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一味中草药:远志

 子君zijun123 2023-09-11

治疗失眠,前面已经介绍了心烦失眠的酸枣仁、心悸失眠的柏子仁。今天这味药与众不同,听听这名字起的就不一样:远志,远大志向……

远志,多年生远志科草本,叶片细长,高约一尺,相貌普通,又名小草。总状花序,即很多小花沿花轴成串生长,花色蓝紫似蝶。药用根皮,春秋采挖草根,趁新鲜碾压搓揉,抽出木心,即得根皮,入药多炒或蜜炙。去木心者因服之令人烦。功能安神,治心肾不交之失眠;且能袪痰,又能解毒消痈。


远志是多年生远志科草本,叶片细长,高约一尺,相貌非常普通,和野生的杂草没什么区别。又被称为小草。晋·张华《博物志》说:“远志苗曰小草,根曰远志。”由此还引出了很多历史典故,附于文章最后。


远志为总状花序。很多小花沿花轴成串生长叫做总状花序。远志花色蓝紫,形状似蝶。


远志用药部位是根皮,注意是根皮,不是根。春秋采挖草根,趁新鲜碾压搓揉,抽出木心,即得根皮。这两张图片还特别感谢草药局修树玲老师。咨询修老师才知道,远志多年生草本,年代越长,地下远志根越粗大。她的家乡朝阳山上尽是野生草药,有机会一定跟随修老师上山采药。


远志入药去木心由来已久,成书南北朝的《雷公炮制论》记述:“凡使,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烦”。古书或老药方中开远志也常括号标明去心即是此意。远志生用刺激咽喉,入药多炒或蜜炙。


远志的药用价值

远志现在《中药学》也归为养心安神药类,功能安神,治心肾不交之失眠。其实不限于此。

中医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说远志能够“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唐朝甄权所著《药性论》说远志“治心神健忘”,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远志……其功专于强忘益精,治善忘。”

读过上述这些记载,估计您就明白远志为什么被称作远志了吧。远志所以称为养心安神,其实是派生出来的作用。而交通心肾,这里先不讲,等以后会慢慢说到。


正是由于远志的强志作用,唐药王孙思邈特别推崇,在他所著《千金方》中记录了这样一个神奇方剂:孔圣枕中丹,顾名思义,儒学考生推崇孔圣人,将此药丹置于床头,方便随时服用,以便增强记忆,过目不忘。

到了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记录一方,方名更加赤裸,叫做“状元丸”,其中就有远志。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小书,讲述状元丸,在清朝举子赶考时,当时京城的老药铺就会特地配置状元丸,分发给各地考生。

远志还具有袪痰的作用,配合石菖蒲更可以祛痰开窍。远志还可以解毒消痈,用法可参考张盐山之论“若用水煎取浓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浓若薄糊,以敷肿疼疮疡及乳痈甚效。”


远志怎么应用

读过上述远志功效,您是否跃跃欲试,怪罪自己的记忆力不强,是没有吃过远志的原因。

远志味道有些苦,但是经过炮制之后,味道好些。因为是根皮,泡茶不能泡出有效成分,如果服用,最好是研成细粉,做成药丸。当然如果你不嫌弃味道,也可以用来煲汤或煮粥。



丸散膏丹

中医配方讲究“丸、散、膏、丹”,可惜啊,现在中医几乎只剩下了汤药,甚至汤药都得机器熬过。很多中医有效方剂不能好好施展。小编在上学时,就已经自己尝试做丸药,药过120目筛子,炼蜜为丸,配置了不少好药,做出来的药丸,比买的药丸油光簪亮,好上百倍。

后来把制丸药之法教给父母,他们很快学会,小编便给爷爷处方配置丸药,益寿延年。慢性乙肝长期服药,中成药太固定难变通,我便开具处方,便教给我的患者如何做药丸,每月一料,随时变得,坚持服用而DNA转阴。等以后我拍一些图片,专门写一期如何配置中药丸剂。

有些跑题,接着说如何应用远志,故事讲给懂的人听,家有学子,或长期用脑,您可以自己配置一料孔圣枕中丹或状元丸。

孔圣枕中丹

龟甲、龙骨、菖蒲、远志,上四味等分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令人大聪。

状元丸

人参、白茯神、当归、酸枣仁、麦门冬、远志、龙眼肉、生地黄、玄参、朱砂、石菖蒲、柏子仁,共为细末,猪心血为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每服二三十丸,糯米汤送下。专补心血,宁神定志,清火化痰。台阁勤政,劳心灯窗,读书辛苦,并健忘、怔忪、不寐及不善记而多忘者,服之能日诵千言,胸藏万卷,神效。

如果不会配药,也可以选用成药:归脾丸,其中也含有远志。养心安神,失眠多梦。长期用脑,或逢考紧张失眠,用归脾丸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远志与历史典故

典故之一:三国姜维——虚怀远志

出处:《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姜维事母至孝,但他公私分明,建兴六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魏国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异心,对姜维不友善,姜维便毅然投靠诸葛亮。

魏国的谋臣知道姜维是“凉州上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一个孝子,便将他的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一封信给姜维,要他来探望母亲,并在信封内附上当归,其意是要姜维回归魏国。

姜维接信后,明白其中用意,反复思量,几经挣扎,认为蜀国是汉室正统,而且诸葛亮对自己十分器重,认定“统一中原之时,便是母子团圆之日”,到那时再辞官归里侍奉母亲,这样就可以忠孝两全。

于是他在回给母亲的信中,附上一些药材述说志向,并写上“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的信,非常谅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他求。”

魏国后来还多次要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坚拒。姜维死后,蜀人对他十分景仰,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建立一座姜维庙,又称姜公祠,春秋都有祭祀,祠内有联云: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

典故之二:魏晋谢安——出山小草

出处: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晋代夏阳人谢安,字安石,年少时就很有名气,朝廷屡次征招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终日游山玩水,在东山隐居了二十来年。后来,朝廷多次下达严厉的命令,谢安感到形势所迫,身不由己,才出山在桓温手下任司马,当时谢安已经四十岁了。

有人送给桓温草药,其中一味叫“远志”。桓温拿着“远志”问谢安说:“这种草药又叫小草,为什么一种草药有两个名字呢?”谢安没有马上回答。此时参军郝隆在坐,他应声回答道:“这太容易解释了,这种草药有根埋在土里,叫远志;它的叶长出地面叫小草。也就是说,在山中隐居就叫远志,出山了就叫小草。”听了郝隆的话,谢安感到十分惭愧。桓温看着谢安笑着说:“郝参军这番话没什么恶意,听起来倒怪有趣味的。”

此后历史证明,淝水之战,谢安成功策划,以少胜多。谢安实乃圆满地实现了东山远志的夙愿。但因这段暗讽,留下了“出山小草”的成语,比喻出来做官的隐士,也可用远志借指隐居,用小草比喻自己居官低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