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计实务 | 一文搞懂合营企业和共同经营的区别(2)

 雨送黄昏xzj 2023-09-11

Hello,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讲解《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以下简称“合营安排准则”)。

上一篇详细讲述了合营安排的定义及认定。需要查阅的小伙伴请戳会计实务 | 一文读懂新准则下合营安排的认定(1)

本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合营安排的分类。

一、合营安排的分类

合营安排准则第九条规定,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

图片

只看概念,估计不少小伙伴还是不理解。下面小五引用两个小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

关于合营企业的例子:A、B、C合伙开公司,各出20万元,公司有什么重大决定必须三人都同意才行。公司是作为单独的实体独立运营,等公司赚钱了三人一起分,这就是准则里所说的“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

关于共同经营的例子:A、B、C一起制造汽车。协议约定,A公司负责生产并安装汽车发动机,B公司负责车身和底盘,C公司负责生产其他部件并进行组装。A、B、C负责各自部分的成本费用,最后卖汽车的收入按比例分给各家。这就是准则中所讲的“对该安排中的相关资产和负债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与合营企业不同,共同经营不需要再成立一家公司,(不需要但是也可以成立)各方执行协议约定即可。

如何判断合营安排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哪一种?

在实务中,主体可以从合营安排是否通过单独主体达成为起点,判断一项合营安排是共同经营还是合营企业。

图片

(1)单独主体

单独主体,是指具有单独可辨认的财务架构的主体,包括单独的独立主体(如有限责任公司)和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但法律所认可的主体(如合伙企业)。

(2)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

当合营安排未通过单独主体达成时,该合营安排为共同经营

(3)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

如果合营安排通过单独主体达成,在判断该合营安排是共同经营还是合营企业时,通常首先分析单独主体的法律形式,法律形式不足以判断时,将法律形式与合同安排结合进行分析,法律形式和合同安排结合起来仍不足以判断时,进一步考虑其他事实和情况

1)分析单独主体的法律形式

各参与方应当依据单独主体的法律形式判断是否能将参与方和单独主体分离。

通常,单独主体的资产和负债很可能与参与方在法律形式上明显分割开来。

图片

2)分析合同安排

合同安排中常见的某些特征或者条款可能表明该安排为共同经营或者合营企业。

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的一些普遍特征的比较包括但不限于下表所列:

图片

3)分析其他事实和情况

如果一项安排的法律形式与合同安排均没有将该安排的资产的权利和对负债的义务授予该安排的参与方,则应考虑其他事实和情况,包括合营安排的目的和设计,其与参与方的关系及其现金流的来源等。

二、重新评估

企业对合营安排是否拥有共同控制权,以及评估该合营安排是共同经营还是合营企业,这需要企业予以判断并持续评估。在进行判断时,企业需要对所有的相关事实和情况加以考虑。

相关事实和情况变化导致合营方在合营安排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发生变化的,合营方应当对合营安排的分类进行重新评估。

例如,经重新协商,修订后的合营安排的合同条款约定参与方拥有对资产的权利,并承担对负债的义务,这种情况下,该安排的分类可能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评估该安排是否由合营企业转为共同经营。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本文主要介绍了合营企业和共同经营的判断,你学会了吗?如果还有疑问的,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