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门】小说创作浅谈

 风行阁影像 2023-09-11

瞬间收藏家

著名非著名废话家

60 人赞同了该文章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小说写作流程、人物构思、雷区和情感表达吧!我尽量说得简短一点,适合入门新手实操实练

小说创作流程

1、制定写作计划,定题目,论证成功的可行性。

2、要明确通过小说透露作者什么立场,是悲观消极还是乐观豁达。是忧伤的还是幽默搞笑的,是揭露还是赞美,是教诲引导还是指责阻止,等等。

3、决定要第一人称写还是第三人称,还是其他格式口气。

4、看一些与将要写的小说有关的书籍。 多看一些与将要写的小说相关的成功之作,积累词汇,培训语言特色。查阅资料,保证小说的真实性。

5、打算每天写多少字。下定决定何时要完成。最好看点成功的学习和创作资料,增加做一件事的信心与决心。

6、小说的结果要确定好,是喜剧,传奇剧还是悲剧。

7、每看一本成功之作都要记下情节或一些佳句。

8、补充自身营养,要自己有饱满的精神,坚持到底。中途写不下去时,可暂停一段时间,再积累一些资料后续写。


小说人物典型化:

第一种,以生活中的某一个原型为主,加以概括、想象和虚构,从而创造出典型人物。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原型是他的一个表兄弟。鲁迅结合平时对黑暗社会的 多方见闻,改造了这个疯人形象的内容,赋予人物以深刻的社会意义,从而塑造出了狂人这 个艺术典型。

第二种,在广泛地集中、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人物。这就是鲁迅说的"杂 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

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造时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艺术家的使命就是 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体里去把描给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干脆就会把这未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去。"    

鲁迅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这样的。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 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有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其中的人物都是指不出生活原型的。

以上两种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有时可以在一个作品中同时运用,即可以用一种方法塑造 某一人物形象,而用另一种方法塑造另外的人物形象。


刻画小说人物注意:

(一)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

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 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生 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 《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小说人物在人生中的五项主要活动--出生、饮食、睡眠、爱情和死亡等方面,都有不同于真实人物的特点。只要他了解他们透彻入理,只要他们是他的创作 物,他就有权要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就说明:小说人物由于是作者展开想象、通过虚构创造的,因此他不同于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学习小说写作,不能不首先明白这个问题。

(二)小说人物与作者自我之间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莫泊桑在《谈小说创作》中告 诉我们:作者写的不管是什么人物,"我们所表现的终究是我们自己","我们要使人物各个不同,就只有改变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和我们'自我'的生活情况,这'自我'是大自然用不可越逾的器官限制所形成的。"

"要使读者在我们用来隐藏'自我'的各种面具下 不能把这'自我'辨认出来,这才是巧妙的手法。"这就是说:作者根据自己的艺术构思塑造着人物,但人物却对作者 保持着相 对的独立性;作者三番五次地进行艺术构思,修改自己的人物性格,要人物活起来站起来, 是典型又是个性;人物性格一旦形成,一旦活起来站起来,他就要顽强地按照他的社会地位、 生活环境、思想性格、个人气质来思考,说话,做事,行动,抒发内心情绪。

这时候,他常 常要跟他的作者发生争执,提醒作者应该怎样描写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的笔就只好顺 着人物自身的行动进行写作。当然,这种情况是只有在进行认真、深刻的艺术构思后才会出 现,草率从事是写不出真正的小说人物的。

(三)小说人物的个性特征需要通过真实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

在小说写作中,细节描 写对人物的个性化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真实的典型的细节首先是行动方面的,也可以是语 言方面的,或者是心理活动方面的,以及其它方面的。

作家刘真从创作中体会到:"作品中 的细节,就象活人身上的细胞,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部 来决定的。"

"一个细节很难构成一篇小说,可它常常是一篇小说的引线或基础。"(《首先要 攻下的难关》)另外,有的作者还常常通过写人物小传分析人物性格。这种人物小传对作者掌握人物性 格有一定帮助,初学者也可在习作小说时采用。


构思故事,安排情节

初学写作者必须了解,小说的故事和一般意义上的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

小说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这种虚构--臆造由于作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并进行了巧妙的组织,读者会觉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还要真实可信。

当然,发挥想象构思故事绝对不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胡编瞎造,而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为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形形色色的生活事件中,选取最能展示人 物性格的事件,经过提炼的加工改造的功夫,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情节。

这种提炼的加工改造,就是情节典型化的过程。

传统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破题、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五个环节。

当代小说的情节安排已经不受这些环节的限制,如有的没有破题,直接写开端;有的可在高潮中暗示结局。

短篇小说多为一根情节线索,也有两根的,一是主线,一是次线;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安排故事和情节需要使用"大纲"。

一般来说,"大纲"包括:1、主要人物表;2、故事要点;3、重要场面;4、作品主题;5、篇章结构。

这样的"备忘录"式的大纲,虽然在实 际写作时会有修改,但是它比没有大纲要好得多,尤其对初学写作小说的人更为重要。

一篇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一是必须简单;二是能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三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所谓好的开头,不仅仅是个结构的问题,实际上是小说如何截取生活片断、恰当地"切入"的问题,是小说的总体构思的问题。

好的开头必须直截了当,引进人物,展开故事。至于结尾,在短篇小说写作中同样重要。

这是因为好的结尾可以提高和深化作品的的思想意义、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叙写中的时间如何安排:

(一)"小说家的时钟":

讲故事的要则之一是能同时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地讲,不但精通历史,通晓当今,还能洞察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作者的叙述中,所有已知的和预期的 时间都集中在即刻发生的事件上。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的时钟"同时报出不同的时间。小说作者安排故事的方法之一就是他可以调整各事件所占的时间比例。

一个重要的事件可以写得比它实际发生的过程更长一些;而漫长的历史用一段文字就可以概括叙述出来。

这种叙述的灵活性正是小说作者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用时间比例来表明每一事件的相对重要性。

(二)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

小说的叙写应使读者有历史感。

为此,小说作者在把自己的故事安排在一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的同时,他就应对历史负起责任。

这就是说,小说场景的每一个细节,对话中的每一个片断以及书中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合乎小说发生的时代 背景。

这样,在写作中就有了微观叙述和宏观叙述。所谓微观叙述,是指"按时序组织起来 的一连串事件

(三)三项基本选择:

在对待时间的安排上,作者通常有三项基本的选择:一是按"时间一致"的原则来叙述,使小说里的事件在前后顺序上同阅读的顺序大致一样。

二是用缩短或概述时间的办法去叙述,在故事的开端或结局之间略去若干年月。这样,读者的阅读时间 和小说人物的行动时间是不一致的。

三是用时序颠倒的方法 进行叙述,阅读时间和行动时间有时一致又有时不一致。


善于构思:

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

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

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

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

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

那么,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

二是事物线索。

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

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

三是人物线索。

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起来。

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

五是景物线索。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

第三、创造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

意是灵魂,境是血肉。

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


小说抒情

在文学写作中,抒情是和叙述、描写同样重要的表达方法。在其他文体的写作中,也常使用抒情来加强文章的感情色彩和感染人的力量。

抒情的方式:

一、直接抒情:

写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也称为"直抒胸臆 "。

二、间接抒情:

写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和 议论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或者借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有以下三种方法:

(一)通过叙述抒情:这是一种寓情于事的抒情方法,称为叙述性抒情。其特点是用充满感 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二)通过描写抒情:这是在描写人物尤其是描写景物时进行抒情的方法,可称为描写性抒情。写作时须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使描写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三)通过议论抒情:这是一种附情于理的抒情方法,可称为议论性抒情。运用这种抒情方法,应注意它与一般谬论有所不同,这里的议论只是抒情的手段,是为抒情服务的。

抒情注意:

(一)抒发健康的、高尚的情感。

(二)抒发真挚的实在的情感。

(三)抒情要讲究方式、方法。

(四)抒情应充分利用修辞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