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22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9-15

图片

图片

106.阴

图片

“阴”本来写作“”,是形声字,小篆从“阜”部(即左阝),侌(yīn)声。表示山的北面。

推导提示:阴”的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天”。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阴天当然暗喽)

图片
图片

字义例释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愚公移山》)

阴暗

例: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暗中,暗地里

例: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

阴影,树阴

例: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识记方法 “阴”的本义是“山北或水南”(与“阳”正好相反),这里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故引申出“没有阳光,阴暗”。由此引申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暗中,暗地里”。

成语助记 柳影花阴(树阴) 阴(暗中)谋诡计 阴(没有阳光,阴暗)山背后

阳解阴毒: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寸阴是竞: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形容时间极其宝贵。

寸阴尺璧一寸光阴价值比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形容时间可贵 。

图片

图片

实词小故事

图片

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图片

107.再

图片

“再”是会意字,甲骨文为“鱼”字上加“二”字,表示两条鱼。后引申为“两次”之义。

推导提示:“再”是“两次,第二次”的意思(不要跟现在的“再”混淆)。 

图片
图片

字义例释



两次

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第二次

例: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识记方法 “再”是“两次,第二次”之义,不要与现在的“再”混淆。

成语助记 再(第二次)接再厉 东山再(第二次)

白骨再肉:白骨上再生出肉来。比喻起死回生。

一呼再喏:听到一声呼唤即连声应答。表示恭顺。

图片

图片

实词小故事

图片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图片

108.造

图片

“造”是形声字,小篆从“”部(即辶),告声(韵母相同)。表示走近、到……去。

推导提示:“造”有两个基本义:一是“到某地去”;一是“做成,制造”。由“到某地去”可引申出“到达某一境界”(到某地去的抽象表达)。 

图片
图片

字义例释



制造,建造

例:复造候风地动仪。(《张衡传》)

到……去

例:径造庐访成。(《促织》)

制定

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形成,建立

例: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期,时代

例:满清末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识记方法 “造”有两个基本义:一是“到某地去”,一是“做成,制造”。由“到某地去”可引申出“到达某一境界”(到某地去的抽象表达)

成语助记 登峰造()极 闭门造(制造)

向壁虚造: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图片

图片

实词小故事

图片

太宗年间,魏征造(……)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图片

109.知

图片

“知”是会意字,小篆右边是“口”字,左边是“矢”字(像箭,表示疾速),合起来指谈话中思维敏捷。“智”的本字,表示智慧。

推导提示:“知”的本义就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图片
图片

字义例释



知道,懂得

例:温故而知新。(《论语》)

了解

例: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识

例: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同“智”,智慧

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管理

例: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识记方法 “知”的本义是“知道,懂得”,知道多了当然就有“知识”,变得聪明即“知识丰富、见解高明”(后写作“智”)

成语助记 知(了解)己知彼 知(相知、理解)遇之恩

乐天知(知道)命 恬不知(感到)耻 妇孺皆知(知道)

格物致知(知识) 知(认识,了解)人善任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

图片

图片

实词小故事

图片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图片

110.致

图片

“致”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夊”部(表示送),从至(表示到),至声。表示送达、送到。

推导提示:“致”的本义是“给予,送给,献出”。引申出“导致”。  

图片
图片

字义例释



达到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送到

例: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淮阴侯列传》)

表达,表示

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招来,引来

例:以致天下怨谤也。(《答司马谏议书》)

获得,得到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致使,导致

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

情致,情趣

例: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尽,极,特别

例: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识记方法 “致”的本义是“送达,送到”,引申出“导致”。

成语助记 专心致()志 格物致(取得)知 淋漓尽致(达到) 宁静致()远 闲情逸致(兴致)

悬车致仕 :指告老引退,辞官家居。

临危致命: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图片

图片

实词小故事

图片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图片

图片

未完待续

图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感恩遇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