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错与误判] “术后椎间盘突出症与术后瘢痕形成”的相关临床知识、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忘仔忘仔 2023-09-10

术后椎间盘突出症与术后瘢痕形成

影像表现

MRI是评价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的首选检查方法。钆剂静脉内给药能帮助区分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和术后瘢痕形成,应常规应用。此外,它还有助于术后蛛网膜炎和脊髓感染的诊断。无论是否应用对比剂,针对脊柱术后患者,都应常规扫描矢状位及轴位图像(图1-3)。

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和瘢痕组织的鉴别诊断对于选择后续处理手段十分重要,但鉴别诊断并不太容易。伴发的术后改变、水肿及瘢痕组织和椎间盘突出症常同时出现均会给鉴别诊断带来困难。突出的椎间盘通常呈低T1、低T2信号。椎间盘周围较薄的极低信号带为纤维环。不过有时椎间盘在T2WI图像上也可呈高信号。与其周围组织相比,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病灶通常在给对比剂后不强化。然而这要求在给予对比剂后立即扫描。延迟扫描时椎间盘组织可出现均匀强化而不易与瘢痕组织区分。

术后瘢痕组织通常边界不清,呈低T1、低T2信号,增强后强化。瘢痕组织具有浸润性特点,对硬膜囊神经根无占位效应。由于瘢痕组织和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常同时存在,临床上并不总能将两者完全鉴别。

重点提示

准确鉴别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和瘢痕组织,有助于后续治疗手段的选择,对正确筛选出需行二次手术的患者也有很大帮助。

典型临床表现

椎板切除术和椎间盘切除术后部分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背痛和(或)神经根病症状复发。

鉴别诊断

平扫T1WI图像上,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和瘢痕组织信号强度表现相似。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呈球状或息肉状,且通常与主体相连。包绕椎间盘的低信号环状带增强后可强化。椎间盘本身通常不强化。对神经或硬膜囊有占位效应提示为椎间盘组织,而硬膜囊向软组织病灶方向回缩提示为瘢痕组织。

教学要点

MRI是椎间盘疾病外科术后疼痛的首选检查手段。增强MRI能较准确地区分术后瘢痕与椎间盘突出症复发。若术后瘢痕是最主要的病因,选择行二次手术应十分慎重。

图片

1 A-C依次为矢状位T1WU T2WI及增强T1WI图像。该患者于左侧L4-5微创椎间盘切除术后,突然出现左半肢体疼痛;注意:术后积液区域(C.弯箭)和硬膜囊前方弥漫分布的硬膜外软组织;A.短箭标识出一处较小的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病灶,其周围低信号带及与椎间盘保持连续性,这将椎间盘组织与邻近的术后增厚软组织区分开来

图片

2L3-4椎体水平,术后瘢痕组织和复发的左侧中央旁型椎间盘突出症并存。轴位增强T1WI图像(A)位于左侧侧隐窝内的一小块突出椎间盘碎片。T2WI图像显示其边缘强化及对邻近L4神经根的占位效应,这可将复发的椎间盘突出症与范围更广位于外侧的瘢痕组织区分开(B.弯箭,箭)

图片

3图为L5S1椎体水平的轴位T1WIA)、增强T1WIBT2WIC)图像。该患者行右侧L5椎板切除术后,右侧硬膜囊前外侧沿切口广泛分布硬膜外纤维组织(瘢痕形成)(A-B.箭);注意:观察神经根周围瘢痕组织浸润和肿胀情况及S1神经根中较小的高信号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