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伊朗 今天的四大文明古国没有波斯 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大帝国 却诞生在这片土地 波斯第一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 波斯第二帝国:萨珊王朝 这里融合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欧草原文明 这里创造的文化影响了罗马文明、中华文明 作为辉煌的载体 这里的金银器让我们看到了文明的另一种可能 泰西封 & 长安 泰西封,其实算是一个陌生的地名。但当我们换一个称呼,巴格达,或许就会熟悉很多。在萨珊王朝时期,泰西封被定为定国都城,毫无疑问是帝国的象征。 从224年到651年,萨珊王朝见证了古代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它不仅影响了罗马文化,而且对中国同样产生了深远影响。 ![]() 萨珊王朝也被称为波斯第二帝国,以祆教为国教。与中国频繁交往,北魏《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往数十次之多。 今天我们讲大唐,会说那是一个金银璀璨的时代。 7世纪上半叶的长安西市,来自远方的胡人常常能拿出让人惊叹的货物。他们沿着丝绸之路一路向东,这其中有来自撒马尔罕的粟特人,有来自泰西封的萨珊波斯人,也有来自拜占庭的罗马人。 按照今天的说法,这些人算是典型的“唐漂”。 ![]() 胡人及骆驼三彩俑 这些“唐漂”们把充满异域风情的金银器带入了中国,不仅给大唐带来了全新的气象,并且影响了唐代之后的历朝历代,哪怕在萨珊王朝覆灭之后,那些受到萨珊影响的金银器依旧存在。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器物、装饰、纹样,甚至是文化上的解释,都和1000多年前的世界紧紧相连。 本次展览,我们选择了近40件银质器皿,其中有部分饰以鎏金。这些器物主要来自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从3世纪的波斯萨珊王朝时代,到公元前55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再到公元前15世纪的中埃兰时代,这片土地上的王朝政权在不断更迭,但这里的金银器制作工艺一直在传承。 萨珊波斯 (224-651) 认知萨珊波斯 卑路斯是一位悲催的王子,他的父亲是波斯萨珊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当萨珊波斯被大食(阿拉伯)侵占后,身为王子的卑路斯只能一路向东流亡,最终客死大唐。 萨珊波斯真正辉煌的时候,是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时已经处于日薄西山的状态。但物品的流通和文化的传入需要一定的时间,唐代大量的金银器皿甚至是陶瓷器,都有萨珊波斯的影子。 典型例子之一:何家村窖藏。 典型例子之二:唐代瓷器。 萨珊的金银器,有极为精致华美的,也有用于日常使用的;有充满宫廷风和象征意义的,也有专门出口“外贸”的。风格多样、品种繁多。 ![]() 展品:萨珊王朝(383-388) 沙普尔三世驯牛图鎏金银盘 沙普尔三世驯牛图鎏金银盘直径24厘米 ;高2.5厘米 ; 重732.2克 ![]() ![]() ![]() ![]() 国王狩猎的题材是萨珊金银器中的典型题材,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此类金银器属于萨珊宫廷金银器中的标准器,推测此类银盘或为当时的宫廷产品,可能作为外交礼物送出 ![]() 萨珊王朝 公元4世纪 國王狩猎纹盤塞克勒博物館藏![]() ![]() 展品:萨珊王朝(224-651) 鎏金野猪纹银长杯 萨珊时期,工匠们非常擅长将动物形态融入器物。其中野猪形象不仅出现在墙砖上,也大量应用于宫廷酒宴和祭祀仪式使用的金银器上 ![]() 展品:萨珊王朝(224-651) 花鸟纹银鎏金八曲长杯 萨珊王朝的金银器曾对唐代金银器的制作产生过深刻影响,进一步影响到了瓷器的生产和制作。此类八曲杯属于典型的萨珊金银器风格 ![]() 展品:萨珊王朝(224-651) 衔绶凤鸟葡萄纹鎏金银盘 葡萄这一意象在波斯文化中也常被用来表示丰收之吉祥寓意,萨珊金银器中有相当一部植物纹饰和飞禽纹饰的组合。本件器物中的飞禽被认为是凤鸟,其脖间系有绶带,为萨珊纹饰的常见形象 ![]() 展品:萨珊王朝(224-651) 孔雀纹莲花高足银碗 莲花形象在萨珊王朝,乃至更古早的伊朗地区都非常常见,莲花的造型有很多种,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一些君主会把莲花形短杖卧在手中 ![]() ![]() 展品:萨珊王朝(224-651) 羊首大银叉 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0-公元前330) 对于古代波斯来说,萨珊王朝建立的是波斯第二帝国,在此之前,这片土地上还曾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也就是波斯第一帝国。 在人类历史上,阿契美尼德王朝被认为是第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大帝国,最强盛时它的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在这个时间段发生了古代世界最广为人知的一场战争:希波战争。马拉松战役、斯巴达三百勇士,都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 相对于萨珊王朝的金银器,阿契美尼德时期的器皿更加质朴洒脱,出现整体动物造型的情况更多见。 ![]() 展品: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0) 牛头银镯 这种形制的银镯曾长期盛行于西亚、中亚和欧亚内陆草原。对波斯人来说,公牛象征着力量与权力、保护与防护,也是帝王权威的象征 ![]() 展品: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0) 刻楔形文字银钵 这种器形的钵属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代表性金银器,也被称之为“阿契美尼德碗”。这件产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在钵的颈部刻有一行楔形文字,文字可读,译为“Vidarnat 制作”,这一人名的身份及其背后的故事有多种解读 ![]() 展品: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0) 束口弦纹银碗 ![]() 展品: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0) 神兽纹银头带 这条银质头带的长度恰好为一个成年人的头围尺寸,头带中间颜色较浅的区域,在当时可能另有镶嵌物或遮挡物。早在亚述帝国时期,头带就已经和王冠一起使用,这种传统对米底和波斯的皇家装扮都产生了影响 埃兰 (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9世纪) 埃兰,伊朗最早的文明。从文明建立伊始,这里一直伴随着侵略和反侵略、征服和被征服。苏美尔、阿卡德、乌尔王朝、巴比伦、米底、亚述……埃兰都曾经和他们打过交道。 从纵向时间看,埃兰分为古埃兰、中埃兰、新埃兰三个时期,从公元前2700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639年。但这三个时期并不连续,中间有间隔的“黑暗时期”,但都沿用了“埃兰”这个名字。 由于年代久远,这个时期的金属作品,拥有一种肉眼可见的原始野性。 ![]() 展品:中埃兰时期(公元前15世纪) 银雄鹿雕像 从西亚、中亚,一直延伸到欧亚内陆草原,鹿都是常见动物,人们认为鹿象征神性和英雄的旅程。但它和斯基泰文化下的鹿形象截然不同 ![]() 展品:新埃兰时期(公元前8世纪) 银公羊雕像 公羊是西亚和中亚地区众多文明中的常见形象,在原始埃兰时期它就已经出现在彩陶罐上,这里的山羊大多属于高地山羊,典型代表如羱羊 ![]() 展品:新埃兰时期 银母狮雕像 在埃兰文化中,强大威武的狮子被认为是胜利女神的象征,表现为权力、神圣。在拍卖市场上,西亚最为出名的一件狮子作品是葛诺母狮,成交价5720万美元 粟特 在谈及古代欧亚大陆的交流和沟通时,有一条道路永远会被提及。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后来成为这条道路的代名词。经营过这条道路的,有中国人、波斯人、突厥人,但最为出名的,还是粟特人。 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差不多就是今天几个“斯坦”国家所在的地区,向东是汉唐;向西,是波斯和罗马;向南,是阿拉伯和印度。这里是粟特人的故乡。 ![]() 粟特古城片治肯特壁画中的粟特人 从3世纪到8世纪,粟特人一手牵着强大的萨珊波斯,一手牵着东方的古老中国。东西方文明在粟特人手中不断深入融合,今天我们可以在中国找到萨珊银币、罗马金币,以及各种制作繁复的金银器和琉璃器,很多都是经由粟特人的手进入中原。 粟特人,是一个出色的中间商,也是丝绸之路上奔波忙碌的旅人。 从泰西封到长安,这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文明之路。 把西亚金银器做成一个系列展览,或许能让更多人看到“世界”的样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