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现这几个迹象很可能骨转移,这种药治疗最有效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9-12

今天来说说乳腺癌骨转移的问题。各种恶性肿瘤(癌症)骨转移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指针对骨转移本身的治疗),基本原则差不多,这里以乳腺癌骨转移作为代表,其他癌症骨转移也大致可参考。

理论上,癌症可以扩散转移到除毛发和指(趾)甲以外的全身所有器官组织部位,但不同的癌症容易转移的器官部位并不完全一样,就骨转移来说,比较容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是乳腺癌、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

对于容易发生骨转移的癌症,要特别注意筛查骨转移,发现异常及时诊断并针对性处理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如果发现以下异常,要怀疑骨转移可能,及时做ECT骨扫描进行初筛:

❶出现骨痛等症状、病理性骨折;❷高钙血症;❸碱性磷酸酶升高;❹乳酸脱氢酶升高;❺肿瘤标志物(CEA、CA153)升高;❻影像检查发现可疑骨转移的表现。

骨ECT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常用的骨转移初筛方法,除了推荐用于以上可疑骨转移患者的常规初筛,也可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T3N1M0以上)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常规检查。

只是骨扫描异常浓聚不能作为骨转移诊断依据,骨CT、X线和MRI是判断有无骨转移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对于骨ECT扫描初筛发现异常浓聚,要针对可疑骨转移灶部位进一步做CT(骨窗)、X线检查或MRI检查,以确认骨转移,了解是否存在骨破坏,判断骨破坏的严重程度以及脊椎稳定性。磁共振敏感性比CT更高,但特异性低于CT,磁共振的优势主要在于判断神经血管受压、椎体累及范围和脊柱稳定性方面,对判断骨转移的手术和放疗适应证很重要。不过要注意,单纯MRI异常不足以诊断骨转移,要结合其他检查来帮助判断。

有时还要考虑做有创检查骨活检病理检查以协助确诊骨转移,主要是针对临床可疑骨转移,影像学检查难于判断(影像学表现与临床不符时),以及单发可疑骨病灶,可针对可疑部位行骨活检来明确是否存在骨转移。

PET-CT有助于在临床早期发现骨转移的异常信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但目前由于其在诊断骨转移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并不常规推荐。

骨相关事件(SREs)定义: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因骨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骨手术。是骨转移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脊髓压迫是肿瘤急症,要及时处理,包括请骨科专家会诊、皮质激素治疗、脱水治疗,以尽快解除压迫,减少因脊髓压迫带来的肢体功能障碍乃至截瘫风险。

诊断骨转移怎么办?如何治疗?

骨转移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

❶抗肿瘤治疗:晚期乳腺癌,全身抗肿瘤治疗很关键,对乳腺癌来说,主要是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等,具体如何进行抗肿瘤治疗要根据具体病情特别是分子分型(HER-2、ER/PR表达情况)等来决定。

对于骨转移的疗效评价,要结合症状、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改变等综合分析。骨ECT用于用作疗效评价时如出现浓聚部位增多不一定是病情进展的表现,要加做CT骨窗,如果原溶骨病灶转变为骨质钙化,新增部位也为骨质钙化表现者,则应评价为治疗有效;如果新增部位为溶骨性破坏,则可判断为病情进展。

❷骨改良治疗:骨改良药主要包括地舒单抗、双膦酸盐(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帕米膦酸二钠、氯膦酸二钠),可以预防和治疗SRE(骨相关事件)。

骨改良药用法:

地舒单抗 120mg,皮下注射,每4周给药1次

唑来膦酸 4mg,静脉滴注>15分钟,每3-4周1次。对于骨转移病变稳定者,连用2年后可改为每3个月1次

伊班膦酸 6mg,静脉滴注>2小时,每3-4周1次

负荷剂量伊班膦酸 6mg/天,连续3天静脉滴注,以后每3-4周1次的常规用法。主要用于疼痛较重急需改善生活质量者。

帕米膦酸二钠 60-90mg,静脉滴注>2小时,每3-4周1次

氯膦酸二钠 1600mg/天,口服;或者 1500mg(分为3-5天),静脉滴注,每3-4周1次

骨改良药停药指征:

使用过程中监测到不良反应且明确与骨改良药相关;

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恶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生命;

临床医生认为有必要停药时;

经过治疗后骨痛缓解不是停药指征。

注意事项:

应用骨改良药之前,要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特别要关注血肌酐、血清钙、磷酸盐、镁等指标。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每天补充钙(每天1200-1500mg)和维生素D(维生素D3 每天400-800IU)。

使用地舒单抗时,应每天补充钙500mg和维生素D 400IU。

注意关注肾功能。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要根据相应的药物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或延长输注时间,但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无须调整剂量。地舒单抗使用时通常不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但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透析患者,在地舒单抗治疗时要密切监测,以防发生低钙血症。

少数患者在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时有发生下颌骨坏死的风险,因此使用前应常规进行口腔检查,进行恰当的预防性治疗,用药期间要注意口腔卫生,尽量避免拔牙等口腔手术。如果用药期间无诱因或口腔操作后出现颌面部骨暴露、不能愈合,应尽早联系专科医生处理。

❸手术治疗:是治疗单发骨转移病灶的积极手段,骨转移外科治疗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解决骨转移患者肿瘤压迫神经的问题,并可减轻疼痛、恢复肢体结构和运动系统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骨转移患者要进行密切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及时发现骨转移灶,对具有潜在病理性骨折的长骨做出恰当的判断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建议骨转移患者在肿瘤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请骨科医生会诊参与决定手术时机。

外科手术治疗骨转移的方法包括:单纯内固定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术、病灶清除加人工关节置换术、脊髓受压后的减压及脊椎稳定性的重建术。

❹放射治疗:局部放疗是骨转移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治疗目的是在患者有限生存期内,预防或减轻因骨转移灶引起的症状和功能障碍,也可用于姑息手术后快速进展病变的局部控制。

包括体外照射和内照射(放射性核素治疗)。

外照射是骨转移姑息治疗的常用有效方法,主要用于:经疼痛管理和系统治疗,症状仍持续的非承重骨的骨转移灶、承重部位有症状骨转移灶的姑息放疗、已发生或将发生的病理性骨折,无法耐受手术、姑息手术后快速进展的病灶的局部控制、长期生存患者寡转移灶。

放射性核素治疗,对缓解全身广泛性骨转移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在核素治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慢(约需12周),可能影响后续化疗的进行,因此放射性核素治疗要考虑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时机。

❺镇痛药治疗:对于骨转移导致的疼痛要按WHO镇痛规范进行镇痛治疗,缓解或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CSCO乳腺瘤诊疗指南》《NCCN乳腺癌指南》

出现这几个迹象很可能骨转移,这种药治疗最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