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一代战神粟裕将军在北京301医院病逝。 战争年代,粟裕带领部队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军功。然而赫赫战功,也意味着巨大牺牲。在粟裕几十年的戎马倥偬生涯中,亲眼目睹无数战友的倒下,没有他们的英勇献身,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 全国解放后,他时常怀念那些与他一起驰骋疆场已经牺牲的战友们。 在他生命进入倒计时之际,特意嘱咐妻子楚青不举行追悼会,不葬入八宝山,要将自己的骨灰埋在他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他要和牺牲的战友们团聚。 中央得知粟裕的遗愿后,决定将他的骨灰分成几份,实行多处安葬。 粟裕大将战争年代,在全国多地辗转作战,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 楚青决定把粟裕将军的骨灰埋在他指挥过的重要战役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粟裕曾指挥过三野的渡江战役,建国之初,还当过南京市的市长。 粟裕在南京任职两年,所以对这里有一定感情。当楚青带着粟裕的骨灰到达时,当地百姓自发前来迎接,粟裕昔日的老部下闻讯也纷纷赶来为老首长送行,这当中就有粟裕的老部下时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开国中将王必成。 王必成是粟裕的一员爱将,也是华野三只虎之一,他曾与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张灵甫的74师交手激战。 那次战斗,王必成所率的第六师损失惨重,陈毅得知战况后非常生气,当即要将王必成撤职。粟裕爱惜王必成的军事才能,遂替王必成求情。 ![]() 之后,王必成的撤职查办改为留职检查。对此,王必成对粟裕既感激,又敬佩。 此次,粟裕骨灰在南京得到妥善安置后,楚青就带着余下的骨灰要赶到其他城市。 楚青在南京临行的那一天,王必成很早就来到火车站送别,可他发现送行人群中少了一个人,于是,他转身问旁边的人:张文弼为什么没来? 楚青听到问话后,说:昨天张文弼给我打过电话,说他有学习任务,就不来送行了。 王必成听罢,火冒三丈,当场骂道:他胡咧咧,什么学习任务这么重要! 说完,就去给张文弼打电话:你怎么没来车站送行,你忘本,不识好歹。 ![]() 电话那面的张文弼自知理亏,站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只觉得脸上一阵阵发烫…… 张文弼在红军时期就和粟裕相识,他们都参加过方志敏领导的抗日先遣队。 国共合作后,张文弼一直跟随粟裕抗击日本侵略者。 张文弼认识粟裕早于王必成,论革命友谊应该比王必成深厚,但他为什么托词不来送行呢? 原来,张文弼最早的领导是革命烈士刘英,粟裕和刘英共同领导过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两人在工作上有一些误会和分歧,而张文弼的想法更倾向于刘英,所以,自然会对粟裕有些不满情绪。 ![]() 粟裕将军一向大度宽容,对张文弼非但没有刻意打压,反而知人善任,给予重用。 但王必成电话里的一番奚落,让他清醒,他自觉对不起粟裕昔日对自己的不计前嫌和提拔重用,所以,匆忙赶到车站,为粟裕将军送行,并诚恳地向楚青道歉。 王必成的一声骂,于张文弼来说,可谓是醍醐灌顶,令他及时醒悟,继而修正行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