稍微提高一点也可以。
天地之间最大特点就是变化,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晴圆缺”,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对此我们习惯了也就接受了。
问题出在心理世界中,人性是趋利避害的,变化变得更好可以接受,一旦变得更差就不接受变化,会陷入自我烦恼,“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外归因“都是月亮惹的祸”!
既然天地之间阴晴圆缺变化是寻常,这个物理世界变化给了我们启示,心理世界中他人阴晴圆缺变化也要接受,对于自己来说就是“拿得起接得住”,接受不自我、不完美、不功利,这才是庄子要告诉我们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