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陈与义《秋夜》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9-10 发布于江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夜半三更,淡淡的月光洒满中庭;白露横天,一洗乾坤,银河澄澈明亮。
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树上的叶子,我的“秋思”也将因失去了秋声,而无处安放。

注释

中庭:古代庙堂前阶下的正中部分。
三更:时间描述,大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
:出自《庄子-逍遥游》,本义指天上的“银河”。
西风:秋风
附着承受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秋思诗。
很明显这首诗的创作借鉴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二句“中庭”“白露”对应“中庭”“冷露”,“淡月照三更”其实就是“地白”,“洗空河汉明”与“无声湿桂花”,一向上洗天空,一向下湿桂花,大同小异。
陈与义这首诗最大的成功其实在于最后两句,正可谓是“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典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王建写中秋夜的名句,如果再借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超越的,只能落入窠臼。只能另辟蹊径,王建主题是“望月”,陈与义就将主题转为“借秋声”来表达“秋思”。虽然最终落脚点都在“秋思”上,但是表达的方式却大不同。
与王建正着写“秋思”不同,陈与义的“秋思”是反着说的。何为他说“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留着秋叶、秋声干嘛呢?他需要你进一步去思考。那是因为诗人心中有“秋思”,所以想借助“秋叶”“秋声”来寄托。
如此一来,既摆脱了王建诗歌的束缚,又将诗境带入另一种情境中去了,着实高妙至极。学习写诗,不妨学习陈与义,从模仿开始,再翻新意,形成自己的叙述风格。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