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超一半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甚至有很多人感染而不自知,导致疾病传染给他人。基层遇到患者有慢性胃炎、反酸、消化不良或者口臭等问题,需要考虑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针对性治疗。 ![]()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Hp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几乎所有的Hp感染患者均有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临床表现 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可导致不同结局,从无症状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不良(约10%)、消化性溃疡(约10%-15%)直至胃恶性肿瘤(约1%),并产生相应临床表现。Hp感染也与一些胃肠外的疾病发生有关,如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诊断 诊断方法 ![]() 注意: Hp检测前必须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至少2周,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Hp检测前服用这些药物可能造成假阴性。血清学试验检测Hp抗体,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Hp基因,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符合下述3项之一可判断Hp感染: · 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3项中任一项阳性。 · 13C或14C-UBT阳性。 · 粪便Hp抗原(HpSA)检测阳性。血清Hp抗体检测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表现和精神心理状态上无明显差异。 根除Hp是Hp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Hp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根除Hp后消化不良的变化可分成3类: 1.症状得到长期(>6个月)缓解; 2.症状无改善; 3.症状短时间改善后又复发。 目前认为第1类患者属于Hp相关消化不良。后2类患者虽然有Hp感染,但根除Hp后症状无改善或仅有短时间改善(后者不排除根除方案中PPI的作用),仍可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胆胰疾病 消化不良症状不一定由胃部疾病引起,按常规处理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时,需要考虑其他疾病如胆囊疾病、胰腺疾病等,可通过B超、CT检查或生化检查等排除。 治疗和转诊 根除指征 Hp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所有Hp阳性者均有必要治疗。而根除Hp可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溃疡复发。现阶段需要根除Hp指征,以便主动对获益较大的个体进行Hp检测和治疗。 指征如下: · 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 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 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糜烂; ·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 胃癌家族史; · 计划长期服用非淄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其他Hp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 · 证实有Hp感染。 治疗方案 随着Hp耐药率的上升,导致传统三联方案根除率不断降低,标准三联方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作为一线Hp根除方案。因此,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Hp方案,共包括7个方案。 各方案的剂量及用法如下: ![]() 用法: 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标准剂量铋剂(2次/天,餐前半小时口服)+2种抗菌药物(餐后口服) 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为: 艾司奥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2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半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以上选一; 标准剂量铋剂为:枸橼酸铋钾220mg。 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外,根除治疗不分一线、二线,应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初次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我国多数地区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4 天。 转诊建议 · 诊断怀疑Hp相关疾病,但当地无法进行Hp感染检测。 · 1次正规根除Hp治疗失败,当地不具备行药敏试验的条件。 · 抗菌药物种类不全。 疾病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Hp感染管理流程 1.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的患者 存在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基层管理流程图如下: ![]() 2.个人要求检测Hp: 针对无症状个人要求检测Hp的人群,年龄<14岁者不推荐进行相关检查,年龄≥14岁者,根据上图流程进行检测,Hp阳性者给予根除Hp治疗,根除失败者需转诊上级医院进行相关诊疗。 疾病筛查 1.建议筛查对象: · 胃癌高发区人群(年龄>14岁)。 · 胃癌高风险个体(年龄>14岁):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有胃癌家族史、已证实有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或来自胃癌高发区等均属于胃癌高风险个体。 2.筛查方法: 以非侵入性Hp检测方法为主。如患者有胃癌报警症状(包括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包块等)或属于胃癌高风险个体,建议联合内镜进行早癌筛查等。 随访评估 推荐所有患者均应在根除治疗后行Hp复查。多数患者根除治疗后不需要复查胃镜,可采用非侵入性方法检测Hp,UBT是最佳选择。评估应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8周进行,此期间服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中药或PPI均会影响检测结果。对于胃癌高风险人群,建议根除Hp治疗后定期随访检测Hp。 由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 (05): 403-4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