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肝癌的发生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在我国约有85%肝癌患者患有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 我国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46.64万, 每年肝癌死亡病例约42.21万, 约占全球一半以上。 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 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 我国肝癌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预后差,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严重威胁国人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有助于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由于CT和常规造影剂钆喷酸葡胺MRI增强在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诊断具有癌前病变的不典型增生结节存在困难。 为此,我院影像科开展了 肝脏高特异性MRI对比剂-普美显增强检查。 ![]() ![]() 普美显 (化学名:钆塞酸二钠注射剂,Gd-EOB-DTPA) 具有独特的亲脂性EOB基团,约50%的普美显通过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8载体)被正常肝细胞摄取,经胆管系统、肾脏双重途径从体内清除,可互相代偿,老年人群及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01 普美显诊断能力出色 普美显具有细胞外对比剂和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的性能,不但具有常规动态增强期(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还拥有独特的肝胆特异期。 ▶清晰的动态增强期图像
![]() ▶独特的肝胆特异期成像
![]() 肝胆特异期 肝胆特异期从组织学水平反映病灶的性质,提供肝脏病灶血供信息和肝细胞功能信息,因此普美显增强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及定性诊断能力出色。 二、 普美显临床应用 01 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 可诊断肝细胞癌(HCC)、肝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细胞腺瘤、转移瘤等。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指南建议: 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联合应用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动脉期强化和扩散受限征象可以明显提高直径<1.0cm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尤其肝硬化患者强烈推荐采用该方法,同时有助于鉴别高度异性增生结节(HGDN)等癌前病变。 1. 肝细胞癌(HCC): 90%HCC基本不摄取普美显,而正常的肝细胞特异性吸收,二者形成强烈对比。普美显增强HCC动脉期强化、扩散受限及肝胆特异期低信号征象显著提高小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 案例:慢性乙肝病史,AFP(↑),肝S5结节,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弥散受限,呈“快进快出”特征性强化,肝胆期呈低信号,病理证实为HCC。 2. 肝硬化结节 · 再生结节(DN): 肝细胞无结构及细胞学的异型性 · 不典型增生结节: 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肝细胞轻度异常,无结构及细胞学的异型性 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局灶性结构及细胞异型性 癌前病变 · 小HCC ![]() ![]() 案例:慢性乙肝、肝硬化病史10年,AFP(-)。病灶多发,T1WI等、稍高信号,T2WI 等、低信号,增强与肝脏同步,肝胆期呈等、高信号,为DN。 ![]() 案例:乙肝病史,AFP(↑),肝S2结节,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强化不明显,但肝胆期呈低信号,考虑为HGDN,病理证实为HGDN。 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第二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MRI-T2WI可见高信号的中央瘢痕(约50%)。FNH内增生的肝细胞OATP8过度表达,95%FNH肝胆期呈等/高信号。 ![]() ![]() 案例:体检,无乙肝病史,AFP(-),肝S5/8结节,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中央疤痕T2WI高信号、延迟强化,肝胆期呈高信号,病理证实为FNH。 02 肝癌术后评价,了解有无肿瘤存活或复发 案例:HCC TACE术后10月。肝7/8结节,普美显动态增强未见强化,肝胆期呈低信号,普美显不摄取,提示病灶内未见癌灶存活或复发。 ![]() T2WI ![]() 门脉期 ![]() T1WI ![]() 平衡期 ![]() 动脉期 ![]() HBP 03 胆系疾病诊断的补充方法,与常规MRCP互补 普美显增强通过胆系排泄成像,用于诊断胆系病变(胆总管囊肿、壶腹部癌、IPMN等)及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胆漏等)。 ![]() 案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轴位T2WI(a)显示腹腔积液和肝门区积液,无法区分其性质;冠状位MRCP(b)肝总管及胆总管未见显影;普美显增强MRCP(c)显示左肝管、胆总管缺乏造影剂排泄,疑似右肝管瘘。 ![]() 小 结 普美显是肝脏高特异性MRI对比剂,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率高达50%,提供出色的肝脏病灶血供信息和肝细胞功能信息,增强MRI可全面检出肝脏局灶性病灶,特别提高<1.0cm病灶检出率,帮助选择最优治疗方案。 同时, 普美显增强MRI 有利于更高效精准制定手术方案, 提高诊断信心, 显著改善患者生存率, 是肝脏影像检查一线之选。 医学影像科医疗团队介绍 医学影像科位于医院住院部内科楼一楼,已建设成一支学科力量雄厚、技术精准、人才梯队合理,广州北部首屈一指拥有高端影像设备、开展多项一站式、功能成像的影像技术团队。现团队共有57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正高级2人),中级职称22人,硕士研究生9人。目前影像科能开展常规普遍放射、CT、MRI等各部位检查;普通放射还能开展全脊椎DR、乳腺钼靶、骨密度检查;CT可开展胸痛三联征、脑卒中一站式检查、物质能谱成份分析等;MRI还能开展多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高分辨神经及功能成像等。 ![]() 罗庆华 主任医师
![]() 肖叶玉 主任医师 影像科副主任
![]() 侯卫武 副主任医师
![]() 李文艳 副主任医师
![]() 刘燕飞 副主任医师
![]() 张祥安 副主任医师
![]() 郑泽文 副主任医师
![]() 龚劲松 副主任护师
![]() 朱锦宜 副主任护师
![]() 曾献锐 技师
![]() 黄文冲 主治医师
![]() 黄伟耀 主治医师
![]() 王一焯 主治医师
撰稿医师 ![]() 汤间仪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 曾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学习。熟练常握全身各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对腹盆部疾病的CT/MRI诊断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文字来源:影像科 汤间仪 |
|
来自: 国国u0zeu7qq4f > 《影像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