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看的书(壹)

 单向独白 2023-09-18 发布于甘肃
  
 

今天终于读完了罗翔老师的《法治的细节》,每个章节其实都值得凝练,其中几句我觉得写的极佳,

“人类从来不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存在,我们有自己的软弱与感性,我们时常纠缠于虚荣与虚无的诱惑。摆脱这种诱惑的周而复始,是一个至大的福分。”

“如果功利主义不接受道义的指导,法律就可能沦为纯粹的工具。”

“人总要对焦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

“人总要对焦于某种超越生活的存在,才能告别习以为常的平庸与肤浅。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失望看成“矢望”——“矢志不渝”的“盼望”。因为这种对法治“矢志不渝”的“盼望”,我们可以忍受路途中暂时的灰心和失望。并不是所有的怀疑都会导致虚无,很多怀疑是为了更加地确信。”

“当我们越多地理解世界,我们也就越多地理解自己”

“人其实不需要被教导,人只需要被提醒”
......
书中富有哲理和生活经验的段落还有很多,大量值得深思的案例也颇丰富,除了详细说明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渊源和制度不同之外,更多的,探讨了人性在法治中的延伸和无奈。说出了人性的客观,也呈现了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动力即是放纵与克己的来回周旋。道德是自律,而不是他律。法治有其死角。

消极道德主义,就是把道德作为一种出罪的依据,作为一种正当化的依据。一种行为,如果在道德上是值得谴责的,那它不一定是犯罪,但如果一种行为在道德生活中是被鼓励的,那它就不该受到惩罚。法律下的平等反对结果平等,它更多是一种法律适用平等。

“权力先于自由——自由从本质上说依赖于权力;只有在一个组织良好,既明智又强大的政府保护下,自由才可能存在……但权力不是无限的,它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正如自由是秩序下的自由,而权力也只有在法治下才具有正当性。……法律本身有其超验的根源,因此立法者的意志并非最高意志,在其上还有道德和宗教的源头。——斯蒂芬《自由 平等 博爱》”

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的司法制度只能寻找有限的正义,这种有限的正义之所以能够为人所尊重,就是因为它是通过正当程序所达至的正义。生活远比戏剧更荒诞与沉重,但荒诞不是让我们绝望,而是让我们重新滋生勇气与信心。迟来的正义比永远等不到的正义要强。我们依然相信正义的存在,看见的不用相信,但看不见的才需要相信。

人类事务千变万化,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决定了法律所追逐的正义是有限的。法律的正义不可能是完美的正义,有时追求最优选择反而会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在《法治的细节》里,罗翔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告诉读者,他是如何通过读书学会思辨的。比如罗翔曾经主张死刑废止论,认同《犯罪与刑罚》中对死刑的探讨,认为死刑是没有效果的,所以可以废除。但当他看了很多相关书籍,尤其是读到一些作品中死者亲人对“恶意杀人不偿命”的控诉,字字血泪般地抗议,让他意识到,废除死刑这种看似博爱的人道主义刑罚观,无疑是对被害人的家属造成了再一次伤害。他质问自己:“我们有什么权利要求他们宽恕别人?我们又有什么代替被害人来宽恕别人?”这本书用大量的法律实践告诉我们,对个体来说,宝贵的是学会思辨,这是制度更加合理的源动力。法律本不该是工具,它应该是人性中被强制劝善的部分。

一本好书,力荐。



【作者简介】
接客很贵的摩羯男一枚
请您斟酌
树洞ID:AK2021072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