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唐诗中的唐史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9-17

■刘英团

常华著《去唐朝:诗人和人世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是一部“史”与“诗”融合、“唐诗”与“唐史”互证、唐诗意境与历史情境对照的著作。平仄的韵律里,不仅讲述了波澜壮阔的王朝兴衰,还解读了诗人细腻笔触下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精神,以及历史大势里欲说还休的人生悲欢。

著者并不专注于对唐诗兴盛的背景、原因等问题作出系统的、有新意的论述,而是力图用情感丰沛的诗歌来表述客观冷峻的历史。由此,该书既从时代人格和诗歌内容(或形式)上考察、评价唐诗隆盛变迁等问题,又从唐诗的兴盛与衰颓中比较清晰地勾画出唐朝政局的历史演变轨迹。

诗以言史,史以入诗。史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唐诗与唐史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在唐诗中读唐史,与史相佐证,可以补史之不足。正如著者所言:“唐朝,唐诗,一个是历史,一个是文学,两条线索始终盘根错节,相伴而生,从来就不是两条平行线。”唐诗之所以代表中国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是长期的历史环境造就的结果,“这实是历史的自然发展,在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的必然结局,只是因为有了初唐统治者的'大治’,并与历史的脚步应合相伴而生的”。《去唐朝:诗人和人世间》抛开纷繁的后记文史,仅从“原滋原味”的唐诗中就可以领略盛唐的人文精神、雄浑豪迈的高远境界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看到当时社会的真实状态。因为,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任何社会都会有其代表性的文学。所以,一部《全唐诗》,也是一部细致入微的“全唐史”。

唐人离不开诗,诗是他们思想和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抽离了诗,那么大唐的精彩恐怕就丢失了一半”(闻一多《说唐诗》)。在《去唐朝:诗人和人世间》中,我们遇见了徘徊在“仕”与“隐”、“醉”与“醒”之间的王绩,也遇上了“月光里的骑士”李白和他眼中的“安史之乱”,看许浑“日暮西山写挽歌”,感受“我本疏狂”的杜审言,品尝着陈子昂的孤独、卢照邻的“生兮生兮奈汝何”“荣辱皆因文字”……300年唐王朝风云变幻,“嬗变的生命意象”“高悬阁顶的星斗”,尽显文学与艺术的巅峰气象。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言,写在纸上的是诗,描绘的却是整个唐朝。这里所说的“诗唐”,主要是指“唐人的生活是诗的生活,或者说他们的诗是生活化了的”。那么,唐人“诗的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唐朝缘何产生出“生活化了的诗”呢?一是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记录具体而真实的史实,触摸华夏文明的精髓所在;二是以唐诗为载体切入历史的深处,折射历史变迁;三是以唐诗观照唐史,细听大唐社会角落的喧哗众声,近看唐人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

在《去唐朝:诗人和人世间》中,著者不拘囿历史和现实定论,以独到的视角,多维度铺展唐代人文历史画卷。其中,既有杜审言、卢照邻、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32个唐代诗人的浮沉命运和他们的人世间,也尽可能涵盖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度揭示了唐朝精神文化史的特征与唐诗的内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