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金匮要略:痉病形成的主要病因

 秦楚古方 2023-09-04 发布于陕西
秦山楚水古方中医 点击“秦楚古方”关注公众号
痉病形成的主要病因/ 中南山    
这是秦楚古方263篇原创文章

痉病的发展演变,起于太阳,发于阳明,系之于少阴。陈修园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就是:太阳的底面就是少阴,其实说的就是人体的津液,为少阴所主,但却常常表现欲人体的太阳之表。

所以痉病的本质,就是因为太阴脾(肌肉)湿气弥漫,导致脾胃升降失调,筋脉气血不能畅达,如果外感邪气(太阳中风或伤寒,这就是刚痉与柔痉之始),人体皮毛闭塞,风邪耗津,导致血燥筋缩,形成痉病。

从金匮要略的顺序来看,第一节讲述痉病所始,以及刚柔之辨,其实与伤寒论里的中于风和伤于寒是一致的两种类型,接下来,我们来看痉病的发病原因:

痉病的发病路径:于太阳之表于阳明之燥,关乎少阴之里。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1、此类型的痉病属于少阴津血虚导致的重症,表里俱虚,所以难治。太阳为病,发热是正气抗邪的机能反应,一般脉象为浮缓、或浮紧,但此时却表现为沉细,脉沉为寒,脉细为血少气弱,是证见太阳,而呈现少阴之脉,在太阳表现为痉病,内外正气俱虚,无力抗病,属于痉病在少阴为最重之证所以说难治。

2、为什么脉沉细就为难治。因为筋脉原本应该呈现弦紧之脉(具体在后面会论述),但沉而细,则说明邪入少阴,阳气已衰。如果滋补津血则伤阳气,温寒则恐耗津血。

3、难治究竟应该怎么治,曹颖甫指明了治疗的路径:痉在表,所以用栝蒌桂枝以解表,里沉寒而不化气,所以加熟附以温里。气化则津血滋生,所以曹颖甫并没有用补血药去生血而血自旺

痉病形成的主要病因:津血枯燥于里,风寒袭之于表

1、太阳病,发汗过多,因致痉。

太阳病,病在表,以法当汗解,但不可以太过。因为人身之汗是以津液为基础,发汗太多,一方面入阳明,津液受损,而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失去濡润,就会发生筋脉挛急的痉病;另一方面,发汗太过,也会伤及少阴。伤寒论里就有相关论述:“太阳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危急,难以屈伸,桂枝附子汤主之”,就充分说明了发汗导致少阴阳气虚衰。

这就很明显的指明了痉病的发病路径:发于太阳之表,病于阳明之燥,关乎少阴之里。

为什么太阳的底面就是少阴?这是因为:太阳病虽然表现为人体肌表的病变,但人体自内向外生发阳气的物质基础,在于膀胱(足太阳膀胱经之腑)的津液气化。黄帝内经说:膀胱是存藏津液的气管,但只有经过阳气的温煦运化,才能形成供人体运行的阳气,“气化出焉”的焉,是语气词,也有所在的意思。而膀胱的气化,则在于足少阴肾,肾与膀胱为表里,如果肾命门火衰,则无力温化膀胱,所以可能会导致小便不利,津液也无法生成,中医里的津液,是运行的气态化物质,所以胡希恕说津液就是阳气。

胡希恕有一个重要观点:少阴为表,厥阴为半表半里,太阴为里,其中的少阴为表,引发很多争议,一方面,或许有少阴关于太阳的津液的含义,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少阴证与厥阴太阴证相对而言。少阴证的表现大多为津液虚热证,而厥阴为有寒有热,而太阴,则为纯寒。

2、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其)汗必拘急

既然病证之因为风邪所引起,则治疗当以祛风。若误用下法,则易致阴液下夺,筋脉失其濡养而病痉如果又发其汗,则津液外泄,筋脉不养,必定出现四肢筋脉强急拘挛的现象。治疗当以养津液为务。

那么这里的风,究竟是哪种风?陈修园认为是太阳中风,曹颖甫认为是风温,那么到底是哪种风?

曹颖甫认为:风温与中风的区别,在阴液之不足。所以伤寒论第29条:脉浮自汗心烦脚挛急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便厥。这就是因为表阳外浮,里阴内虚,阴不抱阳,一经发汗,中阳易于散亡也。

更严重的就是风温。伤寒论“风温之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息鼾,言语难出之证,一经误下,即见小便不利,直视夫溲,若火劫发汗,则瘛痤如惊痫。”,这是因为里阴本来就虚损,误下则在上之津液下夺,风燥乃益无所制,故上自目系,下及四肢,无不拘急,形成痉病。

如果说这里的风说的是太阳中风,金匮要略何必在第本篇开端就阐述了:汗出发热不恶寒之柔痉。而且在伤寒论里,桂枝汤如果津液充足,虽误汗下,也不会导致形成痉病痉。只有津液本虚,才不免于痉。

医宗金鉴和张氏医通,也都认为痉病的本质,在于致津血枯燥,筋失所养而病痉者,所以,此处不可以用外感痉病(桂枝加瓜蒌汤、葛根汤)的治疗方法去治疗,而当以专养津液为务。可用十全大补汤加钩藤、蝎尾等方治疗。

3、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疮家脓血出多,津血本来虚竭。人体汗液代谢:由卫气外出者属水分,由营气外出者属血分。身疼痛,是体表寒凝肌腠,急当发汗以救表。但如果单纯的不顾津血虚而发汗,必然会导致津血虚竭形成痉病。

那么疮家身疼痛怎么办,其实也是可以发汗的,一是可以浮萍藁本荆芥薄荷防风药熏洗,外治微发汗;二是可以用辛凉解表以发汗,这个温病条辨里方剂甚多;三是可以在发汗的同时内补津液,比如加人参麦冬天花粉玄参等,其实都是可以的。

归纳金匮要略关于痉病的病因,从太阳而推到阳明少阴,汗下疮家,三者致痉,归根结底就两条:

一是津血虚为痉病形成的根本。后世医家细分出来的,产后血虚导致痉病、少儿阴伤而导致的痉病,老年人津血虚中风导致的痉病,都不外乎津血虚竭两个方面。

从太阳之表,少阴之里,可以推而广之,凡是六经津血虚竭者导致的痉病,都可以用六经方剂加养阴药进行治疗。

三是津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燥筋急,成为痉病。所以治疗痉病,当注意津液与血液两个方面。

后面的章节,我们将继续解读金匮要略关于痉病的主要脉证(脉象与症状),以及变证,同行的朋友,请点赞收藏加关注,你的鼓励,是我们一起向前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