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上何事最遗憾?宋代这首哲理诗,短短28个字,句句都是人生憾事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9-16

人生于世,总是难免有遗憾。正由于种种的不圆满,才酿成了生命丰沛的滋味。

在诗人们的笔下,各种各样的遗憾被写得感人至深。

错过恋人的遗憾,是崔护笔下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爱人早逝的遗憾,是贺铸笔下的“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功名不成的遗憾,是辛弃疾笔下的“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友人不能相见的遗憾,是白居易笔下的“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但是,有没有人曾关注过日常生活中的“小遗憾”呢?

当然有,笔者最喜欢的当属北宋年间诗人陈师道的《绝句》: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快乐,可惜总是很容易便读完了;

遇到意气相投的朋友,希望能跟他经常见面,可惜却久盼不来。

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美中不足,经常与个人的意愿相背离,

想人生短短不过百年,又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唐诗爱写情,宋诗爱说理。

陈师道是北宋诗人,是苏门六君子之一,与黄庭坚同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他学诗尊杜甫,黄庭坚曾赞誉他“其作诗渊源,得老杜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

与杜诗风格最为相近的,多五言律诗,如“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格律严整,对仗精彩,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而这首小诗《绝句》,却写得清淡有味,富有理趣,是他诗歌风格的另外一个代表方向。

在这首诗中,陈师道以冷静的态度来捕捉细微的生活感受,并对其进行哲理性思考,以诗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书当快意”、“客有可人”,都是人生中宝贵的体验,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愉悦。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本书?初读便心生愉悦,想赶紧把它读完。这便是“快意”。一本好书,令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

但越是喜欢的书,越读越小心翼翼,舍不得将它读完,害怕再也无法遇到能和它一样给自己带来深刻感触的作品。

然而正如诗人所说的“读易尽”,书总是很容易读完的,待翻到最后一页,掩卷之后难免怅然若失。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一个人?相识便一见如故,谈起话来十分投契,越交往越觉得可心合意。心中十分希望能经常和他在一起,自由痛快地尽情畅谈。

然而可惜的是,每个人总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牵绊,越是期望时时相见的人,便越是难以相见。

这样的情绪对于陈师道来说,大概是经常遇到的事情,他在《寄黄充》一诗中,也曾表达了相似的意思“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陈师道因被视为苏轼余党,已被罢职归家五年之久。

他困居徐州,生计艰难,却不以为意,依然“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

每天陪伴在他身边的,是浩如烟海的万卷书,而期望能见到的知心好友们,却远在万里外。

当时黄庭坚被贬四川,苏轼更是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连书信都无法相通。魏衍和张耒虽然没有那么远,却也都有官职在身,无从相见。

诗人读到令自己快意的好书,也无法与好友们交流心得,只能一个人恋恋不舍地读完,其中的孤独与彷徨可想而知。

但诗人并没有沉浸于这样的情绪感受之中,而是对其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他用好书易尽、良友不来这两种最常见的遗憾,推出了“世事相违每如此”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是在失落失望之余的自我安慰,也是对所有怀抱遗憾的人的宽解。

《晋书·羊祜传》中有言曰“天下事不如意恒十居八九”,陈师道化用为“世事相违每如此”,南宋尤袤引申为“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都说尽了其中遗憾。

末句“好怀百岁几回开”乍读都是俗语,实则意出于《庄子·盗跖》篇: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

陈师道写诗主张要“无一字无来历”,即使那些乍读平淡无奇的文字亦是如此。他化用了庄子文中之意,熔铸前人成句而又不露痕迹,正是运用了江西诗派所提倡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手法。

既然看透了世间如意事少,遗憾却常在,便该将其当做最为寻常之事,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陈师道从个人的经历与感受中,提炼出了这样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并将其写进了诗中。

字字不写遗憾,却字字都是遗憾,令人回味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