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健康方式以及药物干预,尽管LDL-C显著降低,但患者仍有复发性ASCVD事件,即存在残余风险。如何更好进行血脂管理,以降低CVD风险?值此GW-ICC 2023盛会,特邀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丛洪良教授分享他对血脂异常管理的见解。 ![]() 主席 访谈 ![]() ![]() 访谈 内容 ![]() Q1 ASCVD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血脂管理刻不容缓。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怎样的? 丛洪良教授: 近年来,我国ASCVD呈上升趋势。前苏联一位病理学家曾经说过,没有血脂的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就会非常少,甚至不发生,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群的血脂异常比例大幅增加,2014年中国脑卒中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43%有一项血脂异常。2018年中国的血脂管理指南中,一项对18岁以上的中国人群进行的调查显示,大约30%以上的人群中有一项血脂异常。
Q2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脂蛋白(a)[Lp(a)]升高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Lp(a)成为备受关注的血脂干预潜在新靶点之一。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指南/共识对Lp(a)]升高的管理推荐? Q3 许多能显著降低Lp(a)水平的疗法正在临床试验阶段,您认为降低脂蛋白(a)的干预措施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Q4 本届长城会您还关注了哪些血脂领域的关键议题?基于循证证据、指南共识和您的临床经验,您认为ASCVD患者的血脂规范化管理未来将如何变化?临床医生又该如何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