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育为首,实现全面育人

 双眼皮 2023-09-06 发布于湖北

新时代的学校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围绕一个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理想信念、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社会公德、五心培育——孝心、爱心、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四个抓手——课堂渗透、主题活动、环境浸润、生活实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做到时时、处处、事事育人。

一、开展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采取童谣引路、活动导行、榜样示范、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的目的。

一是童谣引路。创编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文明礼仪三字歌》、《爱护环境卫生三字歌》等,让学生在课间、上下学诵读,对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进行引导和强化。

二是活动导行。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及《中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开展一日常规竞赛、文明礼仪操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

三是榜样示范。要专门设立“我们身边的榜样”、“每周一星”专栏,通过评选美德少年、孝心少年、爱心少年、环保小卫士、读书小明星等,让学生学有榜样。

四是学科渗透。抓住学科特征,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学习习惯和道德习惯的培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建立起横向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

二、开展爱国教育,坚定育人理念。利用升旗仪式、童心向党主题教育、走进革命旧居、“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红色研学、“向祖国致敬”主题活动、 “纪念毛泽东诞辰”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弘扬民族精神。要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开展“四进”课堂,让民间文化走进课堂,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特色人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开展春联义写、端午节诗会、中秋家庭诗会等活动让引导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认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立志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四、开展“五心”教育,传承中华美德。大力开展“五心”教育(即:孝心、爱心、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针对孩子“五心”的培养,要专门设计孝心记录册,精心编排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把爱心捐助送温暖、爱心市场等一系列活动融入爱心教育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在点滴中懂得爱,学会爱;通过制作手抄报、征文、演讲比赛等形式,从小培养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感恩之心;在培养学生责任心方面,深入探索“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责任心,结合做“最美的自己”要求学生要有进取心,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别人比,每天都有进步,从而全面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

五、以重大节日为平台锻炼展示。定期举办阳光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诗歌节、英语节、科技节、读书节、语文节、数学节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展现我校学生的“健康、阳光、乐学”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不断地表现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为他们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开展实践活动,发挥育人功能。学校成立“少年警校”。少年警校本着“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办学宗旨,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车让人,人守规”“礼让斑马线,文明出行”“劝阻司乘人员车窗抛物”“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宣传”等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小能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七、密切家校联系,共建和谐校园。学校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让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学校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每年不定期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家庭教育沙龙、 “学校开放日”、“大家访”、家长会等活动。

八、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实际,设定“春种夏作秋收助农劳动日”要求家长带领孩子走进农田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啄木鸟在行动”校园保洁日活动,开展校园“爱绿、护绿”园林管护活动,每周末进行家务劳动打卡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能积极参与得到很好的锻炼,达到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学科素养与劳动技能相互促进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