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报告丨肾脏IgG4相关性疾病合并尿路上皮癌1例

 浪迹天涯soyxqc 2023-09-09 发布于浙江

作者:孟小丽 康飞 全志永 韩婷婷 王敏 王婧伊 汪静

作者单位: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

摘要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76岁,因“排尿不尽2年,血尿3 d”就诊。

症状体征 患者2年前出现排尿不尽、不畅、夜尿增多,小腹坠痛等不适,未予重视及诊疗。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有排尿不尽、不畅感,逐就诊我院。近1年体重下降约6 kg。

诊断方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G增高,以免疫球蛋白4(IgG4)升高为明显。多次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疑尿路上皮癌。增强CT提示左肾实质异常稍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三期均呈弱强化;双侧肾盂壁增厚、强化,左侧为著。18F-FDG PET/CT示左肾实质病变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明显增高;双侧肾盂病变FDG代谢不均匀增高;双侧颌下腺、前列腺FDG代谢亦增高。进一步行左肾实质病变穿刺活检支持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输尿管镜活检提示左肾肾盂低级别尿路上皮癌。

治疗方法 左侧肾盂肿瘤行激光消融术;IgG4-RD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临床转归 激素治疗1个月余复查18F-FDG PET/CT,左肾实质病变FDG代谢较前明显减低;双侧肾盂壁增厚较前明显减轻,双侧颌下腺、前列腺FDG代谢减低,提示IgG4-RD治疗效果显著。

适合阅读人群 核医学科;肾脏内科;泌尿外科

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纤维炎症性疾病,以局限性或弥漫性脏器内含IgG4的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血清和组织中的IgG4水平对IgG4-RD既不够敏感,又不够特异,通常建议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先于结构变化的炎症,还有助于评估器官受累情况、指导活检和监测疾病反应。IgG4-RD合并肿瘤的病例较为罕见,现将我院就诊的1例肾脏IgG4-RD合并尿路上皮癌的18F-FDG PET/CT显像病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76岁,因'排尿不尽2年,血尿3 d'就诊。患者2年前出现排尿不尽、不畅、夜尿增多、小腹坠痛等不适,未予重视及诊疗。1年前患者体检发现双肾积水,仍未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3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有排尿不尽、不畅感,逐就诊我院。近1年体重下降约6 kg。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二、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红细胞3 ;血清IgG 34.1 g/L,IgG4 32.2 g/L。多次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疑尿路上皮癌。

2.影像学检查:

肾脏CT增强扫描:左肾实质异常稍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三期均呈弱强化;双侧肾盂壁增厚、强化,左侧为著;左肾周多发稍大淋巴结。

图片

图1 所示为肾脏CT平扫及增强图像 图1A~1D:肾脏平扫、增强皮质期、髓质期、延迟期轴位图像,可见左肾实质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三期弱强化(红箭头);图1E~1G:双侧肾脏冠状位图像,可见右侧肾盂壁均匀增厚、强化,右侧肾盂壁不规则明显增厚、强化(红箭头);左肾周见稍大淋巴结影,轻中度强化(黄箭头)

18F-FDG PET/CT:左肾实质病变FDG代谢明显增高;双侧肾盂病变FDG代谢不均匀增高;双侧颌下腺、前列腺FDG代谢亦增高。

图片

图2 所示为18F-FDG PET/CT图像,图2A为MIP图像,可见左肾、颌下腺、前列腺异常代谢(红箭头),图2B-2K为PET/CT融合图像,可见左肾实质病变呈明显FDG高代谢(白箭头),SUVmax13.9;双侧肾盂壁增厚,左侧形态不规则,FDG代谢增高(蓝箭头),SUVmax5.7;左肾周稍大淋巴结,FDG代谢增高(黄箭头),SUVmax5.5;双侧颌下腺、前列腺FDG代谢均匀增高(绿箭头),SUVmax4.1

左肾包块穿刺活检:脂肪组织之间查见纤维化及淋巴组织侵润。免疫组化可见大量IgG阳性的浆细胞,IgG4阳性细胞数>50/HPF。支持IgG4-RD。免疫组化结果:CD138、CD38显示有大量的浆细胞侵润,CD20、CD21显示有数个淋巴滤泡结构散在,CD3(部分细胞 ),IgG(大量浆细胞 ),IgG4 ( ,>50/HPF),Ki-67( ,约10%)。

输尿管镜活检:左肾盂见少量轻度异型尿路上皮细胞团,倾向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免疫组化结果:PD-L1(-)(罗氏Ventana,SP263),HER2(1 ),Ki-67( ,6%)。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增强CT、18F-FDG PET/CT、肾脏穿刺病理及输尿管镜活检病理,最终诊断为肾脏IgG4-RD(累及双侧颌下腺、前列腺)合并尿路上皮癌。

鉴别诊断:(1)肾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18F-FDG PET/CT呈相对低代谢。(2)肾脏淋巴瘤: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样肾脏肿块,与肾脏多发性结节性IgG4-RD相似。但是,肾淋巴瘤经常伴多发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与肾脏的IgG4-RD相比,肾脏肿块更大。

四、治疗

左侧肾盂肿瘤行激光消融术,镜下可见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僵硬,局部可见表浅隆起创面(4~5 mm),用激光将肾盂肿块完整切除。术后给予醋酸泼尼松片40 mg/d治疗IgG4-RD4周。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激素治疗1个月余,复查血清IgG4 9.08 g/L;复查18F-FDG PET/CT,左肾实质病变、双侧肾盂FDG代谢较前明显减低;左肾周淋巴结、双侧颌下腺、前列腺FDG代谢亦减低,提示IgG4-RD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不适症状明显缓解,病情稳定。

图片

图3 小脑萎缩,蚓部及旁蚓部明显,尤其集中在上蚓部及背蚓部的组织,小脑中脚即桥臂可见对称长T2信号影,脑桥相对饱满,脊髓磁共振示上胸髓萎缩变细

讨论

IgG4-RD是近年来新被定义的一种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的疾病,主要组织病理表现为以IgG4 浆细胞为主的淋巴、浆细胞浸润,并伴有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显著升高的血清IgG4水平和肿块样病灶是本病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几乎可累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大多数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器官病变。IgG4-RD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血清学、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的综合表现。

肾脏是泌尿系统IgG4-RD常受累的器官,肾脏的IgG4-RD主要累及肾皮质,但也可累及肾盂、肾窦和肾周间隙。常见的表现为IgG4-RD肾小管间质肾炎,其次为IgG4-RD膜性肾小球疾病。共有5种成像模式:皮质多结节型、弥漫性斑片状浸润、肾周软组织病变、肾窦结节和弥漫性肾盂壁增厚。其中,多结节型是肾脏IgG4-RD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皮质结节在增强扫描呈均匀的低强化,代表纤维炎性成分。本例病例的CT表现为肾实质低强化结节及双侧肾盂壁的弥漫性增厚。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能先于结构变化的炎症,还有助于指导活检和确定疾病范围。在该病例中,通过18F-FDG PET/CT不仅发现肾脏病变,同时发现IgG4-RD累及双侧颌下腺及前列腺,并且在指导活检,监测疾病的疗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IgG4相关性输尿管疾病的诊断极具挑战性,放射学检查通常易误诊为尿路上皮癌,其与输尿管癌的鉴别要点在于IgG4相关的输尿管疾病管壁均匀增厚,管腔内表面光滑,FDG代谢轻中度增高;输尿管癌一般较局限,管腔明显狭窄,18F-FDG PET/CT呈明显高代谢。该患者右侧肾盂呈环形均匀增厚,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因此更倾向IgG4-RD;左侧肾盂呈明显不规则增厚,FDG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是本病例诊断尿路上皮癌的难点。有研究表明在肿瘤体积较小(病灶<1.1 cm)的患者中,肾盂癌可能呈现低18F-FDG摄取。该患者同时合并IgG4-RD,肾盂病变体积相对较小,因此并未表现出明显的FDG高代谢。因该患者年龄较大,肿瘤体积相对较小,故未行根治性切除术。

Sekiguchi, H等人研究了166例IgG4-R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发现在非亚裔人群中IgG4-RD患者的肿瘤合并率15.7% (26/166),包括前列腺癌、皮肤癌、膀胱癌、肾癌、乳腺癌、胆管癌等,其中17例在IgG4-RD前发现,9例在IgG4-RD后发现。研究发现IgG4-RD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5倍,IgG4-RD患者似乎不偏爱某种恶性肿瘤,但是需要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估。本病例中该患者诊断为IgG4-RD合并尿路上皮癌,因此提示临床需要关注IgG4-RD与肿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翔实临床病史及检验信息、精准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相结合是IgG4-RD正确诊疗的基石。18F-FDG PET/CT成像是IgG4-RD鉴别诊断的有用工具,可用于评估器官受累情况、指导活检和监测疾病反应。同时需关注IgG4-RD与肿瘤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

来源: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