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推荐——《哲学与人生》傅佩荣

 新用户79913564 2023-09-11 发布于江苏

很清爽的封面,封顶上有傅先生的素描,稳重深邃的眼光似乎在笑看一切。

卷首语是周国平老师的推荐,“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深以为然。本书也像傅老师在亲自授课一样,不断启发我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和解、释然。

目录一清二楚,搭建了富有个人特色的哲学框架,从哲学的本源、思想方法,到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再到苏格拉底、尼采、加缪等哲学人物,和中国的儒、道智慧的解析,最后到艺术、宗教、教育、文化视野下的哲学认知,并告诫人们在现代如何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宽度,全面细致、一气呵成。

记得有人说,看书不求面面俱到,只看对自己有用的。如果看了一页,但一页被你吸收消化,用到实处,比懵懵懂懂看了半本却不知所以好。因此,我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品味细读了最后一章,如何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

文章先从世卫组织的一则研究说起:二十一世纪最可怕的三大病症是癌症、艾滋病和忧郁症。让自己变得不忧郁、人生有意义,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可:有工作可以做、有人可以关怀、有痛苦可以受。

有痛苦可以受怎么会让人生更有意义呢?作者举了自己曾经口吃九年的例子,为了降低别人对自己口吃的嘲笑的音量,只有拼命读书,把书念好。口吃除了让作者成绩不错,还让他学会:这一生都不会嘲笑别人,尤其是弱势的、受苦受难的人;非常珍惜说话的机会,并且说话总要设法让人听得懂。

这个例子让小何深受感动。有同理心、说朴素的话,这两种宝贵的品质居然都是借由口吃的痛苦而收获来的。福祸相依,境由心生啊。回想我自己的人生,也有很好的例证,诸多加与我身上的痛苦,只要没有打倒我,最终都让我变得更坚强、更睿智、也更包容。如果没有两年前被命运无情嘲讽、狠狠抛弃摔打的经历,我是不会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也不能有贵人来帮助的契机,一切都刚刚好,一切你经受的最终都会成为你的礼物,你要长到能接住它的那一刻,你要等到终有一天品出它意义的时刻。

老师还告诉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之后,就要学会开发自我的潜能。主要从三个方面构建:保持观念畅通;培养美好情绪;主导自我意志。

在保持观念畅通这块,傅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有一位博学的老师,每晚临睡前,都要问自己今天有没有学到新的东西?如果有就去睡觉,如果没有,就一定从书架上找一本书来看,要确定学到了新东西才去睡觉。

每天增加一些新观念,这对一直从事同种工作、生活圈和知识半径小的我太有必要了。小何曾幻想过有一个大大的书房,可以装满半个空间的书,可是房价如虹的城市,这个只能做脑中美景了。那么去图书馆借阅书、去网上下载书还是分分钟可以做到的事呀。每天学点新观念,就比别人厉害很多了,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讲课与聊天都会“天地无限宽广”的那种人。

讲到自我意志,作者提到自己如何化被动为主动、从应该到愿意。作者每次走进教室之前,都会告诉自己:“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在台大教书三十多年,从不请假也从不缺课。作者知道,每天都是“今天”,此刻做的事是宇宙中、历史上“唯一”的一件事。这种境界直击小何上课加班快到吐的素人。

作者还讲到要认识一个人,就要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他过去的所作所为,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换言之,要辨明他的志向何在,他身为一个人的使命感是什么。

这对小何最近重新认识一个人很有帮助。虽然后知后觉了点,但是以后就会用这种方法来观察,什么是真正该交的朋友:看她/他的心在什么情况下会安定。当然,这需要时间够久,不同的情境出现,才能真正认识一个人。一时的点头之交、道听途说远远不能认识一个人的十分之一,特别是善于伪装的人。“日久见人心”很有道理。如果长期观察下来,发现一点点名利、一点点成绩就会让她/他躁动、惦记,那不管她/他平日显得多么大公无私、助人为乐,本质都是为了满足背后私欲的达成。不抨击好与坏,只是借此识别这个人,而不被表象迷惑。同样适用于认清男女关系,何事让她/他躁动不安,你能否hold住,何时她/他心安理得或心静如水,你能否体会。

诚挚推荐这本《哲学与人生》,有空的时光,翻开一页、细细品。人生的哲学,越品越入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