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更新】国际关系史: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国政学人 2023-09-13 发布于天津

国际关系史之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

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小政推出的新一期趣味科普,我们今天将向大家介绍一个新兴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流派——新葛兰西主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观看

本期编委

【文案】张荣慧

【剪辑】刘馨阳

【配音】徐菽婧

【审核】陆霜滢、赵梓煦、邓泽永

上次视频中,我们说到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为欧洲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然而与此同时,维也纳体系的天平两端逐渐失衡。1848年,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民族主义意识,在此情况下,欧洲爆发了大革命,这次革命可不是零星几个国家之间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场席卷欧洲各国的革命风暴。在法国民族主义理论和1848年欧洲革命的实践结合之下,欧洲的封建王朝统治遭受到了共和思想的全面冲击。与此同时,维也纳体系确立的正统原则的影响逐渐减弱天平的一侧开始崩塌。

同样受到民族主义影响,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撒丁王国开始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解决意大利的统一问题。要知道在维也纳体系之下,意大利如同一块披萨一样被划分成8个封建君主制邦国,其中有6块被奥地利收入囊中。拿破仑帝国在意大利的改革激发了意大利人民的民族意识,经过近20年的民族复兴运动,意大利实现了完全统一。同期,处于欧洲中心的德意志也迈向了统一之路。在维也纳体系形成之后,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的政治地位从跑龙套的小角色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于19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普鲁士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法国这一老牌帝国。

1862年“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上台为德意志的统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外奉行“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列宁评价他说,“俾斯麦用自己的方式和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的前进。”容克地主阶级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容克(Junker,德语音译),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集团(尤其是苏联)为了从根源上铲除德国军国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及社会改革,将容克地主的土地或收归国有,或分配给小农耕种,容克阶层自此消亡。

欧洲的战略缓冲地带已然消失,就此支撑维也纳天平的另外一侧彻底倒塌。总而言之,1848年的欧洲革命冲击了欧洲的正统主义原则,意大利和德意志的统一使均势政策逐步瓦解,由维也纳体系构建的欧洲秩序正式走向完结。

在欧洲历史上,德法宿敌之间的恩恩怨怨屡见不鲜,两国之间有一个让法国感到脸面丢尽的条约,就是在普法战争中签署的《法兰克福和约》,其中割地赔款的规定使法国遭受到巨大的耻辱。按照法国人民一贯的作风,他们将想方设法的开展复仇行动。不久后,法国偿还了战争赔款,开始重振旗鼓,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一切都远远超乎俾斯麦的想象。

我们来看一下德国在欧洲当中的位置,东接法国,西临饿国,南接奥地利,如果法国与俄国、奥地利联手开展复仇计划,德国自然无力招架。因此,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核心要义就是孤立法国,联合俄国和奥地利。碰巧的是,德国和俄国之间“沾亲带故”,德皇威廉一世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亲舅舅,并且俾斯麦为了进一步加深情谊,还帮助俄国在伦敦会议上要回了黑海的主权。除此之外,俾斯麦紧紧抓住正统原则的老传统,无限放大了法国在普法战争后实行共和制度这个点,推动俄奥在外交上孤立法国。1872年,在俾斯麦精心安排之下,德奥俄三国君主终于能在柏林坐下来好好聊聊,1873年6月俄奥皇帝在奥地利美泉宫签署协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机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行动方针,同年10月,德国加入该协定,第一次三皇同盟正式确立。

好景不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维也纳体系中的东方问题再现,欧洲大国又开始围绕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冲突。19世纪70年代,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1875年7月,奥斯曼帝国西北部的黑塞哥维那和波斯尼亚两省爆发了基督教农民起义,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对这次起义表示支持,奥斯曼帝国派遣军队前去镇压但收效甚微。巴尔干这个大火药桶再一次触碰到了俄国和奥地利之间在该地区的利益红线。奥地利担心巴尔干地区会出现一个由俄国支持的大斯拉夫国家,同时也没想到俄国打算与他们在巴尔干问题进行世纪大和解。此时英国和奥匈帝国的态度是希望巴尔干地区维持现状,英国十分不想让俄国通过巴尔干地区把手伸到他们世世代代都梦想的地中海去。而由于德国在该地区没有任何利益,俾斯麦就出来担任了调停者。

但可惜这次近东危机的种种斡旋全部无效,1877年4月俄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宣战,照旧按照惯例,在几次斗争之后,俄国答应停火谈判,1878年3月3日,土耳其被迫与俄国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这次条约让俄国赚的盆满钵满,极有可能统治整个巴尔干半岛。至此之后,俄奥之间矛盾升级,最后动摇了第一次三皇同盟的根基。

为解决近东危机,1878年柏林会议召开,它并不是像《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那样的战争产物,而是为了避免各个大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爆发而举行的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便是对英国、俄国、奥地利三国之间的权力进行重新分配。为了保持德国在欧洲的强国地位,俾斯麦走向了一条与他国秘密结盟的道路。之后的几次同盟分别是:1879年德奥同盟、1881年三皇同盟和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这三次同盟构建起一个复杂的联盟体系,此后欧洲国际政治正式走向由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所支配的局面。

联盟体系建立后,保加利亚危机又再次动摇了几个国家之间的利益,东方问题再次出现,俄奥关系发生急转直下,导致三皇同盟又无法续约。在1887年条约续满后,俄国开始向着法国靠近。

与此同时,布朗热运动的出现使德法关系变得紧张起来,1886年1月,布朗热担任法国陆军部长,这位倡导民族沙文主义的法国军人在任期内通过不断扩充陆军部队、实施一系列军事改革来加强法国的军事力量,引起了德国的强烈不满。而俄奥两国又在此时因巴尔干问题起了冲突,俾斯麦又开始拉着大家签条约,以保和平。

1887年2月《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签署,后来又通过两次《地中海协定》和《再保险条约》为大陆联盟体系真正地再上了一次保险。

1.《三国同盟条约》:

(1)将1882年条约延长5年;

(2)《奥意条约》规定双方维持近东现状,如不能维持,双方应遵守相互补偿原则,该条约没有提及奥匈反法和意大利反俄事项。

2.《地中海协定》:1887年2月,英、意签订针对法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1887年12月12日,英、奥以照会形式达成第二次《地中海协定》,此次协定内容包括: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主权,共同抵制俄国势力在土耳其的扩展。

3.《再保险条约》:保证了俄国的中立,德国获得了双保险。

1888年,威廉一世寿终正寝,其长孙威廉二世即位,但俾斯麦因与其政见不合而被迫下台。老谋深算的俾斯麦万万没想到,他如此殚精竭虑地为德国的未来铺路,竟被新上任的威廉二世逐步打破,这位新上任的德皇对俾斯麦那一套平衡政策并不“感冒”,只想着反俄联英,加快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让德国做全球霸主。1897年威廉二世改组政府,彻底抛弃俾斯麦在任时的“大陆政策”,转而推行“世界政策”,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一战的结束。

其实在普法战争后,法国一直想借机打破德国的孤立政策,所以在德国不再想方设法的孤立法国后,法俄同盟成了大势所趋。《法俄军事协定》先后于1893年和1894年在俄国和法国生效,法俄同盟的成立标志着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的崩溃。

回顾这段历史,不可否认的是俾斯麦是真正懂得治国艺术的大政治家。虽然他精心构筑的结盟体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但仍然为欧洲带来了短暂的和平。鉴于当时几个重要大国之间的矛盾无法真正依靠结盟来调和,后期也出现了两大敌对阵营:德意奥和法俄,这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

好啦,本期的国际关系史至此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期分解。

排版 | 杨璐蔓

文章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