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一年级教学:幼小衔接视域下的一年级数学教学2(以“数概念”的学习为例)

 wangzh311 2023-09-12
幼儿园的教学虽然在内容上与小学有重叠,但以体验为主,不要求人人达标。而且,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一则入园率难保100%,二则私立和公立(普惠)幼儿园的教学差异明显。因此,一年级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学习水平差异较大。
以数概念的学习为例。林崇德教授在研究中提出0-7岁儿童对数概念的掌握一般包括:计数前感知水平、口头数数水平、给物数数水平、按数取物水平和掌握数的概念的水平。
许多一年级新生家长认为学生入学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甚至100以内的数,但实际上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水平,是缺乏深度的。比如,看似简单的10以内的数数,其实包括了顺着数、倒着数、基数、序数、按群数等方面,学生不同的数数方式实质上是不同思维方式的体现,比如,相对于采用一个一个数数方式的学生,采用两个两个数数方式的学生的思维结构中已经初步具备了“群”的概念。此外,“数数”活动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按点数的方式实际上运用了“一一对应”的原则,建立起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了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有必要在教学前进行学情调研,才能从“感性的直觉”变为“理性的分析”。
有研究团队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了调研,得出如下结论:
1.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感,但数数能力有明显差异。
从口头数数来看,大部分学生是“按物点数”,只有部分学生会“按群计数”(比如,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许多学生不懂“相邻”的概念,更是分不清“前、后”。但如果举例子告知什么是“前、后”,学生几乎都能正确解答。
这表明儿童在入学前,大多数已经学会了简单的数数,有了初步的数概念,但“以群计数”、“倒着数”的能力较弱,需要在“数的认识”教学中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积累经验,让学生不仅会顺着数、倒着数,还会2个2个、5个5个等“以群计数”。同时,在教学“认数”之前,需要教学“位置”这单元,重点教学“前后、左右”等概念。
2.一年级新生对数概念的经验有所积累,但有差异。

调研发现,学生对序数的认识比基数要困难,只有很少学生能正确区分基数与序数。教学中,可以将序数放在“认识0-5”的后面,以基数的含义为基础,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和实际操作活动中,把学生的活动提升为“序数”概念。在学习中提供丰富的“序数”资源,让学生充分感知。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能逐渐清楚地区分“第几个”和“几个”,也就逐渐有了“数感”。

3.数字书写不错,但复杂的笔画(2笔)需要关注

在感觉和知觉方面,一年级新生在感知事物时往往是笼统的,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也是不够精细的,尤其表现在空间知觉方面。比如,书写如“0”和“8”封闭图形的数字以及如“5”“4”笔画为两笔的数字的通过率明显较低。而在握笔姿势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握笔姿势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在握笔力度太大,握笔的位置错误等方面。他们与其说书写数字,还不如说是进行数字绘画。

4.一年级新生的差异明显,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应多样化。

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同一年龄段的不同个体在智力和非智力表现上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水平,弹性安排课时,多采用以数学游戏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增加数学阅读课、数独等丰富的数学拓展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多样化需求。

点击蓝字关注我

















我在小学教数学

新浪博客:牛献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