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0909出师汇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老程杂记 2023-09-09 发布于安徽

【高三5班今日励志语】

未来的我能站到多高,取决于我现在能有多拼。(林子涵)

按照高考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规范是提高最快的捷径。(王磊)

每个人都是一条抛物线,天赋决定开口,努力决定最高点。(杨雪灵)

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所以,成功或失败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当下的“一点点”。(马毓)

向下扎根,向上

——《再读<将进酒>》教学感悟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常听说这样一句话:“热爱可抵岁月漫长”。的确,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生发热爱之后,又怎愁岁月漫长呢唯苦日短。虽然大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现实与想象有差距,热情也会逐渐褪去,可却仍在坚守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可能正和我想的一样,月月期盼请假,却又月月满勤不忘初心。

在上《再读〈将进酒〉——探究我们心目中的“酒仙”“诗仙”“谪仙”李白》这一课时,我的师傅余老师给了我很多教学方面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赏析体会《将进酒》里李白豪迈自信、狂放不羁的气质,大开大合、想象奇异的诗歌气势,以及超脱功利、时空纵横的气度。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我将重点放在了《将进酒》的作者、诗歌本身的解读上。余老师看了我的初设计后,告诉我:诗歌的教学不能单一化,这样不利于学生提高诗歌鉴赏的核心素养。于是我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又加进了对比阅读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能够总结李白诗歌风格。

磨课之后,我和余老师都感觉到,虽然我把李白的豪放乐观讲出来了,但是讲得不够透彻,似乎无法让学生更深入地懂得诗人的情感。

在讨论的过程中,余老师一语中的地指出,之所以感觉不够透彻,是因为学生对李白豪迈乐观风格的成因及深层情感并不了解,可以在这个点上再做点文章。想想还真是如此,高二学生已经学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离别》和《行路难》,对李白的诗歌风格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基于此,我追加了知人论世环节,帮助学生对李白独有的“仙”形成自己的深层理解。高中生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将此课设计分为寻“酒仙”的气质、赏“诗仙”的气势、析“谪仙”的气度三个子任务。几个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内容到手法,再到诗歌的深层情感和蕴含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精进,如对核心素养的文化和审美层面进行探析,教学设计如果只局限于利用视频、音频等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兴趣是不够的。如果只是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忽视教学的体系设计,也是本末倒置的。我要为学生提供互动平台,为教学评价提供手段,为课堂思维碰撞提供引擎。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大致有以下几点自觉还算满意——

1.探索主题式探究的线上-线下双驱动的教学模式

本课使用了主题式探究的线上-线下双驱动教学模式,围绕我们心目中的“酒仙”“谪仙”“诗仙”李白这个主题,进行线上-线下的双任务教学。线上,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课前任务和课后作业,课中利用畅言智慧平台分享任务成果,课后利用网站上传作业。打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界限,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探究,实现自我构建过程。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学生可在更高层次上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探索,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层层追问,设置动态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

在教学难点处,我设置了层层追问,通过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李白和其他诗人对比,李白自己诗歌的对比,利用比较驱动,让学生主动探索突破难点,激荡起思维的火花,并通过多技术融合让学生的学习具有实时性、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3.积极创建具有人文性的问题情境

本课设置了情景写作,假如学生穿越时空,成为李白的友人,会对李白说些什么。这个作业是对本节课师生课堂交流的延伸,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与李白共情,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将此推及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上,进行人文性的思考和写作。

不仅是这一课的设计我深受余老师启发,在其它方面,比如组内的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我也积极参加,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些活动,让我发现了别人的许多长处,找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也让老师们借鉴到许多新颖的做法,体验到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不仅如此,我们师徒还共同研读某一教学内容,共同拟定教学过程,然后就一堂课的教学进行分工,有时是余老师完成前半部分教学,我则完成后半部分教学。教学结束后,再进行交流。在余老师指导下,我学以致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过这样一句话,热爱是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前提。教师是一份普通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但是,我们的工作对象却是最特别的。他们是充满活力、单纯可爱的孩子。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我要热爱每一天的课堂,热爱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片绿叶,哪怕是有斑点的。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学就是一场修行。在漫漫的教学路上,向下扎根,不断地沉淀自己,静下心来学习、思考;向上生长,持续地努力、探索,走出舒适圈,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眼界。

我需要精心准备一节出师汇报课,上课内容由余老师选定的,从教案的设计、资料的查找到课件的制作,我都精心打造,余老师进行多次指导,最终以最好的状态向全语文组教师展示了一堂相对精彩的“出师课”。

师徒结对就像有一条纽带联结在我和余老师之间,使我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使我不断得到提高。俗话说: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一定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所以,我知道只有诚心的向师傅和诸多前辈们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会有陌生的事情发生,我要继续努力,多听听师傅的课,多学习他的教学方法,治学态度,在师傅的“传、帮、带”下,继续成长!

相关链接:

20230908好玉是磨出来的:记杨孝俊老师的冰山一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