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露金风报素秋——中国近现代书画臻选于8月26日开拍

 仙山飞鹤A 2023-09-15

图片


玉露金风报素秋

中国近现代书画臻选

拍卖时间

2023年8月26日


【作品索引】

作品1:康有为《书法》

作品2:张大千《荷》

作品3:林散之《书法》

作品4:李可染《清漓图》

作品5:郭沫若《书法对联》

作品6:朱屺瞻、应野平、唐云、王个簃、陆俨少《百花齐放》

作品7:沙孟海《书法》

作品8:溥   儒《山水》

作品9:宋文治《书法对联》

作品10:宋文治《双鱼吉庆》

作品11:吴石仙《山水》

作品12:钱松嵒《园瓜秋硕》

作品13:冯   远《 人物四条屏》

作品14:谢稚柳《国画廊

作品15:谢稚柳《花卉

作品16:谢稚柳《书法

作品17:何家英《人物》

作品18:黄永玉《莲池》

作品19:黄   胄《双犬

作品20:黄   胄 《赛牛图》

作品21:叶浅予《人物》

作品22:王个簃《花卉》

作品23:陈半丁《花卉》

作品24:茀之《花卉》

作品25:黄君璧《山水》

作品26:马   晋《花鸟》

作品27:陈之佛《花鸟》

作品28:郭味渠《花鸟》

作品29:济众《高山幽居》

作品30:齐良迟《花卉》

作品31:娄师白《大寿》

作品32:吴启中《猛

作品33:王乃壮《花鸟》

作品34:王明明《屈子行吟图》

图片
坤厚地德,
庶物繁息,
平康正直。
图片

Lot 001

康有为 |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109×33 cm

题识:康有为

钤印:南海康有为印

RMB 33,000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抱璞含真

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康体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迥然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也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这是他的别开生面处。至于线条张扬带出结构的动荡,否定四平八稳的创作,也是清代碑学的总体特征表现。

图片

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对联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饶有汉人古意。也有人认为这是表面上虚张声势的火气。

图片

潘伯鹰先生评说康有为的字“象一条翻滚的烂草绳。”认为康有为线条没有质感,滥用飞白,显得很虚浮。康有为在笔法上力倡圆笔,反对方笔,这是造成他笔法单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常常起笔无尖锋,收笔无缺锋,也无挫锋,提按不是很明显,线条单一,缺少变化。粗笔时见松散虚空,不够凝敛紧迫,当是一病。

图片

用墨上缺少变化,表现形式不足,起笔饱蘸浓墨,行笔中见飞白,仅此而已。从他的中堂作品来看,章法方面落款常有局促之意,这是对帖学否定所致,实质上他早年日课,还是以欧虞为主的。

图片

康有为的书法理论,集中在一点就是“尚碑”,在他的书法论著《广艺舟双楫》主张以碑代帖,影响深远。他自己更是这一理论的实行者,他的字,一反清代文人通行的“馆阁体”,以北魏碑刻为师,创造性地开拓出有别于时俗的另一条道路。康有为自己率先垂范,他的字后来被人称为“康体”,特征极为醒目,体势开张,中上部分收紧,下部笔画敞开,结体略有左高右斜之势,雄阔恣肆,苍颜生涩,熔古吞今。一眼望去,满纸大气磅礴,不可一世。康有为的书法理论和书法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片
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
独向天涯寻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
图片

Lot 002

张大千 | 荷

立轴  设色纸本

135×68 cm

题识:辛卯秋日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 大千居士

RMB 153,000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

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

张大千是总所周知耳熟能详的全能型画家,在山水、人物、花草、鱼虫等方面皆有造诣,他画的荷花,尤为使人喜爱。说到张大千想必大家都知道,齐白石画虾,而张大千独爱荷花。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画,无所不精。尤其对花鸟画中的荷花画这一块情有独钟,笔下朱荷、粉荷、黄荷、白荷、墨荷、金碧荷也是应有尽有。

图片

1933年,张大千的《金荷》被法国政府购藏。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光”。1949年,张大千为毛泽东主席画《荷》,由何香凝转至北京。张大千一生之所以爱画荷花,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爱荷花,爱荷花的品质高洁。由于爱荷花,因而也爱种荷花。

图片

在张大千的创作中,荷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创作样式。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张大千爱荷,赞其高洁,蕴含隐逸绝尘与清雅不俗。每迁居一地,必亲手植荷,朝夕观察,是故得以长期牢牢地将荷之神韵与情趣,捕捉在其笔下。君子之风其清穆如,张大千爱荷,赞其高洁,蕴含隐逸绝尘与清雅不俗。每迁居一地,必亲手植荷,朝夕观察,是故得以长期牢牢地将荷之神韵与情趣,捕捉在其笔下。

图片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将近一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临摹研究古人作品。经过晚年的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这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泼墨技法的基础上,融汇西方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成了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张大千在画荷花时,也是堪称一绝。他作画兼工带写,水墨淡彩的荷花最有成就。他取几株迎风怒放的荷花,以较为工整的线条勾出并施以淡彩,荷花周围的荷叶则以泼墨挥扫而出,粗矿而大气,与荷花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张大千之所以爱画荷花,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花与书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说:“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荷也自然画不好”。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画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张大千不仅荷花画得好,就连题字和钤印都非常给力,诗、书、画、印浑然一体。张大千欣赏荷花犹如欣赏美人,能将那些不易察觉的幽韵尽收笔底,他笔下的荷花好似不施脂粉的绝世美人,静静绽放,风情万种让人沉醉。 

图片

荷花颇适合于没骨。先用浅红色组成花形,再用嫩黄画瓣内的莲蓬,跟着即添荷叶荷干,叶是先用大笔蘸淡花青扫出大体,等色干后,再用汁绿层层渲染,在筋络的空间,要留一道水线。荷干在画中最为重要,等于房子的梁柱,画时从上而下,好像写大篆一般。要顿挫而有势,有亭亭玉立的风致。如何画大幅,干太长了,不可能一笔画下,那么下边的一段,就由下冲上,墨之干湿正巧相接,了无痕迹。干上打点,要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

——摘自张大千《没骨花卉》



图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图片

林散之 《书法》 136×34cm

图片

Lot 003

林散之 | 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136×34 cm

题识:八十四叟林散之

钤印:林散之印

RMB 25,000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图片
泼墨山水似游龙,涂涂塌塌势如虹。
丹青妙笔神工画,万里江天一卷中。
图片

Lot 004

李可染 | 清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67×44 cm

题识:一九七二年夏日在阳朔得稿遂重写之可染 时在北戴河紫藤宝舍

钤印:可染

RMB 52,000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是中国山水画大家。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图片

人大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在上世纪90年代发表过观点:他认为,“李可染的画是当代一个高峰,但和前代比,他又是一个低峰。”李可染当年的名言是“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陈教授认为,可染的传统功力有一定基础,但书法、线条的火候远未达到黄宾虹、齐白石的大师地步。尽管如此,李可染仍达到当代大师的地位。这在于他能避开自身的传统训练不足,发挥自己的西画所长,用中国笔墨表现西方的素描以及伦勃朗的“黑中透光”的风格。

图片

李可染确实做到了技法、技巧上的科学化,他甚至把一幅画中最亮和最暗的光色度用1度到10度来精确区分,他自己常说的画山水可以画一周,也可以画十天半月,用毛笔在宣纸上反复皴染,如潘天寿所说的李可染的“搨搨画”,他在创作上强调“三日一山,五日一水”的“意匠经营”。

图片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图片

李可染的山水作品经历了由单纯到丰富,再从丰富重返单纯的过程,他在“师古人”和“师造化”之间,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打造着属于自己的笔墨结构和画面语言。他笔下的山水,浓淡之墨层层积染,使通幅画面幽深静谧而又声色并茂,再施以浓丽之绿色,仿佛一抹雨水洗涤过的清香扑鼻而来,夹杂着浓浓湿气,宛如一曲清唱响彻林间,赏之令人豁然畅怀。

图片

李可染从小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根据自己的感受创立了现代山水画的新模式。他引进西方绘画中写实、光照等特点,以西润中,给中国画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新的发展路线,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另一个艺术高峰。李可染的山水画中国最常用“积墨法”来表达山水画事物的复杂、丰富的层次、空间的深远。李可染通过对自然进行长期的观察写生,逐渐创新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他在画面中弱化了线条在传统山水画中的地位,把画面中的水墨渲染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把西画的明暗转换成了墨色层次,墨色明度差异凸显出景物的空间层次,由此塑造出具体山川形象的体感与量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李家山水”。

图片

他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之间创造了李家山水的独特面貌,为中国山水画注入了一种新的审美形式。他临摹古人作品,学习传统的绘画技法,但不拘泥于传统,既吸收传统精华又以自然为本,把山水画从临摹古风转变到了积极入世的写生创作状态。李可染把握了结构之美、笔墨之美、厚重之美、空间之美,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化和未来走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片
江山如画,
琼江碧秀。
图片

Lot 005

郭沫若 | 书法对联

镜心 水墨纸本

126×33*2 cm

题识:一九六五年初夏郭沫若

钤印:郭沫若

RMB 30,000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开锋转向 逆入平出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

图片

在中国文联1963年迎春联欢会上,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9世纪 20年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他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图片

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图片
何处一声天下白,霜华晚拂绛云冠。
五陵斗罢归来后,独立秋亭血未乾。

图片

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图片

Lot 006

朱屺瞻、应野平、唐云、王个簃、陆俨少(合作) | 百花齐放 

镜心 设色纸本

137×68 cm

题识:一九七八年秋九月时在宾馆小集杭人唐云并题屺瞻 应野平 陆俨少 王个簃

钤印:大石翁 屺瞻 陆俨少 个簃

RMB 30,000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应野平(1910年—1990年),幼承家学,喜爱绘画,16岁后专攻山水。初学王石谷、王鉴,后师石涛及宋元诸家画风。1949年前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所作笔墨苍润拙朴,格调清新明快,画面气韵生动。1988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等;擅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唐云(1910年—1993年)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王个簃(1897年10月20日—1988年12月18日),原名能贤,后改名贤,字启之,号个簃,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

陆俨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陆俨少先生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

图片



图片
料知社酒如泥醉,
南北高峰作印看。
图片

Lot 007

沙孟海 |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91×31 cm

题识:沙孟海

钤印:孟海

RMB 22,000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错综变化 自成格局 

沙孟海先生是20世纪书坛宗师和著名学者。他积80余年功力,精心翰墨,着力学术,成就卓著。先生一生在古典文学、史学、考古学、金石文字学、书法篆刻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硕果累累;他那雄浑郁博、刚健外扬、震撼人心的“沙体”书法,更是独步当代书坛,尤其值得我辈学习和研究。

图片

沙孟海最为后世所知与认可的,当数他的榜书。榜书,古称署书,即题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来把招牌、匾额、摩崖、碑石上的大型字,统称为“榜书”。沙孟海“榜书第一”,其大字用笔横扫,出入自如,结体险劲逼仄,构成上点、线、块、面对比强烈,空间感、现代感极强。从欣赏角度来看,沙孟海书法特别重“势”重“力”,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榜书和摩崖大字上。

图片

沙孟海擘窠大字在书法界独占鳌头,其风格由秀逸儒雅到浑厚华滋最终归于古拙朴茂,一如草木之由春之绚丽多姿到夏之煊赫灿烂而人于深秋的豪迈深远最终归于冬之空旷无际。

图片

结字的斜画紧结,不主故常;用笔的侧锋取势,迅捷爽利,锋棱跃然;线条的浑厚朴拙,于纵横之间任其自然,令人羡叹不已。董其昌云:“渐老渐熟,渐熟渐离,渐近于平、淡自然,而浮华利落矣。姿态横生矣,堂堂大人相独露矣。”

图片

晚年沙孟海“人书俱老”,尤精行草书,虽然保持原有的斜解构书的风貌,但对比更为强烈,用墨更趋浓重,苍老、生辣、遒劲,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沉厚,卓然成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海内榜书,沙翁第一”。



图片
十月江南未陨霜,青枫欲赤碧梧黄。
停桡坐对西山晚,新雁题书已著行。
图片

Lot 008

溥儒 |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99×39 cm

题识:心畲

钤印:溥儒之印 心畲

RMB 41,000

爱新觉罗·溥儒(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秋光山色 疏逸高旷 

溥儒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擅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图片

溥儒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画面笔意疏逸高旷,简远淡雅,气象万千。正是画如其人,可见笔笔皆是先生思想胸次之自然流露。在他的丹青里诗词中,我们读到的是高逸的笔墨,醉美的风光,更是他对生命的一份恬淡与豁然。

图片

溥儒的山水画应始于他在北京西山隐居之时。他在《自述》中说:“余居马鞍山,始习画。余性喜文藻,于治经之外,虽学作古文,而多喜作骈偭之文。骈俪近画,故又喜画。当时家藏唐宋名画,尚有数卷,日夕临摹,兼习六法及论画之书。又喜游山水,观山川晦明变化之状,以书法用笔为之,逐渐学步。时山居与世若隔,故无师承,亦无画友,习之甚久,进境极迟,渐通其道,悟其理蕴,遂觉信笔所及,无往不可。初学四王,后知四王少含蓄,笔多偏锋,遂学董、巨、刘、马、夏,用篆籀之笔。始习南宗,后习北宗。”

图片

故而溥儒的山水画深得南北宗之妙,既有北宗的峻厚气骨,苍劲传神;又有南宗的明秀风韵,为时人所重。溥儒所画山水,不仅以浅绛山水见长,“青绿山水”、“界面楼台”均神妙非凡。用笔细秀,墨色相融,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山清水秀,雅逸绝伦。

图片

笔迹劲峻活脱,少作墨染,山水中并综合有人物、建筑、树木、浩瀚的水面,构图奇就,设色淡秀,充分利用线来钩摹。所画动物、草虫、禽兽神采生动自然,有天趣,自成风范。也许是四王的笔墨图式太过程式化,溥儒后来由四王转向了南宋的马远夏圭。溥儒早期的山水画,也是以临摹宋人山水居多。宋人的山水画多表现北方的景色,山水偏重形理而注重笔线。当时北京的名士画家,每每提到溥儒,皆推许说:“惟有心畲出手惊人,俨然马夏!”可见溥儒的绘画功力非凡。

图片

溥儒山水之面貌并没有如同清朝大多数宫廷画家一般,面貌单一,而是笔墨色较自由,颇为信手。其树木笔法分明,山石描绘轻快率意,多侧锋短弧,顿入提转,疏则朗秀,密处也不失潇洒。溥儒论画之笔墨时也曾自言:“顿笔妙者,起伏轻重,已分明晦,稍加渲染,足矣。”



图片
山色空蒙雨亦奇,
天真流露即文章。
图片

Lot 009

宋文治 | 书法对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33×28*2 cm

题识:娄江文治书于石城

钤印:娄江宋文治

RMB 12,000

宋文治(1919年—1999年),现代画家。江苏太仓人。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图片
斑斓体色丽鱼娇, 灿烂神仙小吻姚。
雅态婀娜情妩媚, 淑姿嬿婉韵妖娆。
图片

Lot 010

宋文治 | 双鱼吉庆

镜心 设色纸本

82×39 cm

题识:乙丑三月游玄武湖公园写生 文治制

钤印:文治书画

RMB 23,000

著录1989年出版著录中国友谊出版有限公司,《丹青绘:中国书画选》。

图片

宋文治(1919年—1999年),现代画家。江苏太仓人。早年从张石园学习山水,后得陆俨少指授并拜吴湖帆为师。曾任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等职。

宛若惊鸿 飘若神仙 美得出尘脱俗

宋文治擅山水画,从事画艺初期由《芥子园画谱》、清初“四王”入手,笔墨精妙,品味高雅,继而又上溯明、元、宋笔墨韵致,兼学南北诸家。曾得朱屺瞻、陆俨少二老指点,又从张石圆、吴湖帆学画,得见大量名家真迹,心摹手追。

图片

特别是在解放后他开始背起画夹走向自然,广师造化,进一步融合诸家诸法,致力于探究以传统笔墨表现新时代风貌,历二万三千余里,创作出大批讴歌祖国山河的,融入新时代特点和现代人感情的山水画。

图片

五十年代起,开始深入生活,探索推陈出新,坚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游历名山大川,外师造化,内得心源,不断锤炼笔墨,开阔画境视野,继续以传统水墨写意笔法表现时代风采。

图片

他以典雅独致的审美观念和笔触生动地描绘黄山、庐山、长江等,作品构思精巧严谨,笔墨苍劲凝练,画风清新秀润,气势雄放宏大,意境深邃隽美。特别是他的江南风情画作因为清丽典雅、个性秀逸明快而独标一格。

图片

宋文治喜欢神仙鱼,也为此画了不少神仙鱼的作品,其画风甚为简洁利落,干净清透。画面设色清新秀润,意境深選隽美。尤其是神仙鱼腮下的两条长须,特别飘灵动,尤为引人注目。 




图片

Lot 011

吴石仙 |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04×97 cm

题识:庚戌秋日白下吴石仙

钤印:吴庆云印

RMB 30,000

吴石仙(1845年—1916年)名庆云,字石仙,后以字行,晚号泼墨道人。上元(今南京)人,流寓上海。中国近代海派画家。吴石仙擅山水,山水气势雄厚,丘壑幽奇,初不为人重,既赴日本归,乃长烟雨法,墨晕淋漓,烟云生动,峰峦林壑,阴阳向背处,皆能渲染入微。故其晦明之机、风雨之状,无不一一幻现而出,此盖参用西法,别出机杼,故在当时有耳目一新之感,尤为沪上粤商所喜。




图片

Lot 012

钱松嵒 | 园瓜秋硕

镜心 设色纸本

96×46 cm

题识:钱松嵒八十岁作于南京

钤印:

RMB 23,000

钱松喦(1899年—1985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杨巷镇湖墅村,又名松岩、松喦,曾用名喦庐主人。是当代中国美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其代表作品被认为是重要的江南文化符号。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艺术顾问、江苏美协名誉主席,江苏国画院院长,后任名誉院长。

 浑厚华滋 骨力含蓄

钱松喦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中国画的创作,生活同样是最主要的。要反映现实生活,没有现成蓝本,创作的方式方法,和过去完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更有其必要性。”

图片

钱松喦将这一创作宗旨,贯穿在他一身的中国画创作之中,在他写情悦性的花鸟画直观和彻底。他以山水画的构图方式来架构创造自己的花鸟画,参照实物来写生,物象朴实而平和。在他的笔下蔬果小品、瓦壶、竹筐、菊花、梅花及小鸟、小猫等小动物,皆造型生动、形态鲜活、生动逼真,形成了不生搬古人也不同于一般花鸟画家套路的新风格。

图片

他强调物象的真实感和新意,以自己的笔墨方式来抒写物情意趣。他有明确的绘画主张和指导思想。他说:“真实的画才能打动人,要画出打动人的画,必先自己具有真实的体会和具有劳动人民的情感……近年来,我的艺术实践方式,是看看,想想,画画,画画再看看,再想想。把生活与创作都联系在一个'想’字上……今天讲,'造化’应该指新时代的生活,'心源’应该指有新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有伟大的抱负、伟大的风度,笔墨才可能迥然不凡。

图片

即使是一幅抒情小品、一花片石,也可以从小中见大,画外有画。即使是一幅平凡的山水画或花鸟画亦能画如其人,从笔墨中窥见作者的个性品格,这由于画是思想意识的产物。时代精神不能从画中刻舟求剑。

图片

'推陈出新’的'新’主要以时代精神为标准。”在这种新思想、新意识指导之下,笔墨虽然还是传统的,但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在题材和内容上追求所写物象的真实感,因此,作品的气息格调都呈现出一种新气象。




图片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图片

Lot 013

冯远 | 人物四条屏

软片  设色纸本

100×34*4 cm

题识:冯远

钤印:冯远

RMB 40,000

冯远,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苍穹之下 表象之上

谈及当代中国人物画,冯远先生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他以丰富的学识、阅历、修养拓宽了想象视野,更以扎实的绘画技术奠定了艺术根基,通过从量变到质变的创作实践,成就了人物绘画独立性的语境。尤其是他在历史人物绘画的过程中,在浪漫与想象空间中植入对现实的希望。无论是梦幻或理想上的超越,都是建立在对人物画全新的解构体系上,给艺术发展赋予一种启示意义。他以凝练的笔触、多元化的笔墨语言,写实兼具意象,精致裹挟抽象,意在博采古今技法之所长,创建一种新颖独立的语言程式。

图片

事实上,中国画如果缺乏想象力,以平白直叙的画面呈现,作品就会透露出浅薄之见,无任何新意可言。绘画艺术是视觉想象的延续,作品从某种程度能达到丰富性,离不开拓展和延伸想象的意识,缺失了想象的画面,所谓的丰富即为杂乱。冯远的人物绘画,从理论上追随了传统而又再造新意,他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创作观念,并不是重构人物画的核心审美,而是既遵循传统路径,又在传承的基础上借助想象突破到一个高度。这种高度表现在建立新的绘画语境,塑造出人物的维度和空间感,尤其在视觉效果上呈现一种宏大的意境。

图片

读冯远的人物画,就如清代王昱所言:“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恰恰是冯远对人物的塑造,突破了王昱的“是为非法之法”,而是在法度框架内扩展开的一种笔墨技巧,去弥合在法度之间缺失的理论根据。所以,他对人物构建与创新更具有多样的表述方式,他的绘画带有某种理想的超越性,因想象力和构建的绘画模式,体现了他博学与审美上的前瞻性。

图片

冯远师承著名画家方增先,因受“新浙派人物画”的影响,多以素描的笔触融入到积墨法中。而应用在人物绘画的表达上,他又跳出师承的关系,把人物画塑造出了更深层的意象空间。他企图捕捉“神韵”般的精神面貌,追求一种从神似到妙似的意趣。从艺术史的角度去看中国画发展,往往决定画家历史地位的不是技艺高低,而是取决于能否重塑审美意识,能否给后来者起到引导价值,甚至倡导一个时代的宏大绘画模式。

图片

20世纪中期,中国画引入了西式的写实风格,激活了绘画艺术与创作情绪,随着各种流派的泛滥和发展,那些借创新模式蛰伏进艺术的探索范畴,搅动起了书画界的乱象丛生。在错综复杂的流派纷争中,也触发了艺术创新的热情,但写实与写意、具象和抽象困扰着创作,成为一道难以破解的局面。

图片

冯远的人物画恰恰是让独立性笔墨注入其中的“润滑剂”,他以历史的时空感和对人物画的理解与创造,清晰地展示出一种理想和使命感。就冯远的人物绘画艺术而言,他在强调“神韵”的前提下,注重细节表达而又主次鲜明。他注重于精神面貌的表现,凝练在人物与环境的相互观照之间。

图片

从笔墨语言的独立性看,在传承新浙派的理念实践中逐渐创立个性语言,其间他以深厚的学养为支撑,在技艺上具备了精湛与超前的态势,因此能够成为当代人物画上的领军者。从宏观的视角看冯远的人物画,他以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图去表达在笔墨语言和形式上的独立性,他又以创建性的叙述方式突破人物与时空的局限。

图片

他多以悠远而开阔的创作面目展现,在延续传统艺术的变革中,让作品追随历史潮流,以高度的思想性去表现时代的审美意境。他用精妙和纯熟的绘画技巧去改变传统理念,让技法和笔墨去服从形象上的结构质感,进而着力在“传神”的面目上表达人物精神。他能够独辟蹊径却不引起非议,因他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能够让笔与墨间的相互协调形成态度,注重传神又观照人物情感。从他的绘画实践可以感受到,在表达人物个性的绘画路径中,没有深厚的功力就难以确立独特的语境。

图片

冯远对人物画的把握不依靠具象而为,始终醒悟在“拘于形似位置,则失神韵气象”的观念上,在对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中,以“神韵”和“抒情”的绘画方式去创造意境。他经常打破叙事性的创作空间感,从而构架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宏阔场面。

图片

他对人物画语境的探索尤为关切,清代唐岱曾有云:“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冯远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尽显“纵横万里之势”。


图片

Lot 014

谢稚柳 | 中国画廊

立轴  水墨纸本

84×25 cm

题识:谢稚柳

钤印:壮暮翁 稚柳

RMB 12,000

谢稚柳(1910年—1997年6月1日)江苏常州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


图片
寒圃萧萧雨气收,敛房障叶似凝愁。
情知边地霜风恶,不肯将花剩占秋。
图片

Lot 015

谢稚柳 | 花卉

立轴  设色纸本

71×45 cm

题识:稚柳

钤印:壮暮翁 稚柳

RMB 33,000

谢稚柳(1910年—1997年6月1日)江苏常州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

落墨赋彩 酣畅淋漓

“谢稚柳是一本书”,史学家、书法家王蘧常曾给出过这样的评价。纵观谢稚柳的一生,能够做到将书画鉴藏、书法、绘画、史论、诗文集于一身又融会贯通的大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可以说也是寥寥无几。

图片

谢稚柳的绘画,没有名师传授,属于自学成才。他初学明代画家陈洪绶,早年书画一副老莲作派,后由此上溯到宋代绘画,画风一变。继而又着力五代的董源、巨然,下行至元明清诸家,与张大千去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画风再一变,由工笔细写转向豪放写意,色彩由淡雅转向浓烈。

图片

谢稚柳的绘画艺术取法古远,眼界宽广,在当时的画坛中甚为罕见。尤其是他的全景山水与工笔花鸟,包括60年代末始创的落墨花鸟、山水等,造型严谨,笔墨精妙,色彩典丽恢宏,画面温婉雅丽,深具中国传统文人画风骨。

图片

谢稚柳晚年画得最多的一种花卉便是芙蓉花,常作画芙蓉赠送友人。他笔下的芙蓉花,落墨赋彩,挥洒自如,仿佛美人初醉。其既有明代青藤白阳的逸笔墨韵,又具文人雅士的书卷气,当可为绘写芙蓉花之楷模。谢稚柳善于用绿色和粉红色,因而他笔下芙蓉独具特色。绿叶绿得沁人心脾。粉花红得浸润人心。

图片

这就对笔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谓笔法,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要配合所描绘的对象,笔的变化,就很复杂而需要变化,需要粗的、细的、狭的、阔的、横的、竖的、劲挺的与柔和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从个别的到总体的,所谓一切的技法,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形态”。


图片

Lot 016

谢稚柳 |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84×35 cm

题识:稚柳

钤印:壮暮翁 稚柳

RMB 12,000

谢稚柳(1910年—1997年6月1日)江苏常州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



图片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图片

Lot 017

何家英 | 人物

镜心 设色纸本

102×69 cm

题识:何家英

钤印何 家英

RMB 30,000 

何家英,1957年出生于天津;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天津画院名誉院长、天津美术馆名誉馆长。

平凡中的不凡之美

何家英自幼习画,相较于同龄人对于漫画卡通等画册的喜爱。中学时候的何家英却对水墨中国画情有独钟并为之痴迷。此后黄胄的水墨人物画册成了他不离手的临摹佳本。在何家英的水墨人物画中,那洒脱洋溢的笔触线条以及淋漓尽致的着墨之处,仍能看出黄胄作品风格对他的深刻影响。

图片

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关表现女性的题才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当代女性可以说是何家英惯用的题材。他自己也曾说过:“我的画,偏重于女性描绘。”这种题材很难画,因为很容易让作者和读者堕入一种思维定式:把女人当美女看。何家英在创作中特别警惕这种概念化、俗气的倾向。

图片

他在创作中非常注重“求异”,认为创作必须要“充分刻画,从外在形象到精神气质,体会其微妙之异”。而且,“必须要赋予对象以我的思想、感情、格调,这才是我的画”。他所描绘的对象无论是风韵犹存的少妇,还是纯情少女都一样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形体轻丽、恬静,线条流畅,色彩清雅、明朗,温柔而富有情感。取得了写意与工笔结合的趣味。

图片

他的写意画也从工笔画中派生而出,并继承吸收元人文人山水画的笔墨与品质,形成了富有诗意的小写意画风,成为何家英艺术中的另一组成部分。他的人物画,深刻的影响和引领了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与典型范式,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营造了一个个真诚细腻、恬静安然、巧思妙幻的氛围,塑造了一个个清丽莹洁、朝气勃发、娟秀娴雅的形象。



图片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

图片

街头风雨报重阳,菊正芳菲酒正香。

横翠客来开晚霁,莲池月出漾天光。

尘消西接青山近,霜冷南飞白雁忙。

此日放怀君莫讶,牛山曾笑泪沾裳。

图片

Lot 018

黄永玉 | 莲池

镜心 设色纸本

136×22.5 cm

题识:甲戌永玉

钤印:黄永玉

RMB 31,000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2023年6月13日),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版画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图片

(黄永玉落款)



图片

Lot 019

黄胄 | 双犬

软片 设色纸本

57×37.5 cm

题识:黄胄一九八五年

钤印:黄胄之印

RMB 23,000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图片

Lot 020

黄胄 | 赛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44×36 cm

题识:黄胄客壬戌年

钤印:黄胄摸索

RMB 40,000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满堂牛气

黄胄先生以画驴著称,殊不知他也特别爱画牛。因为黄胄先生是属牛的,所以他笔下的牛就更添了一份与生俱来的灵动。

图片

黄胄主张“必攻不守”,以速写起家,给中国画坛开创了一代新风。其最主要的成就是突破了为主题而主题、为典型而典型的绘画语言的限制,以表现一种新鲜的、活泼的生活或发现;而在画法上,他又创造了一种激情奔涌、无拘无束的艺术语言。

图片

黄胄画牛,多为憨厚老实的水牛。说来有趣,“水牛”虽然作为黄胄八十年代江南写生的代表题材,可是黄胄将这一物种归于笔下的过程,却付出近乎二十年的艰辛与期盼。相比黄胄年轻时在陕西常见的关中黄牛,江南的水牛群居散养,常有渡水嬉戏的“福利”,其形态丰富多样,非常适于入画。

图片

自此之后,各类水牛题材的画作开也始大规模出现在黄胄的笔下,在江南无数次的观察研写之中,黄胄对于水牛的骨骼结构、笔墨渲染的规也律从“不能成画”变为了如指掌。

图片

黄胄先生的巨幅绘画作品完美呈现了黄胄在人物画、动物画两方面的高深造诣,展现了其深刻入微的观察能力,深厚精绝的笔墨功力,生动准确的造型能力以及对于恢弘场面强大的控制能力,足以代表黄胄一生绘画创作的最高艺术水准,是这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为后人、为中国留下的不朽杰作。



图片

Lot 021

叶浅予 | 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68×44 cm

题识:浅予 一九七七

钤印:叶浅予

RMB 22,000

叶浅予(1907年—1995年),出生于浙江桐庐,是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受家庭及民间艺术熏陶,自幼喜爱绘画。早年从事过广告、书籍插图、染织设计、舞台布景等工作。叶先生一生关注时代和民族命运及生活,并绘之于纸上。其成就尤以漫画、中国画和速写为最。

美人画中来

叶浅予采用敦煌绘画的重彩方式表现舞蹈人物,形成了他浓郁热情的舞蹈人物画风格。叶浅予说,漫画家笔底针对丑,心目中有个美的理想在指导。丑极则美,由丑到美,漫画家是这样处理他的形象素材的。

图片

从叶浅予的舞蹈画中,我们能够隐隐约约读到他的美学认知。叶浅予从四十年代开始离开漫画,走向国画,长期专攻舞蹈人物画这一课题,画稿无数。他研究舞蹈人物的动态规律,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和优美动感的人物形象。叶浅予将传统绘画的以线造型发挥到极致,形成了炉火纯青、传神写意的笔墨语言,许多作品堪称“以形写神、形象兼备”的当代典范。

图片

叶浅予早年的漫画针砭时弊,他用含蓄而具有个人造型审美特点的线造型语言将当下社会风貌和生活细节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正面的影响。水墨舞蹈人物作品更是传递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热爱,他用画笔记录下最真实和最富有张力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舞蹈的精髓和瑰丽。

图片

叶浅予把对现实的深刻体悟融于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把浪漫的抒情寓于率性流转的笔致之间。不管是面对现实生活,还是面对戏曲舞蹈,他那挥洒恣肆、富于变化的笔锋总能切实恰当地把握表现对象的神韵。

图片

叶浅予的水墨人物作品用线轻巧灵动,造型高度提炼,人物的动势形象跃然于纸上。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物风貌的写照使其作品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平铺直叙,成为凝结一个时代气质的经典。他的作品承载着内在坚韧和不懈向上的人生格言,画中人物传递出生命的活力,线条语言的精神内涵蓬勃、生动。



图片
黄花院中忽日暮,

江城古道音尘绝。

图片

Lot 022

王个簃 | 花卉

立轴 设色纸本

96×47 cm

题识:己丑夏仲于沪上西郊献颂楼王个簃八十九年

钤印:个簃 王能印信

RMB 30,000

王个簃(1897年10月20日—1988年12月18日),原名能贤,后改名贤,字启之,号个簃,以号行。斋名有“霜荼阁”、“暂闲楼”、“千岁之堂”等。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曾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




图片

Lot 023

陈半丁 | 花卉

立轴  设色纸本

135×47 cm

题识:半丁老人

钤印:陈半丁 陈年

RMB 32,000

陈半丁(1876年—1970年),即陈年,画家。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拜吴昌硕为师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潇洒雅致 融汇南北

陈半丁花卉、山水、人物兼擅,以花鸟、山水画最为著名。陈半丁是“运古派”的高手,他“一方面研究古法不遗余力,一方面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务以古人成法,运以自然丘壑,加以个人的理想化,造成一种与古不背,却与古不同的,不即不离的绘画。”

图片

陈半丁的绘画,以花卉成就最大。他初学吴昌硕, 得其古厚、浑穆的金石之气。立足京城后,又结识了许多书画名家和收藏大家, 有机会观摩大量古代名迹,拓展了艺术视野。

图片

从而由专师缶翁、任颐, 转而上追宋元明清, 广为涉猎,从青藤、白阳、南田、扬州诸家,到乡贤赵之谦,无不潜心揣摩,精于借鉴。

图片

陈半丁的花卉,大致有大笔没骨、双勾填色、双勾白描等表现技法,尤以没骨写意与白描相结合最多, 线面结合,巧拙互补, 增强画面的对比和变化。

图片

陈半丁的花卉,承继了吴昌硕的风格,但在笔墨挥洒中较吴昌硕少了几分奇俊而多了几分雅致,少了几分重拙而多了几分灵动,少了几分苍遒而多了几分秀润。由大写意画风格转变为小写意画风格,陈半丁对吴昌硕浑厚雄强式画面加以调和,逐渐显示出个人化风格面貌。



图片

Lot 024

吴茀之 | 花卉

立轴 设色纸本

99×49 cm

题识:六三年癸卯初秋吴溪写于青岛

钤印:吴茀之

RMB 23,000

吴茀之(1900年4月26日—1977年7月26日),浙江省浦江县前吴乡前吴村人,初名士绥,改名溪,字茀之,号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号逸道人。以字行。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工诗文书画,精研画论及古画鉴赏。

图片

Lot 025

黄君璧 |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92×37 cm

题识:己亥初秋于白云堂 黄君璧

钤印:黄君璧

RMB 30,000

黄君璧(1898年11月12日—1991年10月29日)台湾著名画家,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

自成一格 气势万千

黄君璧有“兼容中西”之名。他早年曾学过西画,他的某些作品(如画云水)在构图、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画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还是传统绘画。  黄君璧为中国山水画大家,早年喜爱渐江,中年仰慕夏圭,对传统绘画下了很深的功夫。作品长于飞瀑流泉、风帆、霜林,笔墨氤氲,水意蒸融,苍劲有力,气势雄壮。

图片

黄君璧的国画造诣极深,蜚声中外。作为传统派的艺术家,他“与古为徒”、宗于传统,同时又勇于借鉴西画,并善于将传统的山水、苍翠云岩情趣与西画风景写生的意趣相结合。他的画既是那么传统和古穆,又是那样富有现代的写实感。

图片

黄君璧“以天为宗”,穷造化之幽微,并参以西画的透视方法。以明暗塑造形体,求真求实地表现山水的神韵,特别是云之气象,水之质感,云水之动感,更是其作品独具之特色。他献身教育七十载,桃李满天下,带动整个台湾地区艺术创作风气蓬勃发展。而于年近古稀之际,他开始赴世界各地畅游名山胜水,汲取自然精华,融入画中,所作之画,雄伟壮丽,气势万千,云山瀑布,自成一格,为世人所赞誉。

图片

黄君璧游历广泛,于名山大川中看真山真水,晚年亦“喜听泉声和鸟语,寻幽竟日不知还”,自道“生平最爱写云山”。他将自己对山水的喜好和感触形诸于笔端,把淡泊的心境寄情于林泉,故而其山水透露着平和宁静,有冲融闲逸之美。与溥、张相比,黄君璧沉稳朴厚,始终以平实的态度、涵容古今的奋求、苍拙的笔墨风格自立于艺术之林;晚年大量云海飞瀑之作,在表达个人漫步寻幽、云影自在之意的同时,也切近了现代城市受众的审美诉求,形成其融雅与俗、文人情怀与大众趣味为一炉的黄氏格体。

图片

黄君璧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全过程。他从学中国画之日起,就兼学西画,是一个通西画的中国画家。尽管在当今的台北画坛上,他仍被现代画派视为保守的传统画派的代表人物,可是在西方艺术界,他却赢得了“中国新古典派”(意为革新的传统派)的称号。

图片
小巧身姿灰褐衣,恋乡守土爱嬉飞。
风光檐下安巢筑,智慧眸中善意辉。

图片

Lot 026

马晋 | 花鸟

绢本

直径29 cm

题识:伯逸马晋

钤印:马晋之印

RMB 12,000

马晋(1900年—1970年),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1922年从金北楼学画,擅长画马,宗法郎世宁。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并工做风筝。解放前一直以卖画为生。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


图片

Lot 027

陈之佛 |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99×34 cm

题识:己三五年初夏雪翁于养真庐

钤印:陈之佛印

RMB 30,000 

陈之佛(1896年9月23日—1962年1月15日), 浙江余姚人。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先后在上海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等。

跌宕欹侧 舒卷自如

陈之佛工笔花鸟画有着极优美的艺术境界,他笔下的花鸟在形似之外,往往神采毕现,生意盎然,花枝摇曳,跌宕欹侧,舒卷自如,活泼的自然生趣尽收笔底。

图片

陈之佛在早年就对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关注五代、两宋的花鸟画,对元、明以来的墨笔花鸟画技法和风神也都加以深入地学习。吸收民族绘画中优秀的成分,对其他民族绘画中优秀的成分也兼容并收。

图片

积极引进色彩学、素描等现代绘画方法与绘画理念,将现代图案原理、造型原则、色彩规律等西方现代绘画知识用于工笔花鸟画的创作。陈之佛认为临摹、写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写生、观察是师法造化的生动,临习古人的名作是师法古人的经验。

图片

这些都是工笔画创作的必备前提。他认为凡画须能在对象中发现生命、表现生命,并真正能够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陈之佛以其花鸟画创作实践体证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气韵生动之妙谛,使中国古典的生命哲学在山光鸟性的描绘中得以传承、绵延。

图片

综览陈之佛花鸟画作品,可见出在其幽远的禅境中透露着活泼泼的生命精神。陈之佛善于在作品中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那欲飞的鸟雀,石上的清泉、林间的疾风常被捉入画幅之中。瞬间的形态,稍怠便会流失,这里面本身便包含着虚空永恒、物质无常的哲理,即使表现静态的作品,也并非死寂,而是静中有动,以动来反衬静。

图片

Lot 028

郭味渠 |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100×49 cm

题识:味渠秋晨清课

钤印:味渠

RMB 12,000

郭味渠(1908年—1971年),是我国现代著名花鸟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书画鉴赏家,山东潍坊人。原名忻,后改慰劬、味蘧、味蕖;曾用别号汾阳王孙、浮翁,晚号散翁;堂号知鱼堂(1941年齐白石题写)、二湘堂、疏园等。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喜爱丹青,曾随家乡画家丁东齐、刘秩东习画。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木炭肖像画、水彩画、油画。毕业后曾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美术教师。

图片

Lot 029

方济众 | 高山幽居

立轴 水墨纸本

136×67 cm

题识:一九八零年五月济众于曲阜

钤印:

RMB 15,000

方济众(1923年6月11日—1987年7月18日),笔名雪农,陕西省勉县武侯镇(原老城乡)方家坝村人,自幼学画,40年代随赵望云研习中国画,是“长安画派”重要画家之一。


图片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图片

Lot 030

齐良迟 | 花卉

镜心 设色纸本

115×74 cm

题识:丙寅始夏白石四子齐良迟于泉城

钤印:齐良迟

RMB 15,000 

齐良迟(1921年—2003年),字子长,1921年生于湖南湘潭,著名画家,系齐白石第四子。后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去世前为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研究室顾问、委员。



图片

Lot 031

娄师白 | 大寿

立轴 设色纸本

104×34 cm

题识:富翁门下娄师白作于首都

钤印:师白

RMB 13,000

娄师白(1918年6月2日—2010年12月13日),原名娄绍怀,曾用名娄少怀,字亦鸣,斋号老安馆;湖南浏阳人,1918年生于北京;194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美术系,专事绘画;生前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燕京书画社顾问,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名誉教授,北京人民对外友协理事,北京市政协委员。

鲜而不艳 雅而不俗

娄师白他全面继承了齐白石的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画作简练中有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娄师白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14岁就在齐白石先生家中学习诗、书、画、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长达25年之久。娄师白先生作品有齐白石风格,为“齐派”重要传人,善画花鸟瓜果,娄师白得其言传身教,全面继承齐白石艺术技法特色,并有所创新。 

图片

娄师白其作品表现笔墨 浑厚,意境清新,用色彩鲜而不艳、雅而不俗,给人以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之感。笔下不仅限于擅长花卉、翎毛、草虫和走兽,在人物山水画方面亦有其特色,并且能诗善刻,可称为当今有多面造诣的画家。

图片

此图很讲究,构思严谨,品相不错,十分清新和质朴。图中三个桃子占据中间,桃与叶子的比例,这种夸大的手法,借鉴了民间艺术。而他又能融文人画笔墨于民间趣味之中,使得这幅画既具有民间艺术生动活泼的特色、又具有文人画疏朗清新之气,达到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

图片

这幅作品中鲜艳欲滴的大寿桃均用没骨画法呈现,洋红和藤黄与墨色勾勒的叶子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洋红的桃子在他的笔下显得有笔意,有笔痕、有重轻、有浓淡。构图虽简率,但是颇具层次感,桃枝从右上侧伸出,笔墨苍厚老辣,显示出深厚的书法功力,墨叶纷披,亦苍润而富有变化,三个硕大的桃子以没骨法写出,西洋红与黄色的搭配极具视觉冲击力。


图片

Lot 032

吴启中 | 猛虎 

立轴 设色纸本

66×66 cm

题识:甲子年暮春启中

钤印:启中书画

RMB 10,000 

吴启中,1944年生。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后任《广东画报》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兼及油画。中国画《新区故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康有为》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广东画院一级美术师。



图片

Lot 033

王乃壮 |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50×48 cm

题识:乃壮

钤印:乃壮之印

RMB 12,000 

王乃壮,又名王洲,号静敛斋主,寒山稚子。浙江杭州人,1929年2月生。祖父王福盦为杭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幼承家传,酷爱书画。1947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画,194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得徐悲鸿、吴作人指导。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师、教授。60年代初又从李苦禅学习水墨大写意与书法,作品追求新意,具有粗犷浑厚、精致典雅、深沉耐看的风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华翰书画院院长、中国现代书法研究中心艺术顾问,台湾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图片

Lot 034

王明明 | 屈子行吟图

镜心 设色纸本

96×46 cm

题识:明明画于京华

钤印王明明印

RMB 20,000

王明明,1952年5月出生于北京,山东省蓬莱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六、第七、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