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战争】营销就是合理地操纵心智(1.5.2)

 新用户2307qzQG 2023-09-08 发布于上海

超级符号理论

超级符号不只是图形,也是词语。从这点来看“超级符号”这个名字起得不够好,因为“超级符号”这个词很容易联想到图形,却不容易联想到词语。

这一点,艾·里斯的定义更好一些。他把图形类的超级符号命名为“视觉锤”,把词语类的超级符号命名为“语言钉”。

词语比文字更早出现,证据是现在很多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图形和文字出现时间相差不多,所以词语,是更强大的超级符号。

定位理论认为,作用于听觉的词语是语言钉,作用于视觉的图形是视觉锤,用锤子把钉子钉入心智,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占据心智的最有效方式。

语言尤其重要,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合作。

设想一下,如果部落首领在部落三公里外发现有敌人来,他让身边的人回去报信:你让那个和那个把那个拿到那个里,让那个把那个准备好,我怕别人不信,你把这个给他们看。

你能听懂?估计传信的人回去比划明白了,敌人也就打进来了。

但如果这样说:你回去让女人和孩子带着粮食躲进山洞,让男人把武器准备好。我怕他们不信,你把我的信物拿回去。

有了“女人”“孩子”“粮食”“武器”“山洞”这些词语。部落才能传达信息,应对一场战争。

组织生产,集体狩猎,部落迁移,都需要词语。词语让人和人合作。词语是更重要的超级符号。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这种东西是很难讲的,它是天地之始,没有办法命名。这个东西混混沌沌、一直存在而没有改变、一直运行从没停止,我不知道叫它什么名字,勉强叫它“道”。

有名万物之母,有了名字,万物才开始存在。这和康德认为“有概念才能看见物体”的哲学理念一致。

超级符号是存在于哺乳脑中的图形图像,词语指令等,超级符号是人类社会的规则的外在表现。

根据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荀子的群存论,人类以群体的形式结成社会,就需要有规则。

荀子说: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礼是什么?人生来就有欲望,欲望太多实现不了,又不能不去满足欲望。欲望过了界,就会引起纷争和穷困。先王于是制定礼仪,约束人的欲望,使欲望能够满足,物资也不会缺乏。这就是礼的起源。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个体的自由的人类,为了生存结成群体,相互合作,国家只是为这个群体服务的组织。人和人之间依靠约定的契约相互合作。

卢梭的契约,和荀子说的礼。都是人类社会的群体规则。规则的外在表现,就是超级符号。

例如,要明确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旗帜。明确不同的任务,有指令,司马这个姓氏就是一个职务。

比如何时进攻,何时撤退。就要有特别的声音指令。

规则的外在表现,有时候是部落标志,有时候是声音指令,还有是神话传说。

荣格认为,心灵或人格结构是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这三个层面构成。

他认为,“艺术家就像炼金术师一样,将人们头脑中这种隐藏着、然而强有力的原型唤醒,人在这种艺术作品面前,不需要个人的经验,就会本能获得这些原型的深刻感受。”

意识是我们能感知到的部分,个人无意识是由个体的特殊的经历和感受形成的,集体潜意识是人类漫长进化中的所有人类的个人无意识的总和。

比如一个从没见过蛇的婴儿,还是会害怕蛇,不需要有人告诉他。这是因为过去漫长的进化中人类对蛇的恐惧已经成为本能,形成了集体潜意识。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研究了全人类所有的神话故事后,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所有的神话的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

他写了一本书《千面英雄》来说明,全人类的英雄故事都是一样的,只不过用不同的名字和样貌出现在各个民族中。

千面英雄的存在,证明人类社会存在着共同的文化原型。这个原型,就是超级符号,也是视觉锤。

可以说,有了文字,有了词语,个体的人类相互之间才能合作。有了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群体才能形成凝聚力。人类社会才能作为一个群体真正出现。

比如“定位”这个名字出现,定位理论才真正出现。在这之前,它是和usp有点类似的一种东西。没有自己的独特生命。

1969年,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它的名字叫“岩石”。意思是每一个广告都应该有一个无可置疑的概念。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广告都“很糟糕,最好的口味,最好,所有的产品都是这样最好或那样最好。完全没有可信度。”

每个广告都应该基于一个“像岩石一样令受众无法质疑”的概念。

直到杰克·特劳特从军事术语中选择了“定位”这个词语,定位理论才真正诞生。正如华杉给“一个营销理念”取名“超级符号”,超级符号才真的诞生。

1895年之前,孙中山对自己的事业定位是“造反”。虽然中国文字里早有“革命”一词,但是传统观念里的革命指变革天命。

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最早见于《周易》:“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也就是说,在传统观念里,只有天子皇帝等继任者的行为才叫革命,普通人只能叫造反。

孙中山在1895年到了日本,看到当地报纸上写“支那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于是觉得与其叫造反,不如叫革命更好,自此之后就自称“革命党”。不一定非得是皇家贵族才可以变革天命,普通人也可以,因受天命就是革命。

孙中山在《革命运动概要》说:“革命之名字,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不鲜矣。”

有趣的是,清政府从来都只称孙中山等人为“乱党”,“贼党”,从不称其为“革命党”,可见一个词的影响力。

同样有趣的是,造反和革命这两个词,也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

1789年,巴黎爆发革命,革命者攻占巴士底狱。第二天消息传到凡尔赛宫,路易十六惊奇地问:怎么?造反了?大臣说:不,陛下,是革命。

杰克·特劳特在《新定位》中,在第14章论证:大脑靠耳朵运转。

他的结论是:成功的定位都是以词语为导向,而非图像导向。图像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语言文字内容的。换句话说,成功的定位以语言钉为导向,而不是视觉锤为导向,视觉锤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语言钉。

以下是他的证据:

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记忆进行了研究,指出:“你在阅读时,把信息储存在短期记忆中,对其进行翻译,而记录下的是它的声音。”因此,口头信息比书面信息的短期记忆效果要好。

为了使这个观点更客观,我们特意拜访了一位专家,她是华盛顿大学的伊丽莎白·洛伏特斯博士,她是一位心理学家、教师、研究员,写过8本以上以及100多篇关于人类大脑及其功能的书和文章,是研究记忆的权威。

我们问她眼睛和耳朵哪个更优越,下面就是她的回答: 

在许多方面耳朵比眼睛更优越。我的意思是,实验室控制研究显示,你把一些词传达给人们时,可以运用听觉,比如录音带,也可以运用视觉,比如幻灯片,结果,人们对听到的单词的记忆量比看到的大。 

比利时著名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德·索绪尔曾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存在的惟一目的是表现前者。”也就是说,书写语言是次要媒体,只是为了表现主要媒体声音而存在。 

这些结论对于商业广告来说很值得借鉴。它们在许多方面要求广告进行全面的重新定位,从视觉信息转换成听觉信息。 

这并不是说视觉没有重要作用,实际上视觉的地位不容忽视。听觉应该是驱动器,而画面可以加强声音的效果。通常二者对调也有同样的效果。 

鉴于此,华杉提出广告语一定要口语化,不要书面语。因为口语才是人类的日常语言,不需要思考和反应就直接可以接收。

比如“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就是书面语,不如“困了累了喝红牛”更好。

华杉说,广告语不是文案语言,也不是专家语言,而是口语,是俗话,从俗话中来,到俗话中去。要直接了当,脱口而出,不绕弯子。

比如华与华创作的广告语:

信和财富,说话算数!

一个北京城,四个孔雀城!

西贝莜面村,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比如这些广告语: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怕上火,喝王老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