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东山威夷 2023-09-13

本堂课的内容很多,但很重要。

文学离不开语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文学就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一、传统文学对语言的要求

文学要求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作家从语言的矿石中加工练出来的。历来的文学家给文学语言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1.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自然、生动、形象”

文学语言“最好要简洁、和谐、熨贴、自然”(郭沫若《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

“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这种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一个作家……必须广泛地熟悉最丰富的语汇,必须善于从其中挑选最准确、最明晰、最生动有词。”(高尔基《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福楼拜说得更严格,他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揭示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写作格言轶事集锦》)

2.为了寻找那个最准确的词,许多文人十分注意炼字炼句。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为了寻找“僧敲月下门”的“敲”字,反复引手作推敲之状;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为了找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反复琢磨修改十余次,成为至今仍流传于文坛的佳话。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二、新时期写作语言的变化

文学在发展,文学语言也在更新。

文学语言像一株枝叶繁茂的树,最近十多年来,它的枝叶越来越多地伸出了准确、明晰、简洁、生动的规范的篱笆之外,无论是在用词、造句、还是在情绪、色彩和标点方面,都出现了悖谬和超常

这些悖谬与超常,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词义的嬗变

在现代汉语中,每一个词的含义,都有明确的规范,这些规范在大型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有记载。这些规范当然是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

新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打破了这种规范,使一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产生了新义,奇迹般地表现了某种特定的氛围和情绪。

[范例作品] 《横过马路》(张洁)

美鸡(姬)们只挎一个中日合资企业生产的奶枣(罩),下身则以耻骨为界束一使其部若隐若现的薄纱。肚脐眼们随着脏(胯)部的扭动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这段话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含义,就决不是词典里的规范化的含义,首先用这庄严的词组来形容肚脐眼们扭动的情况已经很悖谬,其次又富于这一固定词组以新意:扭动各异,丑态百出,因而超常出格。

[特色] 这种悖谬与超常,却使作品产生了特有的时代气息、意趣和氛围。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范例作品] 《天下小事》(何立伟)中的一段:

当他看出些微痴来时,嘴角便挂起冬天的微笑……这些忠于职守的士兵在花园外边小心翼翼地巡逻,并留下警惕兼景仰的脚印。

[解析] “冬天的微笑”中的“冬天”,在这里产生了临时转义,包含着冷漠的不屑一顾的意思;“景仰的脚印”中的“景仰”,已不是词典中规范了的意义,而含有一种新义:谦恭而小心。

这些词的超常运用,表面上看起来是违背常理,用词不当,但你仔细一想,又觉得它使作品产生了不一样的艺术情趣和新鲜感。

2.词语的错配

现代汉语对于词的搭配、组合,有许多规范,比如不能把形容词当动词用,也不能把动词当形容词用,或者把形容词当名词、名词当形容词,都不规范;

在词的搭配上,要考虑语法和逻辑的制约,比如,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等。新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一些在词的搭配上“乱点鸳鸯谱”,造成悖谬。

[范例作品] 《红高梁》(莫言)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作爱的地方。

[解析] 莫大师一连用了十个“最”,“最”是副词,副词与形容词组合,如“最美的”、“最丑陋”,符合语法规范;但副词与名词搭配,就超出了常规,“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连中学生也知道这“文理不通”,当属病句。

但是,在这一连串的“最”中,插进那么一两个不合情理的“最”,我们并不觉得生硬,反而有一种荒诞的快节奏的和谐感。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范例作品] 诗歌2则选录

黑夜很摇荡

世界又变成

一棵发闷的大矮树

睡梦中渴望一颗有份量的灵魂

重重地压向我的支离

[解析]“很摇荡”把动词当形容词,并与副词搭配;“我的支离”,又把形容词当名词用。这些违反语法和词的搭配规则的诗句,却传达出一种特有的趣味和情韵。

3.排比的超常

在现代汉语中,将意思相近、语义相关的语句排列在一起,造成一种气势,起到加深、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这就是排比。

现代作家在运用排比上,有的其排比句之多,节奏之快,气势之大都是超常的。

[范例作品] 《坚硬的稀饭》(王蒙)

从此吃得又有营养又合口味,又滋阴壮阳,又益血补气,既增强体质又无损线条与潇洒,既有色又有香又有味,既省钱又节约能源,既合乎卫生标准又不多费手续,既无油烟又无噪音,既人人有权过问又个个不费脑筋,既有专人负责又不独自专行,既不吃剩饭又绝不浪费粮食,既吃蚶子又不得肝炎,既吃鱼虾又不腥气……

[解析] 这一段话,一连十几个排句,“既……又……”,仿佛原地踏步,又好像一根绳子剪成许多段,似乎零碎而罗唆。但将这些剪断的绳子联在一起,将踏动的脚步向前迈开,便产生了一种洋洋洒洒、气势奔腾、思绪飞跃的艺术境界。

[范例作品] 《蝴蝶》(王蒙)中的一段:

在昨天、今天和明天之间,在父与子与孙之间,在山在村二郎神担过的巨石与十七层部长楼之间,在海云在天之灵与栓福大嫂新买的瓷碗之间,在李谷一的洁白的羽毛和民国十年的咸菜汤之间,在肮脏混乱而又辛苦经营的交通食堂和外商承印的飞行时刻表之间,在秋文的目光、冬冬的执拗、一九四九年的腰鼓、一九七六年的游行,在小石头、张指导员、张书记、老张头和张副部长之间,分明有一种联系,有一座充满光荣和陷井的桥。

[解析] 这段话给人的印象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排在一起,比在一起,天花乱坠,五花八门,扑朔迷离,而又左右逢缘。

[特色] 思路跳来跳去,超越时空;文气一泻千里,跌岩回环,创造了作品所需要的情调和氛围

4.长句变得更长

长句在传统作品中,尤其是在翻译作品中,也是常见的。但现代有些作品长句之长、之多,是传统作品不能相比的。这些长句,超越了现代汉语的惯例。

[范例作品] 《继续操练》(张晓)

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进中文系是误入歧途,每次听老师摇头晃脑地操练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创造社太阳社的文艺主张,看左右前后的老头老太太小公鸡小母鸡摇头晃脑地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自己却莫名其妙,那种滋味,换了神经脆弱的小子早就自杀了。

[解析] 长的有二十多字,短的四、五字,长短错综,挥洒自如,传达出一种揶揄、疲惫和无可奈何的心态。

王蒙的《坚硬的稀饭》中,有一句是:“谈消费过热,愈谈愈热,于是恍然不盖房子而谈现代意识的观念更新隐私权云云全他M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扯谈。”其后一个分句就37个字不加标点。

在其他作品中,还有比这更长的句子。长句虽然读起来费力,但如果运用得巧,能够表现某种气势,传达某种情调

又如雨瑞《断弦》中的一段:

这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领导同事们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劝说调解是分不开的,他们以不懈的努力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把这根断了的琴弦重又续上。

这个句子两个分句,共63字,超长叠加各种成语和固定语组,气势浩大,一泻千里,节奏感强,幽默诙谐,表现了一种紧迫的无可奈何的情调。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5.标点符号突破规范

(1)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很难阅读。

近代使用标点符号,提高了汉语的书面表现能力。

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范性。

(2)新时期的一些作品,常常突破这种规范,要么一句话数次断开,惨不忍睹;要么几十个字、几百个字没有标点,一气到底,大有使读者累得喘不过气来之势。

(3)具体表现

当小说里的人物情绪亢奋到一定程度,句子随之拉长,一些该点的点号被取消,让激情生动活泼地注入长句之中。

有时,为了表现人物在半睡眠中的朦胧状态,小说的叙述完全取消标点,以表现人物的支离破碎、东拉西扯的瞑想和潜意识。这在王蒙、刘索拉、张晓等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例子。

三、对新时期写作语言新技巧的正确认识

文学语言的嬗变,无论是词性的悖谬,还是搭配的超常,都是作家有意为之的。

像王蒙这样一些作家,他们的汉语修养是很高的,并非不懂词性和语法;他们有意识地突破汉语的某些规范,是为了在艺术上取得某种效果,规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三点:

1.制造一种新奇感

有的话,按传统语法规范来说,准确是准确,清楚是清楚,但显得寻常、一般。

比如“学习一些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这句话,在用词和语法上都没有问题,如果改一种说法,比如改为毛泽东所说的“学一点鲁迅”,动宾似乎搭配不当,但却产生了新奇感——简明、醒目、易记、难忘

又比如这样的句子:“不仅要读鲁迅、高尔基,还要读海明威、艾略特。”“读”应与“文章”或“著作”搭配,这里却和人搭配,语言学家来看这些话,会判为病句,但文学家则认为这样写,读者并不难懂,而且产生了新鲜感,何乐而不为!

2.创造一种气势氛围

王蒙的《坚硬的稀饭》、《蝴蝶》中的超常的排比例句,就表现了一种浩大的气势、快速的节奏、飞跃的思绪与天花乱坠、扑朔迷离的氛围。

3.烘托一种情绪,表现一种心态。

有一篇题为《把你的故事还给你——李劫印象》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李劫这个人显然是很独特,很个性,很才子而且,很性格突出,很容易被捕捉的。”

“你不觉得你的小说有点太矫情或者说,太上海了吗?”

这两句话中诸如“太上海”、“很才子”之类名词与副词搭配,不通,标点也打得怪,“很才子而且,”、“太矫情或者说,”也是违反标点符号使用法的。

然而作者这些悖谬的说法,不仅“很个性”、“很性格突出”,而且增强了生活气息,烘托了一种诙谐、幽默、潇洒和不拘一格的情绪,评论者与被评论者的才气与自信的心态——现于字里行间,形成了作者独特的风格。

文学语言的悖谬与超常,还有一些作用,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四、结语

我们在向高水平作家学习语言技法时,应该注意的是:

文学学习语言的谬与超常,是成熟的作家、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作家,对文学语言发展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是否成功,还有待实践检验。

如果功夫不到,东施效颦,一味求新求异,生造词汇,违背语法,胡言乱语,破坏祖国语言的纯洁性,是不可取的。

期待您点击我头像进空间,提出您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我们小讲堂工作的改进。如果能够点赞、关注,就更加感激不尽了。#秋日生活打卡记#

写作进阶:学习一流作家的语言新技巧,让你手中的笔也能开出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