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国专,教育丰碑

 城北十五里666 2023-09-10

主播:花晨

图片来源:梁溪文旅集团

Image

无锡历史上本是运河边一个普通小县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远逊于附近苏州、常州、 镇江、扬州,清末却得风气之先,成为民族工商业发源地。1895年无锡有了第一家工业企业——业勤纱厂,其后荣氏兄弟继之,到1910年注册资本或实际投入资本超过1万元的企业有14家,1920年达到70家。民国初期无锡生机勃勃,经济力已超苏州、常州、南京,但高等教育还是空白,而上海、南京、苏州因教会与政府介入出现了一系列大学,如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三江学堂,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南洋实业学堂等。

得不到政府与教会教育投入的无锡,幸运的是拥有一批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在施肇曾赞助下,无锡本土第一所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在1920年诞生了。校舍临时租借惠山古镇上的锡商山货公所两幢两层楼房。

Image

1921年2月27日,在完成招生、报批等环节后,无锡国专正式开馆。一大早,唐文治校长便乘肩舆,穿过西门、兴隆桥与五里花塍,来到教室,迎候他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30个学生——他们从近千名竞争者脱颖而出,遗憾的是唐文治看不见学生的青春笑脸,但从课堂上他能感受到听者的聚精会神。

当年10月,国专由惠山之麓移到城内学前街文庙旁——这里学校林立,文庙南有无锡 师范,北有竞志女校,西是无锡工艺小学,东为无锡国专,无锡乙种工业学校办在文庙里。国专校园距唐文治前西溪居所一箭之遥,除周日外,他每天早晨7点到校,给学生上2节课,讲《论语》《孝经》《孟子》等儒家经典,11点半离校,中午小睡一会,下午3时在家中延见宾客,4时处理积件。

Image

办学的关键点一是经费,二是师资,三是质量。开创之初,定开办费八千元,常年经费 一万元,后因商业不振,捐款没有稳定性,1928年,国专最大金主、61岁的孙鹤卿遽归道山后,学校经费更形棘手,幸得杨翰西、唐保谦、华绎之、蔡兼三等鼎力相助,加上江苏省每年三千元的补助,学校还能正常运转并有余力扩充校舍添加图书。

对师资,唐文治很重视,除了自己 一直讲课外,他聘请了钱基博、冯振等名师;在质量上,学校极为重视读原典,严要求,看看国 专毕业论文选题就能感受到其水平之高《中国秦汉以后之下层人民教育论》《中国征兵制与募兵制之变迁考》《中国历代民食与其体质强弱之关系论》《《史记〉、<汉书》中之历法考》等。

Image

Image

无锡国专定位于国学,相当于现在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方向,招生时不考数理化与外语,只考四书五经方面的知识,起初不收学费与住宿费,每学期收膳费25元与书籍费10元 (多退少补)学校设奖学金,最高为每月10元,如此优惠的条件对那些理工科较弱、家境贫寒的考生非常有吸引力。

国专学制是三年,每年招生数在30人到90人,学生最多时达200多人,教职员工达 20来人。30年间其毕业生不足千人,但它以“小而精”成就了自己,也造就了一批人才,唐兰、王蘧常、蒋天枢、吴其昌、钱仲联、王绍曾、魏建猷、江辛眉、汤志钧、朱东润、杨廷福、许威汉、曹道衡、范敬宜、冯其庸这些文史大家当年都在学前街上留下了脚印,他们的名字使无锡国专与大牌学校相比并不逊色。

摘自:《无锡——一座江南水城的百年回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