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月撷思——七下第一单元教学点滴

 素心涟漪 2023-09-12

Spring is here

三月撷思

爱天地,爱光阴,爱读书

春眠不觉晓。八点醒来,窗外一帘春雨绵绵。瓣瓣粉白色樱花在雨里纷纷,温软的诗意笼罩着小城,像一场少女的梦。

还是三月,还是11班窗门对岸,操场围墙外,那树不知名的花又开又落了,它经历了多少次轮回?是否还记得那年那月落花的忧伤?

在时光和时光交接的倒影下,生命来来去去,或许只是一朵悄然盛开又暗自凋零的花,或许只是几页不断修改和誊抄的诗稿。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那就让过去过去吧,我愿以一朵花的姿态,迎接三月的恩宠。

作为学科基地领军团队成员,总要跟上小伙伴们的步伐,记录分享一点近期教学思考,零碎简单,也是足迹。

单元内容和学习目标

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故事,感受名人风采。这些文字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学习本单元,要在通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几何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看,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1

《邓稼先》

一、由寒假主旋律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情节导入,志愿军炸桥之艰难和美军修桥之神速作对比,理解“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

邓稼先:“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察思考:本文在结构上跟以前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小标题)

三、作文指导中老师讲过,小标题尽量做到角度和形式一致,但本文的小标题似乎有点“随意”,根据你对每个部分内容的理解,试着重新拟一组小标题。

第一部分:历史巨变  突出贡献(背景

第二部分:不凡经历  卓越功勋(生平

第三部分:对比凸显  至真至纯(性格

第四部分:澄清谣言  自强不息(气节

第五部分: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精神

第六部分:忠诚纯正  永恒骄傲(评价

引导学生拟小标题的过程中注意以下重点:

第一部分:①关键句“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②第2至4段内容相近,能否合为一段?可与第二部分3、4自然段对比理解;

第二部分:①根据年份给邓稼先做一份履历表,理解一连串枯燥数字背后的艰辛付出和坚持不懈;②关键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三部分:紧扣“锋芒毕露”“截然不同”“忠厚平实”“从不骄人”和第一部分最后一段的“鲜为人知”几个四字词展开探究人物性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第四部分:插入背景资料,一是邓稼先与杨振宁之间的深厚友谊,二是当时的国际形势及中国科技落后的现实,帮助学生理解“情感震荡”。

第五部分:①探究开头和结尾引用的作用;②分析全文仅此一句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我不能走”所体现的人物精神,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思考这句话结尾的句号能否换成感叹号。

第六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把这一部分内容改写成一段“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2

《说和做》

一、预习

二、写出你积累的四字词语并说说意思: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三、给以上词语分类(做的方面,说的方面)

四、分析词义,抓住细节,从“说”和“做”两个方面探究人物形象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所做:《唐诗杂论》《校补》《古典新义》

潜心钻研,无声无闻,默默奉献

革命者: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所说:起草政治传单,演讲,游行示威

疾声呼吁,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五、做的方面和说的方面有什么联系?(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结合“而且”,理解这两个词的异同)

六、从这两个词来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否矛盾?

二者统一于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既刻画了他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慷慨陈词、昂首挺胸的战士形象,其孜孜矻矻与英勇无畏的精神跃然纸上。

3

《回忆鲁迅先生》

一、导入:

回顾《朝花夕拾》,展示鲁迅先生肖像图,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冷峻,严肃)

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在鲁迅去世三年后写了《回忆鲁迅先生》,主要记述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了解到鲁迅先生的另一面。

二、通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归纳每个片段记述的事件和所表现的人物精神。

三、哪个片段所描绘的鲁迅形象最打动你(或感觉最真实亲切)?读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表达效果,分析形象特点,理解作者情感。尊重学生个体阅读体验,要求在空白处做好批注。

四、回顾第1、2课,想一想,这三篇课文所描写的人物精神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关于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勤奋工作、认真细致等片段描写与第1、2课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本文着眼于生活细节,描写更细腻,于貌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对鲁迅炽烈的情感、深沉的怀念,体现了女性作者对生活独特敏锐的感知力和细腻温婉的情怀。

4

《孙权劝学》

本文围绕“劝”字,从“为何劝学”“如何劝学”“劝学结果”三个方面展开。同桌两人分角色表演三个场景,可以用原文对话,也可以用现代汉语表达,注意还原场景,读出人物语气,把握人物形象。

孙权之“劝”——切中肯綮,以身作则,关怀下属,推心置腹

为何劝学:卿(爱称)今当涂掌事(重要身份,信任、嘱托),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定,无可抗拒)。

如何劝学:四个步骤、四个方面、四种语气表现孙权的劝说艺术: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阐明目标,反问语气,含责备讽刺之意。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方法指引,陈述句,语气舒缓,安抚减压。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君臣对比,反驳借口,反问语气,委婉批评。

④“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指出读书作用,提高认识。

吕蒙之“学”——从善如流,立即执行,脚踏实地,长进惊人

①蒙以军中多务:赳赳武夫,排斥读书

②蒙乃始学:心悦诚服,立即行动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唯一一句语言描写,道理深刻,文采斐然,如若饱学之士,突出读书带来的好处和变化。反问语气凸显颇为得意之态。

鲁肃之“赞”——敬才爱才,志趣相投,侧面烘托

①大惊:突出吕蒙变化之大,令人难以置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今昔对比,情不自禁的赞叹。

③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吕蒙的才略折服,愿与之深交。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其语言凝练,详略有致,对比烘托,照应巧妙,蕴藏着无穷的思想魅力与文学价值。

5

单元小结活动

一、观看《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杨振宁、苏炳添、顾诵芬、彭士禄、江梦南颁奖视频。要求学生记录颁奖词。

(小黄老师推荐下载的“央视影音”APP,囊括中央电视台所有经典节目,软件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广告,适合教室使用)

二、畅所欲言,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人物与课文中的杰出人物联系起来,探究他们的共同特点。

勤奋好学,珍惜时间,目标明确,信仰坚定,严于律己,自强不息,乐于奉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对大量杰出人物的调查研究,认为这些人具有如下共同特点:洞察生活的真相,自我认同和统一,善于表达情感,自律,自尊,自信,勇敢,有崇高的精神生活,乐于接受挑战,欣赏生活,乐观,镇静,耐心。

三、为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写一段颁奖词。

①简要概括人物光辉事迹

②热情赞颂人物精神品质

③整合语言,简洁生动(使用对偶、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疫情反复,诸君保重

春日美好,值得等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