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观政要·卷四》挖空

 尝百草的神农氏 2023-09-11 发布于河北
贞观(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三年,太子少师(太子少师与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少”,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隋唐以后,太子的师傅均以别的官衔任命,“三师”、“三少”公为加官赠官的官衔,没有职事。)李纲有脚疾/不(可以;能够)践履(行走)/太宗步舆(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令三卫(唐禁卫军,有亲卫、勋卫、翊卫)举入东宫/诏皇太子(拉、牵引,此处指搀扶上殿/亲拜之/大(同“现”,出现;显现)崇重/为太子陈说君臣父子之道义问寝(问候尊长起居)侍膳(陪从尊长用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太子尝商略(商讨)古来君臣名教(名分与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竭忠尽节之事,lǐn1.危惧貌;戒惧貌。2.严正貌。)曰:六尺之(孤:死去父亲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岁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临终前的嘱托辅佐幼君。)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国家政权和命运),古人以为难,以为易。吐论(发议论)发言,皆辞色言辞'态度慷慨情绪激昂,有不可改变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敬畏貌。耸,通“竦”)礼敬。
贞观六年,诏曰:近来寻讨(寻究探讨)经史,明王圣帝,(岂;难道)尝无师傅哉?前所(进献;进呈)令,(竟然)看到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自北魏以后又称三师)之位,料想,估计将未可。何以这样尹寿务成昭西王国。前代圣王,未遭 教育此师,则功业不(显著)乎天下,名誉不流传载籍(书籍或典籍)。况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如果;假如。表示假设)无师傅,安可以管理、统帅兆民(古称天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者哉?《诗》不云乎:'不过失;过错)不忘,(一概;都)由旧章。夫不学,(就,便)不明古道,(表示转折,相当于“却”)能政使太平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式,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可即著令下令设立三师之位。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上智(上等智慧、指大智之人)之人,自无所受熏染,但中智之人无稳定从教跟随着教育而变,况太子师保(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古难其选。成王幼小,周、召保傅(古代辅导天子和诸侯子弟的官员,统称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雅正的教训、正确的训释),足以增长增加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继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残酷暴虐)不已,旋踵(指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而亡。故知人之善恶,(都是“确实,是在”的意思。“诚由近习”与“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由近习。朕今为太子、诸王精选师傅,令其式瞻(敬仰,景慕,式有效法之意礼度礼仪风度,有所裨益(益处、补益)。公等可访寻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
贞观十一年,以礼部(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祭祀、礼仪、科举、学校等,长官为礼部尚书。)尚书王珪兼为魏王李泰师。太宗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古来帝子,生于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骄纵放肆。),是以倾覆(覆灭)相踵(相继),少能自(帮助,救济;“直挂云帆济沧海”,渡,渡过。两句中的“济”字含义不同。句意:很少能有自强自立的。/扬起风帆渡过苍茫的大海)。我今严教子弟,欲皆得安安宁保全王珪,我久驱使(差遣、派用),甚了解刚直,志存忠孝,选为子师。卿宜语,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曰:三师以德(通“导”,教导,引导)人者也判断句。若师体“卑”,卑微,低贱),太子无所取则(则,准则)(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于是诏令撰太子接待三师仪注礼仪制度。太子出殿门迎,先拜三师,三师答拜(回拜),每进门让三师。三师坐,太子坐。三师写信,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节选自《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总结唐太宗时代的政治得失,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卷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