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利安•巴恩斯《她过去的爱情》:你不属于我的每一段过去,都让我嫉妒成狂

 置身于宁静 2023-09-06 发布于浙江

'第一次看到妻子与别人私通时,格雷厄姆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他甚至会没来由地暗自发笑。他压根儿就未想过伸手去遮挡女儿的双眼。”

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极具诱惑力的开头,也是个“虚假”的开头。因为当我们读下去才会发现,这“私通”不过是格雷厄姆的第二任妻子安以前拍过的电影场景。但格雷厄姆正是因为爱得太过偏执,引领着他最终走向了不归路。

小说篇幅不长,故事也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格雷厄姆在经历了15年的平淡婚姻生活之后,和一位电影演员安外遇结婚。他平淡如水的生活仿佛焕发第二春。随着时间流逝,当他带着和第一任妻子芭芭拉生的女儿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安演的电影之后,他开始变得疑神疑鬼。总觉得安背叛了自己,他开始愈发分不清电影和现实,怀疑安对她的过去有所隐瞒,于是偷偷地搜集安的“过去”。当他发现安和自己的好友杰克以前曾有过“一腿”后,最终他杀死了杰克,也选择了自杀。

“那时候,格雷厄姆还是喜欢芭芭拉的,尽管在他们五年多的相处中,他并没有真正爱过她,也没有为他们的感情感到自豪,甚至表示在意。他还喜欢他们的女儿爱丽丝。然而,令他意外的是,爱丽丝从未激起他心中更深沉的爱怜。爱丽丝在学校表现好的时候,格雷厄姆会高兴,但他不确定这份高兴是否其实是一种解脱,是庆幸她表现不差的一种宽慰,这该如何辨别?同样,他也带着这种消极情绪从事自己的工作。当他所教的学生变得更不成熟、更肆无忌惮地懒散、更难以沟通时,他对工作的热爱就会逐年减少。

在十五年的婚姻中,格雷厄姆从未对芭芭拉不忠:因为他认为不忠是错误的,但这也许是因为他从未经受过真正的诱惑(当衣着性感的女学生交叉着腿坐在他面前时,他反而给出更难的论文题目,作为回应。于是她们到处传谣,说他是个冷漠的人)。同样地,格雷厄姆从没想过换份工作,他不确定其他工作是否也可以做得如此轻松。他博览群书,栽培花木,做填字游戏,还守护自己的财产。三十八岁的他仿佛已步入退休生活。 

但当他遇到安——不是指在雷普顿街的第一次见面,而是后来他邀请安的单独约会。他仿佛觉得二十年前开始退化的交际能力突然恢复了。他觉得自己又可以犯傻了,又可以耽于幻想了,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再次焕发活力。这不只是说他终于能享受性带来的欢愉(虽然他确实有这个意思),而是他不再把自己当作一具不会思考的躯壳了。十年来,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中用。那些本该让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全都退缩到头脑中部的一小块空间里。他珍惜的一切只是在两耳之间走个过场。当然,他照料自己的身体,但态度如同对自己的汽车一般,被动又冷淡。两者都需要不定期地加油和清洗,两者都会时不时地出问题,但往往都能得到修理。”

朱利安巴恩斯用黑色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主人公格雷厄姆发现妻子过去爱情后的心路历程。关于巴恩斯,可谓是我们大益文学的“老面孔”。曾刊于大益文学书系第3辑《寓》“对垒栏目”,并入围首届“大益文学双年奖”最佳域外作品终评名单的小说《卫生》就出自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集《柠檬桌子》。

作者简介


图片



朱利安·巴恩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1946年生于英格兰中部的列斯特,1968年牛津大学毕业,曾参与《牛津辞典增补本》的编纂工作,著有长篇小说九部和侦探小说四部,曾四度获得布克奖提名(1984、1998、2005、2011),并在2011年以《终结感》获得布克奖,以1984年《福楼拜的鹦鹉》最为脍炙人口。是获得梅迪西文学奖(《福楼拜的鹦鹉》)和费米娜奖(《尚待商榷的爱情》 的惟一英国作家。

图片

在《她过去的爱情》中,巴恩斯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将男性的嫉妒心理,爱的偏执,以一种诙谐、反讽的态度进行了后现代结构。本质上这仍然是一部严肃小说,但是巴恩斯写得更像是一部通俗小说。如巴恩斯在序言中引用的那段话一样,“当我们以寓言的方式讲述这些脑中之脑的时候,不妨想象精神病医生叫病人躺在长塌上时,他是要他伸开四肢躺在马和鳄鱼旁。”
小说除了将男性近乎偏执到极致的嫉妒心理描写的淋漓尽致外,也一如既往地探讨了婚姻等主题。当激情殆尽,婚姻生活被“柴米油盐酱醋茶”占据;当做爱都成了一种例行公事,当两人从亲密无间到后来的相看两厌,婚姻仿佛真的是一个坟墓。主人公格雷厄姆的人生就像是一列脱轨的火车,和前妻芭芭拉的15年婚姻,平稳却无趣;当他出轨时,就像是游乐园里的过山车攀至顶点,刺激的同时也让他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这给了他勇气,所以他才会直截了当地对芭芭拉说出“我出轨了。我要离开你。”但是,当他和安真的在一起后,他又陷入怀疑。他自然地回想起当初和芭芭拉刚在一起时也是你侬我侬,他害怕和安的爱情最终也会沦为又一场无趣的婚姻。但强烈的占有欲和嫉妒心理充盈了他所有的心绪,他和安的爱情确实不是他和芭芭拉的替代品;但或许是太爱了,到最后电影和现实分不清,只能让影片里的角色解释动机,“我杀你是因为我爱你太深”。尽管杀的人,是自己。
小说也像一个寓言故事,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最平常却也容易被人忽视的道理。爱是要留有空间的。爱的双方结合,并不是将两个空间合为一体,反而应该是扩展边界,只不过这个因结合而产生的空间有了交集,这交集里是爱。

巴恩斯的小说大多具有半自传的特征。现实中,巴恩斯的妻子卡瓦纳也是一名电影演员,并且在几年后小说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了巴恩斯身上。他的第一部小说《伦敦郊区》就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讲述的是偏远伦敦郊区的主人公从伦敦到巴黎游历和遭遇的故事。《福楼拜的鹦鹉》以讲述一个上了年纪的医生的传记片段为其特征。这部小说也标志着巴恩斯创作艺术和手法的创新,他打破了此前小说里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与此类似的还有《十又二分之一历史》等。
巴恩斯极擅长描写人物的不同面,无论是“英雄人物”式的《福楼拜的鹦鹉》中的福楼拜,《亚瑟与乔治》中的亚瑟·柯南·道尔等,抑或是“非英雄人物”式的,如《时间的噪音》里终其一生都在等待枪决的肖斯塔科维奇,《终结的感觉》里的托尼,《她过去的爱情》里的格雷厄姆等,他们都不是一元化的,片面的。《福楼拜的鹦鹉》或许算得上是巴恩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但巴恩斯显然无意写一部传统的福楼拜传记,小说杂糅了人物传记、年表、文学评论、回忆录、随笔等等开创的文本,围绕一个象征和隐喻展开,作者以鹦鹉为中心意象和福楼拜人生命运的关键词打开了新的叙述。极其先锋、前卫。

图片

某种层面上说,格雷厄姆的前半生有些像巴恩斯另一部小说主人公,《脉搏》里《擅入》的主人公离婚中年杰夫,跟前妻凯茜分手后,杰夫加入慢跑俱乐部——这其实也是杰夫与前妻共同的爱好之一,不同是,当年你侬我侬的浪漫,如今已成为打发时光的无奈……
在巴恩斯的文学世界里,中年是个不断被书写的命题。他们既是自己人生的“演员”,又仿佛是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他们一边在人生舞台上卖力演出,一边又坐在观众席上对那个自己说三道四,嘲弄自己的空虚……

图片

巴恩斯与马丁·艾米斯、伊思·麦克尤恩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但不同于马丁·艾米斯这样的“随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或麦克尤恩,“聪明”是巴恩斯最显著的标签。《她过去的爱情》是巴恩斯早期的小说,但通篇都可以看到他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如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一段是:“第二天,红衣兵如期登陆,天气似乎也变得阴郁起来。这里,潮湿的悬铃木种植得更加密集,在他们驶过时发出沙沙的声响。那些树患了掉皮病,此刻看上去萎靡不堪,可怜的树啊。”萧瑟的景色描写暗合了主人公的心境,这一点不足为奇,让笔者惊艳的是巴恩斯将女人来“大姨妈”描写成红衣兵登陆。再加上小说开头刻意欺骗观众,让观众误以为主人公真的在捉奸现场看到了什么,从这种种细节确实能看出他的“聪明”。笔者在读的过程中仿佛都能看到隐于书本背后的巴恩斯,略带嘲笑地看着读者一步步走入他的文字圈套。也因此,当后期写作愈发成熟的巴恩斯“跨文体写作”“叙述视角隐形替换”“打破叙述方式瓶颈”“从不自我重复”……时,显得情理之中。巴恩斯自己曾说:“我有些小说非常传统,有些非常现代或后现代。我总是把我的每一本小说都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写作时,我会考虑我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最合适,有什么问题,如何最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的作品没有什么统一的风格,每本都非常不同。”

图片

小说描写往往其中某些微小的细节最动人。在《她过去的爱情》中,当安发现格雷厄姆将桌子上的婚礼照片换成了她15岁时的照片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已臻神经质的格雷厄姆,现实与电影情节分不清的格雷厄姆,一个偏执、嫉妒成狂的格雷厄姆。他太执着于安的过去了。可是,爱既是携手前行,也是放下。现实中的我们,在遇到真正能相伴一生的人之前,大多会有那么一两个伴侣陪着走过一段人生旅程。如果始终执着于过去,怎么会有携手前行,白头到老的未来呢?至于婚姻,当目光只困宥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时,婚姻似乎真的就是一座坟墓。但婚姻又不仅仅只有柴米油盐,这些只占据着生活的一部分,从来都不是婚姻的全部。

讲“嫉妒”的小说,最著名的怕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讲述了奥赛罗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相爱,因为两人年纪相差太多,婚事未被准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有一个阴险的旗官伊阿古,一心想除掉奥赛罗。他先是向元老告密,不料却促成了两人的婚事。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蒙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在这部小说中,巴恩斯反其道而行之,最后以格雷厄姆自杀结束,唯余安的哭泣声混以尖叫声在房间回荡。可见,在爱情中,当嫉妒之火不受控制地燃烧,最终毁灭的将是生命。巴恩斯延续了他一贯创作中,对历史、真实、爱情等的思考,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出了嫉妒是如何一步步作祟。正如他获得布克奖时,评委盖比·伍德说的那样,“这种受困于庸常生活的人生悲剧,如此感人,如此让角色们深陷其中,以至于他们只能盲目地、片面地面对这种悲剧。而这,正是真正大师级小说的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