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设计大单元教学,“沉浸式”进阶学生的学科素养?

 新用户79795753 2023-09-05 发布于贵州




利用大单元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理解、应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已成为当前教学的导向。本文提供了一个单元整体教学案例,通过情境化的方法拉近所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由浅入深地培育学生理解、运用和迁移单元核心概念的能力,沉浸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图片

本文共4221字,仔细阅读11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本文为思维智汇781篇原创文章

周五

案例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 如何基于整体观念理清单元教学逻辑?
※ 怎样贴近学生心理特征设置单元教学目标与评价?
※ 如何设计“沉浸式”进阶的单元学习过程?

历史课程以主义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按照历史时序,展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史实,了解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初步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在单元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发展学生整体观的同时,掌握与运用一些相对抽象的历史概念?接下来,我们将以部编版九年级世界近代史板块中的《工业革命》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进行探索与尝试。

图片

把握三条基本线,构建整体教学逻辑

基于对课标与教材的分析,我们发现本单元要重点把握世界近代史发展的三条基本线索:

  •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野蛮性、残酷性和扩张性;

  • 认识主义马克思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 认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

图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同类史事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全球视角把握近代以来世界整体发展的脉络和重要的历史发展节点,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要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史事,认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及带来的问题。

综上,通过对各学段同类内容的梳理,我们将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定义为“工业革命和社会变化”,落实初中历史课标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学习要求,单元整体逻辑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片

贴合学情,以素养统整目标与评价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为初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认知态度与心理发展能力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亦能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从能力上来说,学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能够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具备一定的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相关素养,我们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与历史学科的素养维度设计了单元学习目标。

图片

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故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在本单元探索了更贴近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活动,例如历史剧的创作、“剧本杀”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并设计了对应的单元活动评价量表。

图片

图片

五个环节,沉浸式实现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022版新课标在世界近代史板块的教学中提出,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历史地图、编制与分析英美法等资本主义政权结构示意图、开展深度阅读与讨论会、举行辩论会等活动方式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课标的教学建议,围绕本单元核心概念,我们设计了五个单元核心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这五个问题的同时,达成识记-理解-反馈运用-迁移反思的学习进阶。此外,在每个核心问题下的不同课时,我们都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帮助学生生成历史学科素养。

图片

问题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果,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

问题一是学生对单元核心概念的初识阶段。因此在该阶段,教师要在学科内容的情境下、基于学生需要进行动机激发,同时帮助学生对指向主题意义的核心概念加以理解,进行自主建构。

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过程为例,这是“工业革命”大单元教学的第一节课,整体教学基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探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进程。

在探究背景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培养渗透学法指导,即从哪些方面的要素去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对史料的研读,对信息的提取归纳,同时借助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

图片

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这段历史的距离,我们在导入阶段以一个情境开放问题(活动一)开启本单元的学习:

请思考,如果你是一个 18 世纪初期的英国人,你想要开办一个手工工场,需要考虑或准备哪些条件?

这样的一个开放设问,看似简单,实则考察学生之前历史学习的学科素养积淀。生产的发展与哪些因素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一种迁移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指向性地开展探究,我们设置了学习单,共包含五个活动,如下图所示,每个活动都让学生持续沉浸在“作坊主”的角色与对应的情境中来思考问题。

图片

问题二:对内社会阶层的变化和对外市场材料的需求,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

问题二的教学是学生对核心概念再认识的阶段。该阶段学生要在学习活动中产生认知冲突,重建认知,从而调动、产生更高的学习需求,对核心概念进行自主建构,主要包含主义马克思的诞生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两个主要内容。

探究“主义马克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重要板块。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也旨在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时代背景,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分析。

图片

首先,我们通过几组历史图片与文献来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主义马克思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介绍到诞生的思想基础这一内容时,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还很模糊,而且知识储备也较少,因此,我们结合中国共产党“学四史”的主题教育,在讲授中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社会主义发展史”这一主线,本节课补充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更理解主义马克思诞生的思想基础。

在与学生一起探究与梳理之后,让学生完成学习单,将探究的过程自主建构,加深对这一主题内容的理解。

图片

该阶段的第二个主题“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股进步潮流,也是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点提炼

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将本课内容概括为四个“二”,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结构:

①两次民族解放运动: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和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②两个历史人物: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被称为印度的民族女英雄。

③两大地区:即亚洲印度和拉丁美洲。

④两大主题:压迫和抗争。


图片

此外,配合学习单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法,辨析得出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同是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什么拉丁美洲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激发学生课后探究思考,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图片

问题三:资本主义制度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表现

问题三的学习是学生深解核心概念的阶段。该阶段学生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完善对核心概念的认知,在自我监控中提升学习需求,触发内在学习动机。

因此,本阶段以“人物”为主线,选择了亚历山大二世、林肯、日本武士等人物形成“人物一选择”的复习新主线,组织学生研读史料,创设新教学情境,开展“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复习活动,让学生从时代背景、阶级立场等新的视角审视 19 世纪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原因及影响。

图片

具体以第三课时“明治维新”为例,本节课踏着涩泽荣一一生的轨迹走进日本明治维新的始末,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少年涩泽荣一:倍受歧视的子弟

青年涩泽荣一:倒幕攘夷的干将

壮年涩泽荣一:以夷为师的良才

老年涩泽荣一:见证扩张的仁者

探究活动:辨析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


这样的教学设计,将原本枯燥的改革转化成了“故事”,使得学生更感兴趣,课堂更加丰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析事件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等,并通过对比、拓展、探究,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同时借助学习单来帮助学生夯实与消化相关内容

图片

问题四:感悟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问题四的学习是学生运用核心概念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经由情境构成的外部经验与自我建构的认知经验形成认知冲突,在冲突中建构个性化表达,以达到自我监控的学习要求。

课堂不只是知识学习的场所,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经历的协作、探究、思维碰撞、相互启发和不同角度的认知更能促进学习的发生。因此,借鉴学生熟悉的“剧本杀”游戏形式,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我们编创了“工业革命”剧本杀

图片

新的历史情境下,赋予学生历史角色,给到学生丰富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沉浸式感悟工业革命的影响,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环节一:沉浸式阅读剧本,感受每个角色的故事主线,分享交流精彩细节。【创境启思,自探静思。】

  • 环节二: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小组代表依次汇报展示组内合作学习成果,主题: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自主建构,应用生成。】

  • 环节三:小组自评;组际互评:依据下发的量化表,对其它小组进行现场打分。依据得分,评选出最佳展示小组。【评价反馈】

该阶段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经历由“感知”的过程到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建构的思维过程。同时,小组之间的交流分享,能够让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小组合作完成对自我监控的创造性评价与应用迁移,以突破原有的学习水平。

图片

问题五:请你合理想象,如果没有工业革命,生活会怎样

本问题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体现,要求学生可以用散文、诗歌、故事或情景剧等文字进行呈现对该假设的想象,但一定要与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相结合进行合理想象。

问题五的设置旨在评估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的掌握程度,对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这一核心问题的理解程度,进而达到有效的应用迁移。

图片

综上,在今天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背景下,利用大单元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理解、应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已成为导向。本单元的设计将学生的思维培养贯穿始终,通过历史情境化的方法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沉浸式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作者 |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中学 李雪丽

编辑 | 肖静

统筹 | 孙习涵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