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脏通天,大肠彻地,肺与大肠把控了身体最大的出入口 (学辩证之:脏腑辩证. 大肠篇)

 简单医行 2023-09-07 发布于云南

传播中医,人人自医

中医里有句俗语:“要想长生,肠中长清”。话虽然俗一点,道理却是硬道理。

关于大肠,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相关证型也不多,要的就是简单粗暴,酣畅淋漓!所以,让我们直接切入主题吧!

大肠居下位,主传导,排泄糟粕。

大肠病证有湿热内侵,津液不足以及阳气亏虚、虫积等。

大肠的病变主要是传导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便秘与泄泻。

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壅阻肠道气机,大肠传导失常,以腹痛、泄泻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大肠湿热证又称肠道湿热证,痢疾中的热痢、赤白痢均属此证。多因时令暑湿热毒侵袭,或饮食不洁,湿热秽浊积于大肠,伤及肠道气血所致。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肛门灼热,或暴注下泻,色黄味臭;或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口渴,小便短赤,或伴恶寒发热,或但热不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见腹痛;

湿热内迫肠道,大肠传导失常,故见腹泻,肛门灼热;

湿热蕴积大肠,热迫津液随湿浊下注,可见便次增多,泻如黄水;

湿热熏灼肠道,脉络损伤,血腐成脓,则见痢下脓血;

湿热蒸迫肠道,肠道气机阻滞,故见里急后重(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

水液从大便外泄,故见小便短赤;

热盛伤津,则见口渴;

若属外感,表邪未解,则见恶寒发热;

热盛于里,则但热不寒;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大肠湿热证的治法为:清化湿热。代表方剂为: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肠热腑实证

肠热腑实证是指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相搏,以腹满硬痛、便秘及里热炽盛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肠热腑实证即六经辨证中的阳明腑实证。多因邪热炽盛,汗出过多,或误用汗剂,津液外泄,致使肠中干燥,里热更甚,燥屎内结而成。

我们在高热过程中经常会合并发生此证,此时常可通过泻下通便的方式进行退热,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相互作用的典型表现。

【临床表现】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气味恶臭,壮热,或日晡潮热,汗出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狂乱,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燥裂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迟有力。

热结肠道,气机壅滞,肠中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津液耗伤,肠道失润,故腹部硬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

若燥屎内结,加之邪热迫津下泄,故可见泻下稀水,气味恶臭,即所谓“热结旁流”(津液从秘结的大便缝隙中流出);

大肠属阳明经,其气旺于日晡之时,故日晡潮热;

邪热与燥屎胶结,火热愈炽,上扰心神,故见神昏谵语;

里热蒸达,迫津外泄,故见壮热,汗出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燥裂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迟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

肠热腑实证的治法为:通腑泄热。代表方剂为:承气汤

另外我们常见的阑尾炎(中医病名:肠痈),也是大肠病的一种,是由于肠道内有瘀热,也是表现为腹痛拒按,但是位置局限在右下腹,兼有热证,便秘或腹泻都有可能。如果确诊为肠痈,则需清热化瘀,代表方剂为:大黄牡丹皮汤

肠燥津亏证

肠燥津亏证是指津液亏损,肠失濡润,传导失职,以大便燥结难下及津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肠燥津亏证又名大肠津亏证。多因素体阴津不足,或年老阴津亏损,或妇女产后出血过多,或嗜食辛辣之物,或汗、吐、下太过,或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液所致。

与前面的肠热腑实证相比较而言,此证已经没有热象,不会造成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迫切感,而成为一种慢性的便秘状态。由于没有太大的不适感,经常被忽略,或者贻误治疗。有的人将这种便秘延续了几年、几十年,素不知这种慢性的低剂量的毒素累积,就是一些重大疾病的根源,比如说大肠癌。

【临床表现】大便干燥,状如羊屎,数日一行,腹胀作痛,或见左少腹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阴津不足,肠道失濡,传导失职,则大便干结难解,状如羊屎,数日一行;

燥屎结聚,气机阻滞,则腹胀作痛,或左下腹触及包块;

腑气不通,秽浊之气上逆,则口气秽臭,甚至上扰清阳而见头晕;

阴津亏损,濡润失职,则口干;

舌红少津,脉细涩,为阴津亏损之象。

肠燥津亏证的治法为:润肠通便。代表方剂为:麻子仁丸、增液承气汤

肠虚滑泻证

肠虚滑泻证是指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以大便滑脱不禁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肠虚滑泻证又称大肠虚寒证。多因泻、痢久延不愈所致。

同样,长期慢性腹泻,也被很多人忽视,或者久治不愈而丧失信心。这种长期的虚证,必然引起身体正气的不断损耗,令虚者更虚。正气虚弱,邪气就容易入侵,入侵后不易被驱逐,而长期滞留体内,引发更多脏腑疾患。

【临床表现】下利无度,或大便失禁,甚则脱肛,腹痛隐隐,喜温喜按,畏寒神疲,舌淡苔白滑,脉弱。

久泻久痢,损伤阳气,大肠失其固摄,因而下利无度,甚则大便失禁或脱肛;

大肠阳气虚衰,阳虚则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则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畏寒神疲;

舌淡苔白滑,脉弱,均为阳虚阴盛之象。

肠虚滑泻证的治法为:涩肠固脱。代表方剂为:真人养脏汤

还有一种情形,寒邪内积于大肠,肚脐周围总感冷痛且胀,肠鸣辘辘,得温痛减,大便溏泻、小便清长,症状不及肠虚滑泻证那么严重,这种情况属于寒邪导致的肠腑气机不调,温肠散寒就可以,代表方剂为:香砂平胃散

虫积肠道证

虫积肠道证是指蛔虫等寄居肠道,阻滞气机,噬耗营养,以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及气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多因进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虫卵随饮食而入,在肠道内孳生繁殖所致。

【临床表现】胃脘嘈杂,时作腹痛,或嗜食异物,大便排虫,或突发腹痛,按之有条索状物,甚至剧痛,呕吐蛔虫,面黄体瘦,睡中磨牙,鼻痒,或面部出现白斑,唇内有白色粟粒样凸起颗粒,白睛见蓝斑。

虫居肠道,争食水谷,噬耗精微,故觉胃中嘈杂不舒,久则面黄体瘦;

蛔虫扰动,气机阻滞,则时作腹痛,虫静气畅则痛止,或随粪便而排至体外;

若蛔虫钻窜,聚而成团,结于肠道,阻塞不通,则腹痛且扪之有条索状物;

蛔虫上窜,侵入胆道,气机逆乱,则脘腹阵发剧痛,呕吐蛔虫;

虫积肠道,湿热内蕴,循经上熏,故可表现为鼻痒,磨牙,面部生白斑,唇内有颗粒;

肺与大肠相表里,白睛属肺,蛔虫寄居肠道,故可见白睛蓝斑。

虫积肠道证的治法为:安蛔止痛、驱杀肠虫。代表方剂为:乌梅丸、化虫丸


腑为病,经常显得无足轻重,可是,真的无足轻重吗?病在腑,病位浅,易治愈,在某种意义上,腑是脏的保护者,如果你总是能够将腑病及时治愈,那么,多少可以让脏免受无妄之灾。从以下文字,可略见一斑:

“扁鹊四见蔡桓公,一见,病在腠理,二见,知病在肌肤,三见,知病在肠胃,四见,知病在骨髓,无奈何也。五日后,蔡桓公不治而死。”

点击蓝字,看其他合集:

经典方及中成药的使用:经典方

简便方,治病又养生:简便方

外治法,不吃药也治病:外治法

用中医思维理解常见病:常见病

阅读好文,轻松学中医:读好文

学习手诊,了解先天与后天的健康走向:学手诊

学习舌诊,随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态:学舌诊

学辩证,调理有方向:学辩证

如果喜欢本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