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黑龙江波涛 2023-09-15

很多人去过故宫游玩,也越来越多人想去,那你是否想过,当你走进故宫,你其实是走进了一个千年的历史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曾经上演过无数次的盛世与乱世,荣耀与悲哀,权谋与爱情。而在这个舞台的中心,有三座宫殿,它们见证了所有的故事,它们就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座宫殿不仅是中国最大最华丽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它们用木头、砖石、琉璃、金属等材料,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致的艺术品。它们用龙、凤、脊兽、屏风等图案,展示了一个神秘而富丽的世界。它们用典礼、政务、祭祀等功能,体现了一个尊贵而权威的王朝。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宫殿的魅力,就请跟随我,一起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吧!

宫殿建筑材料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是木结构建筑,使用了大量的优质木材,如檀香木、楠木、松木等。这些木材经过精心的雕刻、彩绘、贴金等工艺处理,呈现出华丽而富丽的效果。其中,太和殿的梁架结构最为复杂,共有72根大柱支撑着屋顶,其中最粗的直径达1.06米,高达12.7米。这些大柱都是从云南运来的楠木,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仍然坚固如初。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除了木材外,这些宫殿还使用了大量的砖石、琉璃、汉白玉等材料。比如,三大殿都是建在高约8.13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保和殿后面三层须弥座高台正中的御路都是由一块巨大的汉白玉雕成,这块御路石称为云龙阶石,它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量超过200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料。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三大殿地面全部用金砖铺成的,每块金砖重达12.5公斤,是普通砖的五倍重,光太和殿就用了4718块,整个紫禁城用了10万多块,而且故宫地下,足足铺了15层金砖。宫殿的屋面都覆盖着黄色琉璃瓦,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宫殿建筑布局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位于故宫的中轴线上,按照南北方向依次排列。这三座宫殿统称为三大殿,是故宫外朝(也就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的核心建筑。三大殿都建在一个巨大的“土”字形三层须弥座台基上,台基的南北各有一条长长的多级御路(也就是皇帝专用的通道),从地面直通上面的太和殿正面和保和殿背面。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方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亭轩、门阙等建筑。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也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它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可容纳万人。 太和殿的正中设有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后方摆设着七扇雕有云龙纹的髹金漆大屏风。宝座上方的内檐下悬挂着乾隆帝御题的“建极绥猷”匾额,两侧柱子上挂有乾隆帝御题对联:“帝命式于九围,兹惟艰哉,奈何弗敬;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宁”。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中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小的一座,高19米,面阔3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顶,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门窗形制取自《大戴礼记》中提到的“明堂”,避免了三大殿门窗的雷同。中和殿的正中设有宝座,前左右两侧设有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宝座上方的内檐下悬挂着乾隆帝御题的“允执厥中”匾额,两侧柱子上挂有乾隆帝御题对联:“时乘六龙以御天,所其无逸;用敷五福而锡极,彰厥有常”。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保和殿是三大殿中居中的一座,高29.5米,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它的门窗形制与太和殿相同。保和殿的正中设雕镂金漆宝座。宝座上方的内檐下悬挂着乾隆帝御题的“皇建有极”匾额,两侧柱子上挂有乾隆帝御题对联:“祖训昭垂,我后嗣子孙,尚克钦承有永天心降鉴,惟万方臣庶,当思容保无疆”。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宫殿用途

三大殿是故宫外朝的中心,是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接见群臣的地方。三大殿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具体如下:

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国最高规格的建筑。它是皇帝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元旦、冬至、万寿节三大节午正时刻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宴席,招待各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清初,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中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小的一座,也是最安静的一座。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中和殿查验种子和农具。给皇太后取徽号,皇帝会在中和殿阅视奏书,等玉牒告成,送中和殿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清代每七年纂修一次皇家家谱。纂修工作完毕后就会在中和殿上举行仪式,送呈皇帝审阅。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大典前皇帝常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和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等都在保和殿举行。每年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顺治帝福临、康熙帝曾居住保和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宫殿火灾

根据有记载数据,三大殿被烧过五次:

第一次,1421年,永乐十九年初夏,四月初八,北京迎来了一场雷阵雨。可让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在滂沱大雨中,一阵狂雷闪电击中了紫禁城中的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即今天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引发了大火。当时的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加上防火技术落后,所以三大殿很快就在大火之中化为灰烬。

第二次,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天降大雨,奉天殿再次遭雷击起火,并再次延烧至华盖、谨身二殿。大火之后,已经修建一百多年的三大殿再次沦为焦土。


第三次,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三大殿遭雷击,再一次燃起冲天大火。这次大火几乎是嘉靖三十六年三大殿火灾的翻版,火灾原因和火灾损失几乎一模一样。


第四次,1644年,崇祯十七年,四月三十日,李自成仓皇出逃,放火烧了紫禁城。这场大火,从下午一直烧到晚上,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这是三大殿第四次被焚毁,也是紫禁城失火最严重的一次。


第五次,1680年, 康熙十八年,十二月三日,六位烧火的太监在御膳房用火不慎,导致火灾,大火从膳房烧起,一路烧毁后右门、中右门、西斜廊,然后烧毁太和殿,之后大火拐了个弯,将东斜廊、中左门烧掉。这是太和殿第五次被烧毁,也是清朝统治期间唯一一次太和殿被烧毁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宫殿装饰

三大殿的装饰都十分精美华丽,体现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和艺术水平。三大殿的屋顶都饰有脊兽(也就是屋脊上的各种动物形象),数量不等,太和殿最多有十个,中和殿七个、保和殿九个。这些脊兽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从前到后依次是:骑凤仙人之后,龙、凤、狮、天马、海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这些脊兽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寓意着吉祥如意、驱邪避凶。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太和殿脊兽

三大殿的外檐下都饰有金龙和玺彩画(也就是用金色绘制龙形和玺形的图案),内檐下都饰有沥粉贴金正面龙(也就是用沥粉做底色,在上面贴金箔绘制龙形的图案)。这些龙形图案都是五爪金龙,代表着皇权至高无上。

三大殿内部都设有地屏宝座(也就是皇帝坐的地方),太和殿内的宝座有台基,台基为七级台阶,金漆木雕龙纹宝座高踞在七层台级的座基上,宝座后面背倚雕龙漆屏风,宝座左右两侧陈设有太平有象高香几、用端香几,宝座前面丹陛的左右还有四个香几。

太和殿宝座

故宫三大殿:揭开千年皇权的神秘面纱

中和殿宝座

保和殿宝座

中和殿内没有高起的宝座台基,只在低矮的地平上陈设有漆宝座,宝座背倚漆龙纹屏风,前后两侧分别陈设有香筒、香几,宝座的地平下左右设有炭盆,地平前面设有四个高香几。保和殿内陈设宝座屏风的台基数要小于太和殿,为五层台台基,在台上陈设有霖金漆龙纹宝座及屏风,宝座两由近及远依次陈设有用端、炭盆和香筒。

保和殿五层台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