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晒干菜 | 王桂田

 深圳文学 2023-09-11 发布于广东

“ 晒干菜”就是把地里的时鲜蔬菜,采摘了来,在太阳下晒干,留作以后长期食用的这种行为,就叫“晒干菜”。

之所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人们热衷于“晒干菜”,是因为那个时期,交通工具还没现在这么发达,高速公路这些也还没出现,运输速度还较为缓慢,又加之塑料大棚这些也还没普及,时鲜蔬菜和反季节蔬菜还较为稀少,为解决冬季里人们吃菜的这一大难题,所以,那时人们也就大量地去“晒干菜”了。

“晒干菜”,由来已久,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于生活实践中,就实施了这种行为了,并且,为方便“晒干菜”的这项活动,还专门发明了晾晒工具,那就是能卷起收起的用高粱秸秆编制地专用“晾薄”。那“晾薄”,由于是用麻绳把高粱秸秆一个一个地捆绑在一起的,每两根高粱秸秆之间,是都存在地有缝隙的,这缝隙,是方便通风用的,所以这种“晾薄”,晾晒起东西来,也就干得非常快了。这种“晾薄”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基本上也还是家家必备的。

“晒干菜”,也不是所有地蔬菜都能晾晒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的蔬菜能晒,有的蔬菜还是不能晒地,同时,在蔬菜制作成“晒干菜”的这一过程中,前期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尽相同地,有的是可以直接晒,有的尚还要开水煮过后,方才能晒,这种开水煮出的过程,在那时的皖北农村又叫“掸菜”,这“掸菜”主要就是,掸出鲜菜里的大量水分。

那时候的“晒干菜”,都是每个季节里,什么菜成熟了,就晒什么菜。最早春天里开始晒地干菜,就是“洋槐花”了,那种“洋槐花”采了来,就是要先掸过后,才能去晒干地。由于“洋槐花”十分鲜嫩,掸时是会失去大量地水分的,是都要很多地量,才能晒出很少量的干洋槐花地,这干洋槐花是炖肥猪肉的最佳配菜,所以,那时,那洋槐花一盛开,男女老幼基本上都是全员出动,是会全村人都去狂采的,由此那时,家家院子里的“晾薄”上,也就都会晒满这样的干洋槐花了。

晒干豆角,虽然也是要先开水里掸出的,但那掸出的豆角,就不是在“晾薄”上去晾晒地了,而是要挂在绳子上去晒的了,因为一根豆角都能长得老长老长,掸过后的豆角,是最方便对折挂在绳子上晾晒地,同时,把豆角这样挂在绳子上去晒,更还会把那湿豆角晒得干透,晒成水晶灰色。干豆角也是炖鸡和肉的绝佳配菜,不过,炖之前还是先要把这干豆角,凉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地,浸泡得柔软后,方才能放进鸡肉里一齐炖出,如若不浸泡,那晒出的干豆角,就是炖过了,也会是硬硬地,那嘴里的牙齿,是咬都咬不动它们地。

晒干苋菜时,就是不能用开水掸了,同时晒之前也是不能水洗地,水洗过地苋菜晒成干苋菜后,不但会失去原有地苋菜味,还会有一种怪怪地味道,所以,就只能把地里割来地苋菜,直接“晾薄”上来晒了。

那时的皖北农村还有俗语叫“一个太阳”之说,那意思就是,大晴天里晒东西地这一天的时间,就叫“一个太阳”。这些“晾薄”上的苋菜,晒“一个太阳”后,就会发软,软了后的苋菜,这时还要用手去揉搓它,搓出里面的绿菜汁水,之后再爆晒,这样晒出地干苋菜才不会掉叶,才会成棵地被晒干,同时还能保持原有的碧绿本色,色香味俱全。

这样晒出的干苋菜,主要是留作春节过年时,水发后,加工成包子馅用的,再搅拌进些油盐葱花和足量的红辣椒末后,那味道却也就更加余味悠长了,由于这样的干苋菜晒出的量大,所以那包子里的馅,也就放得非常多了,感觉我们那时吃包子时,也就都是在吃那包子里面的干苋菜馅了。

这几样,都是用极大量来晒出的干菜,在那时,小量晒出的干菜还有萝卜干和葫芦条这些,葫芦条是一个大葫芦用“铉子”铉出的条,一个整葫芦,心灵手巧地父母们,往往也就铉出筷子那么粗的一根葫芦条,所以那葫芦条铉好后,也就很长很长了,往往都比晒它地绳子还长,那葫芦条晒到绳子的那头后,还要折返回来,一根绳子,也就晒那么一根葫芦条。

那时晒出的所谓萝卜条干,其实是晒不干的,只是在晒过几个太阳后,放盐在上面使劲地揉搓,揉搓掉大部分水分,让盐分渗透进萝卜条里面去,所以,这样晒出的萝卜干,往往都是很咸很咸地,都能咸得,吃这萝卜干时,必须要大口地伴随着馍馍来吃的。

所有地“晒干菜”,都是为满足人们的口味而进行地,关于人们的口味,那时还有俗语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地这种说法,其实,这也只能是一种大概地说法,哪里都会有能吃辣重口味地人,只不过相较来说,北方人较为偏爱辣椒大蒜这些而已,由此,所谓地北方人,也就会把这南方人们佐味的辣椒,当菜肴来看待了,故而,青辣椒炒鸡蛋也就成了北方人最喜爱的一种美味了。

为能在冬天里也能满足自己对辣味的需求,所以,那辣椒就也会被晒成干辣椒了。

晒干辣椒时,是必须要在辣椒熟透了后,方才能晒的,所有的辣椒成长过程,都是由青变红的,所以,那时的大人们还以这辣椒的成长过程,弄出个谜语,来让十来岁的我们来猜,那谜语说的是:“从小青,长大红,张开臂膀让你拧”,从这谜语里我们也就知道了,那时候的采摘辣椒,就又叫“拧辣椒”了,之所以叫“拧辣椒”,是要在采摘它时,把它和后面的连接梗也要一齐拧下来地。这拧来的红辣椒,晒成干红辣椒时,还是需要母亲们,一个一个地用针线从那梗头那里穿起来的,穿成长长地一串,之后挂起来晾晒。

那时的大蒜头,也是成串来晒干的,但它那串,就不是用针线穿起来地了,而是在起大蒜时,连上面的枯秧条一齐收了来,之后,再把那枯秧条像编辫子那样编在一齐,编成长条,所以,这一长条的大蒜,那时的皖北人就又叫它“一辫子蒜”了。

这些成串的辣椒和成辫的大蒜,在那时,还都是挂在土坯墙的屋檐下面晾晒的,红红的辣椒,白白的大蒜,成条地挂在那土坯墙外,这一挂,却也就挂成了农村那时的独有风景,所以影视剧里,反映农村生活的场景,也就都会有成串地大蒜和辣椒挂在那里了。

中国更有句古话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靠近大山地人,是要靠山上盛产的物品来维持生活的,靠近大海的人,就要靠海里的物品,来提供生活所需了。大山上蘑菇木耳竹笋这些,也是都能晒成干菜的,海里的鱼,也更是能够晒成干鱼地,这些晒干了的东西,是都能晒成人们口里的美味地。这就是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的最好地诠释了。

那时候,在十来岁地我们的感觉里,许多吃的东西都是晒出来地,冬天里,没有蔬菜好晒了时,母亲们就会去做晒“豆瓣酱”,那种“豆瓣酱”还是越晒越黑的,晒到最后,那“豆瓣酱”都会黑得油光发亮。这样的“豆瓣酱”菜,之所以要在冬天里去晒它,是因为那时的防蚊蝇措施还不够完善,只有在冬天里晒,那“豆瓣酱”才会不被蚊蝇污染。这样晒出的“豆瓣酱”,却也还是“闻着臭吃着香地”,由此往往也就是晒着晒着,便就会被作为孩子的我们伸手抓了来,直接塞进嘴里吃了。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农村人们的为人处世观念,还较为淳朴,左邻右舍的关系也都较为融洽,当时,若是得知谁家这样晒出的干菜,短缺了,吃完了,而自己家里还存有这些干菜比较多时,这时,大人们还会让十来岁的我们用篮子给那家人送去一些。那时候,皖北地区还有这样一种不成文地习俗,那就是,当别人给你家送“晒干菜”时,你是不能让他空着篮子回去地,是要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放一些在这篮子里的,无论放什么都可以,但因为经常是十来岁地我们去给他们送的这些东西,所以,为感谢我们,这篮子里挎回来的,往往也就是作为孩子的我们,比较喜欢吃的那种花生鸡蛋这些了,这种行为,也许就是古人们所说的“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

如今,那种那时家家都在“晒干菜”地情景,却也早就不多见了,物流的大力发展,让我们能够“四季如一”地品尝时鲜蔬菜了,从此,人们再也没必要去晒那干菜了,由此,这种“晒干菜”地情景,随着时代地发展进步,也就消失了,消失成了我们这代人的独家记忆了。

作者简介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0年度诗圣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里走出的作家。



来【深圳文学】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诗文、抒发情怀;记录精彩,不负华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