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谋略智慧:给领导提意见,让领导打心底感激你,务必要做到这一点

 子霄读书 2023-09-17 发布于北京

这是一个给领导提意见的典型故事,悟透了,你就掌握了跟领导相处的秘诀。

北宋时期,张咏在益州做知州的时候,听说寇准当上了宰相,就对他的部下们说:“寇公奇才,惜学术不足尔。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寇准虽然是是一个奇才,但是读书不是太多,不够深。

这话,乍一听,好像背后说领导坏话的意思,但是,想想,传到领导耳朵里,引起领导注意,这绝对又是一个非常抓眼球的招数,如果你想引起领导注意,一定要牢记一点:抓住领导的注意力,说话不要说透、说全。

当然,张咏自然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要引起寇准的注意,那张咏凭什么这么说?他跟寇准相交多年,自然也知道老朋友身上的缺点。

所以,张咏经常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毕竟寇准身为一朝宰相,关系着天下兴衰,百姓的命运,他就应该博学多识。

正好,一段时间以后,寇准被贬到陕州,而这个时候,张咏刚刚从成都卸任,也来到了这里,两个老朋友正好一聚。

老朋友见了面,自然是非常高兴,寇准设宴款待张咏。

两个人一番推杯换盏,喝到高兴的时候,寇准问张咏:“你有什么可以教我的?”

张咏早就琢磨着,该怎么跟寇准提提意见,想劝寇准多读读书。

但是,你劝他多读书,那不就是说他学识不足吗?

人家好歹也是当过宰相的,虽然被贬了,但是,你这么说,很明显,就算两个人单独相处,也容易扫了对方的面子。

张咏沉吟了片刻之后,冒出来一句稀里糊涂的话:“《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寇准虽然说学问不是冠绝天下,但是,对于《霍光传》,他肯定读过,所以,他不知道张咏这是什么意思。

寇准想问得仔细一点,但是,张咏却摇头说“你自己慢慢体会吧。”

两个人很快就再次分别。

寇准回到家里之后,老琢磨着张咏话里有话,于是,他就找来《汉书》,翻看《霍光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又一遍。

当他读到“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这句话的时候,寇准终于恍然大悟:这是张咏暗地里指出自己不通官场权术,所以被贬陕州。

霍光当年担任过大司马、大将军等要职,他的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而且霍光对汉朝可以说有大功,但是,却居功自傲,不好读书,不明事理。

所以,张咏就暗示寇准,一定要读一读《霍光传》,多读书,往往就能从书中汲取营养,弥补自身的不足。

寇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为人刚毅正直,张咏赞叹他为奇才,这并不为过。但是,寇准是奇才不假,但是读书多是多,不够变通,难免也会限制寇准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张咏要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即是指出了寇准的问题,也是真心希望寇准能够提升自己的段位和境界。

但是,如果直接当面对寇准说:你应该多读点书!

这样很容易让寇准面子上不好看,而且万一这话传出去,还会影响寇准的形象,毕竟人要脸树要皮,你这么说,这就是不想好好相处了啊!

所以,张咏就提示寇准:“《霍光传》,不可不读也”,让寇准自己悟,悟得出来,不悟不出来,那都是寇准自己的问题。

而寇准呢,正是因为张咏藏着掖着话里有话,让他始终放不下,最终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愉快地接受了张咏的意见。

可以说,张咏这一句隐语说得非常好,足以见其中的大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跟人交往的时候,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素质和处世态度。

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心直口快的人,往往不不太注重他人的感受,说话就会伤人,说话就要激怒别人,说话就要让把别把身边的人,逼向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人,说话就是四处给自己树敌,四处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我们在给人提意见,指出别人问题的时候,应该隐而不晦,柔而不弱,善而不避,取而不舍,委婉地说出来自己的话,让对方去领悟。

张咏劝谏寇准多读书,人家这情商,真是沉淀出来的。

既维护了对方的面子,照顾了对方的身份,照顾了对方的情绪,也遵循了潜规则,达到了规劝的目的和意义,而且还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是搞定人的艺术,也是看透人心的学问。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注我,帮你搞定人办成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