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牙口不好小心是牙周炎“作祟”,了解这3事,或可养出好牙

 千金芳 2023-09-11 发布于湖北


一口好牙是“吃饭香、身体棒”的有力保障,牙齿健康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然而,全世界范围内的35岁以上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概率却高达80%以上,而在男性和吸烟者之中,这个比例还要更高。

牙周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口腔疾病,也是大多中老年人群牙齿损伤、脱落的主要诱因,但由于其前期病症较为隐蔽,再加上人们缺乏养护牙齿的基本常识,才导致这种疾病影响程度如此之高。

因此,了解牙周炎的成因与症状,采取一些简单可行的日常举措,或许有助于维持牙口健康,助您远离“老掉牙”的困扰。

一、牙周炎发病原因

1.局部因素

牙齿虽然坚固耐磨,却也并非“坚不可摧”,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牙齿健康受损,诱发牙周炎。

常见的诱因包括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牙菌斑由牙齿表面的细菌、食物残渣以及细胞间物质构成,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会逐步破坏牙釉质、牙本质,最终给牙齿带来不可逆的损伤。而牙石则是附着在牙齿上的钙化沉积物,对牙齿健康影响也不小。

此外,牙缝残留的食物也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2.全身因素

牙齿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代表,多种全身性疾病都有可能引发牙齿不适和牙周炎,而遗传、吸烟、酗酒还有精神压力等状况也会对此产生一定影响,请加以重视。

二、病情病况

随着时间变化,牙周炎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在早期轻度时,牙龈会出现炎症和探诊出血,并且有小于4mm的牙周袋深度;到中期时,这个数据会增大到4-6mm;而重度病症患者则会有6mm以上的牙周袋深度。

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牙周脓肿、根面龋、口臭等并发症,越是严重则此类症状就会越发明显。平时自己请注意多观察牙齿健康状况,以免病情恶化导致救治难度上升。

三、日常防护措施

牙周炎较为普遍,因此日常防护也格外重要。根据专家建议,很多牙周炎的早期病症都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视,而及时发现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定期及时进行牙齿检查。一般说来,每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护理和牙齿保养是较为合理的举措。

但由于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很多人可能无法做到定期检查,因此在平时请注意个人口腔卫生护理,做到每天至少早晚刷牙、饭后及时漱口、避免食物刺激,便能够对保护牙齿献出一份力。

总而言之,牙周炎虽然常见,却不是难以防治的疾病,采取合理的保养方法、做到及时就医检查疗养,或许就能够让人们不再受到它的折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