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老子》和通行本《道德经》逐句双解:第三章 圣人之治

 哦456 2023-09-06 发布于陕西

第三章

通行本: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本: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通行本逐句解:

不尚贤,使民不争。

『甚爱必大费』,崇尚贤能,则争名者于朝;名者,争之器也;举贤则民相轧。不尚贤能,则民无所争竞矣。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多藏必厚亡』,『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任知则民相盗,漫藏所以诲盗。苟不贵重难得之货,黄金弃于山,珠玉沉于渊;则民不至为盗贼矣。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见可欲,则患于不得;贪名、利,则心惑乱;欲念不起,则心自敛;归于清静,而不致于迷乱矣。

是以圣人之治

谓治身,治国也。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使民心虚则无忧,腹实则无欲,志弱贵无智,骨强贵无名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

民无智,则不尚贤也;无欲,则不贵货也。故使之守真反朴,无知、无欲也。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民既无智、无欲,则智巧者亦无所施其伎俩矣。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则无不治也。

帛书本逐句解: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上贤,使民不争。』:“上”通“尚”,崇尚、尊崇之意。“贤”,犹能也。“不尚贤”,即不崇尚贤才。

『不见』,犹“不现”。

『不见可欲』,即不表现出多欲。

本段意为:不崇尚贤才,使老百姓不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财货,使老百姓不流为盗贼;不表现出多欲,使老百姓的思想不被扰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本段意为:所以圣人治理百姓,注意消除他们的欲念,填饱它们饥饿的肚皮,消弱他们的志气,增强他们劳动的筋骨,让老百姓经常保持无知无欲的状态。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本段意为:使那些行巧智的人,也不去妄为。坚持无为的原则,就什么都可以治理好。

本章着重阐明无为之治的具体措施。 文意紧承上章,上章讲『圣人处无为之事』,本章则讲圣人怎样处无为之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