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龙派太极拳内涵初探(全文)

 冰壶 2023-09-12

这几年,“犹龙太极”经过我的授业恩师陈庆国先生和其他老师们的精心整理,在《武当》和《武魂》杂志上发表,基本上已将本派结构体系及其传承始末的大部分内容公之于众了。从已见文的内容上思索,我们不难认识到以下三点:一、犹龙派太极拳独特迥异,法理严密;二、犹龙派非“口传身授”而难得其练;三、犹龙派太极拳的形成是经过历代道祖大德之睿智演化而来的,故其内涵深远玄妙。

今就本人习练“犹龙太极”的体会,对“犹龙派太极拳”部分内容浅言略述,从而由一个侧面来探讨“犹龙太极”的内涵,以飨众多“犹龙太极”爱好者。

因为“犹龙太极”在民间流传以前,历代皆是不出道门的。而本派又尊张三丰为初祖(此近代门内排法),三丰祖师乃一代丹派宗祖,故“犹龙太极”修炼不离性命双修之大道,其既修身,又炼心,既参道,又合德;既以我之身以体天道自然。此义蕴时人可能以为呓语。非也!“犹龙太极”自始至终都是遵循此理,印证此理。

“犹龙太极”修炼分为下、中、上三盘次序,此既应人体生理结构之三大节,古言“天人合一”,意即天地精华、宇宙演变,于我人身当中,从无到有皆是对应无二的,佛道修炼更是于已身心二处下实际工夫,不崇外求。故司马承祯在《天隐子》里说“我命在我不在天”,是以天人本是根一。“犹龙太极”由下而上的每一门功法都是首先尊重这个根本的。

下盘练法就是“一字线法”,包括车轮转法、斜肩吊背法、活步七星桩、老君梳头等;中盘练法有定势八法、定步七星桩、婴娃抱肋等;上盘练法分五步七星、周身法等。下盘练习的是“步法”,内涵炼气;上盘练的是“心法”,内涵炼神。最后三盘共练,内涵炼虚。

据我的师父讲,原始的“犹龙派太极拳”实际只有三十六式(势)――它隐藏于“四气”之中,形是“真犹龙”的形,名是别家没有的名。后经本派第三代掌门司星三先生的“学而后化”,才使“犹龙派太极拳”演变成今天的“四气”。“四气”打起来很是独特好看,其升降起伏,左转右旋。都是如球一般,似气裹着一样。而要想把“四气”打成这个样子,首先就得从下盘练起。前面已经说过,下盘练的是步法,即“一字线法”,也称“犹龙太极猫行步”。这种步法与任何太极步法不同之处,在于别家的步法讲求开展,成的是面;而“犹龙太极”步法讲求的是紧凑,落的是点。因此,它的虚实变化是每个点的交替及其自身的旋转来完成的。这属于外象。其内象为炼精。怎么能炼到精呢?练“犹龙太极”,无论是从起始由下而上的三盘独练,还是最后的三盘共练,其“臀收偃月”,“提顶吊裆”,都是必需的身法要求。这种身法与步法的结合,使得会阴上提,尾闾内收,从而在丹田里造出了一个“炉”。因其每动必是旋腰转胯,走的都是对环,故内里肾气也是阴阳互换,互济互补的。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五行属水。易曰:“天一生水。”内家武技和丹道的根柢皆出于此。由于下盘运动的幅度极大,所以呼吸量是不会小的,但却不可让呼吸停于心肺而完结,必须用意念引之下行于腹。这是因为,呼吸乃风之象,意念乃火之象,火须借风方有火候称为谓。“炉”内无“火”称为冷灶,“炉”里无“药(精)称做空铛”,只有“器皿、药物”和“火候”三者俱备,才会有生有发,是谓“内涵炼精”。

中盘的定势八法、定步七星桩和婴娃抱肋类属于身法,此三处法门各具妙趣机理,不可同语概述,故分而先言,合而后论。

定势八法亦称“犹龙派无极桩”,它是“犹龙太极”专有的一门大法。其“大”有二:其一、“犹龙太极”任何一部分的行功都是从“八法”调理气机开始的,因此,可说它是母法;其二、八法初始是一个“由无生有”的过程,而到了高层次,它又是“由有化无”的必然。所以,八法在“犹龙太极”体系中作用大矣。无极歌道:“混元一气在吾先,始在阴阳未判前,须先规中寻大道,洞明此理入玄机。”当初陈师传了我这个法门之后,我就深感其意境幽远,蕴涵博大,所以随口一赞曰:“不一般,不一般,此势做来非等闲,若能周身合法度,一毫端处现龙天。”八法的重点就是“法度”二字,只有将特定的身法与呼吸、意念以及几处重要的关窍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它的法要标准,即“法度”。八法若合乎“法度”了,在身体的两侧看,则呈一正一反的S形状,再加之两臂的提插绷撑,恰好成为一幅太极图形,如此内里的气势流转自随形而周,而其归集之地仍在下丹田里头,这就是“皇极”。

定步七星桩是属于导引的桩,是由北斗七星的名字而化,又按七种手法的有机组合而成,配之以折叠法,行的是大周天,但走的线路与传统的大周天路线不一样,讲求在意念的操作下,以指带动天地之气(意念中的状态),通过呼吸的配合,铺天(头)盖地(足),以使下盘之处不能生发气的地方通气,否则光靠骨骼肌的力量是会积伤的。

婴娃抱肋可是属于深层次的法门了。它还可称为“胎含力法”。为什么说它很深呢?其原因有二:一、你身体里面没玩意儿(精、气),是练它不得的,练也白练。只有当精固气凝之时,通过婴娃抱肋特殊的形体和守住两处玄关(凡窍,有形状、部位),用折叠法和内旋法来刺激先天(还要有打坐的结合);二、其仿生于婴儿未出母体之时,双臂交叉环抱,不呼吸后天之气而存活。炼丹之人称之为“胎息”。以胎息为人道得道的征象之一。婴儿的特征是柔弱的、绵软的,柔弱胜刚强,刚必折,柔方可随曲就伸,这是天地间不变的至理(柔弱可不是软弱)。婴娃抱肋不仅形体之升降盘旋要柔弱绵软,不可带丝毫的刚硬,内气也是如此的啊!道祖老子(谱系所传)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讲的已经很明白。

以上三个法门就是中盘练法的内容。中盘是一身上下五脏六腑栖居之地,奇经八脉必通之池,要想真机发动,开关展窍,就非此地不可。况且道家修炼经典虽汗牛充栋,但炼气一门只听说过在中盘,不真没见过上下二盘能炼出气的!(编者按:此乃一家之言,一管之见。)这也恰好说明一身上下对应三才,各守一才之性的规律。中盘虽有很多重要的关窍,如三关、三田、三黄庭等,但其三个练习法门的根本却始终不离下丹田,而非中丹田。这又为了什么呢?其实它们不过是一本一末而已。前面曾说过,“犹龙太极”的身法在下丹田里造出了一个“炉”,药物(精)须在“炉”里烹炼方能生化成气,那时再行以搬运之法,经过一处一片关窍的炼化加工,不断地提纯,而后,中丹田自然有物混成了。大家也许认为太过玄虚,但中盘练法的确如此,“内涵炼气”就是这么炼。

中盘内外达到要求,方可进身上盘修炼。上盘修炼是五步七星和周身法。我只学到五步七星,故只说此法。

五步七星是“犹龙太极”的核心功法。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上盘修炼对应天才,天主清轻,运化无形。虽是无形却主宰万有。此理于人身当中亦是无二。《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宫危。”此是医家言精神意识之作用的重要性。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佛曰:明心见性。此三者之心非只肉团之心。实是“真心”、“天心”。即“空不空”、“色不色”的那个东西。当由下盘炼至上盘,随着过程的升华,那么,上盘理所当然炼的是“心法”(此“心”仍非完全的先天之心)。只有用“心”去契合精、气,才能炼气为神。所以,五步七星是“犹龙太极”的核心功法。周身法也是一样。二、“四气”的练法就是从五步七星开始领走的。“一气”的歌诀曰:“太极七星真玄妙,披法先参儒释道。凝神息气动中静,懒搭衣法意迟迟。顺势绷出舒双掌,伏身提膝走双按,蟾戏金钱往前欺,五步七星立根基。”可见五步七星的重要性。五步七星属于上盘练法,但于习练当中却是三盘都练了,实际上,“犹龙太极”虽分为上中下三盘练法,但每一盘当中都包含了其他两盘的东西(不过是侧重的不则罢了)。于内炼而言,精、气、神实为一物,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如有分别、离别,那就是属于物相了。

练至上盘就可修习“四气”了。“四气”打起来纯是一片神行,那个美呀,不可言喻。它是将三盘结为一体,运精气神于周身,感召天地自然之气,与之混为一体,讲求“全体透空”,变化色身杂质,还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真我,是谓“羽化”,是以本派全名“隐仙羽化犹龙派武当嫡传正宗太极神功拳”,指的就是这个。其属“炼虚合道”一途。故“四气”内涵炼虚,达到这个境界的最接近事实的人,只有本派第二代掌门――斐远尘道长(三代掌门司星三先生亲见)。

叙之于此,本应落笔,但有一事还应提及,以免本文少了事实佐证,而多了一些不必要的遗憾。“犹龙太极”是性命双修之术,故是内外兼修,动静俱炼。古人所传丹道功夫也是这样的。非只兀兀静坐能完结了事的,有动有静才是阴阳无缺。这我在叙述三盘内涵时已略提过。本派世传有《内观静定指玄图》一张,就是指导静坐观修的。内容、图示等皆与别家绝然不同,整个“犹龙太极”的修炼精髓全被蕴涵其中。作为镇派之宝,我师严训不得外泄,故只能言及于此。

(题照 若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